《财经》最新文章:工行改革难与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0:59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时隔两年,工行行长姜建清再度接受《财经》杂志专访,谈工行改革,以及未来的希望和挑战 □本刊记者 凌华薇 张小彩/文 2005年初,已然启动了一年的银行改革仍然未呈现耳目一新的气象。轰轰烈烈的财务 与此同时,传闻已久的中国工商银行改制、注资改革并未如期而至。2005年2月1日,在工商银行总行九楼的一间小会议室,午后阳光眩目。处于焦点中心的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接受了《财经》杂志的专访,谈及工行近年来的变化,也坦露了自己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希望和忧虑。 改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针对外界沸沸扬扬的注资模式、金额、时机的议论,姜建清首先声明:“我现在不能谈,也没有权限谈。我能说的是,工行正在积极准备,等待中央、国务院对工商银行改制方案的审批。” 姜建清随后对财务重组和内部改革的关系进行区分。他表示,现在有人把改革简单理解为财务重组,甚至工行内部也有员工这样看,这是不能苟同的。 “银行的改制方案包括财务重组、成立股份公司、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乃至上市等内容,但这些都不是改制的核心”。姜建清强调,如果有政策支持,这些都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完善公司治理才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上,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是长期的工作,因而对银行具有更本质的意义。 姜建清说:“外界如果以理想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过程,就会很失望。改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没有终结的战争。” 早在2002年底,姜建清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曾表示,中国工商银行依靠自身努力和积累,可在九年内解决所有历史包袱(参见《财经》2003年第1期《姜建清细解工行》)。不过,当时姜建清也指出,在面临利率市场化、2006年全面开放银行业的冲击下,单凭自身积累可能要承受一定的风险。2004年底,工行对外宣布如果能获得国家的注资支持,有能力在三年内完成改制。 时至今日,姜建清对于这一前景的描述更为乐观:改制完成后,工商银行每年预计有1000亿元的经营利润,有望成为中国盈利最多的企业。如果每年能够提30%的拨备,即300亿元(大约是信贷余额的1%),工行信贷净利差去年是800多亿元,今年可达到900亿元;300亿元的拨备约占信贷净利差的三分之一,这是属于可控范围内的成本。如果在这个拨备范围内,把每年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都能解决掉,那么剩下的利润还有700亿元,资产回报率(ROA)大约在1%左右。此外,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保证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2000年工行的成本收入比为61.84%,2004年成本收入比降到了40.35%,比2000年下降了21.5个百分点。 按照这一理想图景,工行改制后,市值将位列国际十大银行之中。“只要风险能控制住,成本控制在比较好的水平,工行经营绩效基本能达到国际商业银行的中等偏上水平。”姜建清说。 然而,实现这一宏图谈何容易。姜建清承认,改制后经营利润达到1000亿元,事实上只有把不良资产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才有意义。 在此,姜建清对记者算了一笔风险账。账面利润的获得至少要扣除三项大的成本:一是财务成本,包括税务成本;二是拨备成本;三是资本金成本。依照这三项成本(1%的拨备、0.56%的资本金股东回报,加上营业税边际回报0.25%和财务成本递增0.5%),以及贷款收益估算(按3%的利差计),现在工行贷款资产允许的风险损失成本大概是0.7%左右,也就是100亿元的贷款最多允许7000万元的净损失(或者是3.5%的可疑,或35%的关注)。一旦超过这个标准,达到上述利润目标就有困难。
相关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