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2005 > 正文
 

《财经》最新文章:工行改革难与易(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0:59 和讯网-《财经》杂志

  解读工行账本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截至2005年1月1日,工商银行总资产达到了5.7万亿元,信贷资产达到3.7万亿元。1999年工行的经营利润尚亏损175亿元。2000年开始盈利,当年为100亿元,2004年盈利747亿元。

  这些数据均为拨备前利润,对此,外界颇多议论。

  姜建清称,“外界常说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后,又长出来一块不良资产。这种说法不准确。”工商银行是不良资产最多的银行之一。2000年剥离部分不良资产之后,四年来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净下降了206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下降1282亿元,非信贷不良资产余额下降784亿元;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6月末(当时的最高点)的42.5%和47.5%下降到2004年底的14.2%和19%。而1999年以来新增的不良贷款的比例是1.6%。(见表“2000年来工行不良资产下降统计示意图”)

  新增贷款不良率如此之低令人咋舌。2002年底《财经》曾问及姜建清是否存在着贷款中的“常青藤手法”,即“借新还旧”和“还旧借新”,当时姜建清表示这个问题已经控制住,要在几年内消灭。银行体系的专业人士都清楚,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但如不尽快解决,对银行而言潜伏着非常巨大的风险。

  此次姜建清对这一问题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解释,并称至2004年底已经解决大部分相关问题,预计到2005年底将全部解决,比原来计划的要提前四年。

  姜建清称“常青藤贷款”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历史问题。中国从1983年开始,财政不再给国有企业拨资本金,基本建设资金称为拨改贷,流动资金则变成银行统一管理流动资金。从那时起,国企的资本金没有来源,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实际上变成一种资本性信贷,长期周转而不能归还。在企业的变化过程中,这部分信贷慢慢变质,其中大量的贷款被企业挪用、占用、移用,有些变成企业投资,有些变成土地设备,有些变成应收账款、库存积压、坏账、欠税欠利欠费,最后形成事实上的不良资产,而银行只能不断用展期来掩盖这部分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

  这样的贷款,2000年最高的时候工商银行有967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达40%。甚至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未包括在工商银行当时的不良贷款和被剥离的不良资产中。

  工商银行从2000年开始,制定了这部分贷款的压缩和退出计划。到2004年年底,还剩下171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已经降至4.77%。几年累计压缩这部分高风险贷款7957亿元,年均压缩1989亿元。今年年底会全部解决,结束这一历史问题。

  工行对这一历史陈账的消化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退出的有3000亿元贷款;第二种是五年中变成坏账的有2000多亿元;第三种是一些资质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有2000亿到3000亿元的贷款,则完全纳入正常贷款管理。姜建清特别指出,工行从2001年不良贷款净下降的实际金额为3600亿元,但对外公布的只有1200多亿元,其中的差额有一部分就是补了上述窟窿。

  在工行的账本上,另一项重要指标也引人注目:高达19000亿元的非信贷资产,2004年底的不良率只有5.6%。然而外界怀疑,国有银行对非信贷资产的不良率和拨备中存在着估计不足的现象,这在中、建两行的改制中已有教训。比如国有商业银行持有的长期债权资产,在目前加息周期内面临一定的利率风险。工行的非信贷资产中绝大部分是债券投资,其中除了华融债,还有相当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以及短期融资等等资产,其中有一部分是长期固定利率债券。

  对此姜建清称,工行债券资产中99%以上为国家信用和准国家信用的债券,基本没有信用风险。由于工商银行债券投资绝大部分以持有到期获取利息为目的,并不在市场上大量出售变现。目前存款利率超过债券利率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利率上升时,只是应赚的息差缩小,不会实际形成跌价损失。

  近年来工行也关注到利率风险问题,但由于受交易工具和市场等方面限制,缺乏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只能通过提高短期债券和浮动债券比重,缩短投资组合久期等来尽量减少利率风险。姜建清还表示,未来要按照投资目的将债券资产分为投资账户和交易账户。对投资账户不需进行市值评估,市值变动不会影响工商银行利润;对交易账户则要按照市场价格计提损益,但目前交易账户占债券资产的比重不到2%。

  在2000年剥离不良资产后,工行的账本似乎涤荡一新,然而银行的真实质量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年才能看清。外界一直担心,万一将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失控,又会将原因归结为政策性因素,而陷入向国家不断要求注资的恶性循环。在此次采访中,《财经》再度向姜建清询问了政策性贷款的因素,他给出了肯定的答复:“1999年以后的贷款已经完全按照商业化运作,基本没有政策性因素影响了。”

  无论如何,工行的自我解析的准确程度尚有待时间检验。去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工行2003年总资产的63%进行了审计,其中贷款五级分类结果与工行的自我统计误差是1.7%,工行已对此进行了调整。现在安永将对工行2004年的全部资产按国际标准进行审计,如有误差亦会调整,“要经得起所有的检查和外部评估,关键是保证真实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

  工行上市

  《财经》杂志2005封面秀

《财经》杂志2005年2月21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经济放慢无碍股市寻宝
上海飙地内幕 财经调查
上海土地囤积之谜 《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200强(AW...
房地产信贷:升温中的火药库 公司与产业
外来者的游戏? 1.2亿违规电建清查记
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和房地产盛衰 波音空客订单之秘
财经观察 美国电信新版图浮现
阜新矿难再逼煤矿改革 卡莉向左,惠普向右
经济学家 民资外资盛宴中国电影业
李剑阁:跳出窠臼看股市 财经速览
斯蒂格利茨:老年生活何以更缺安全感? 事件
文萃 中国周边
观点评述 科技风尚
高西庆:资本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人物志
评之评:寻找中国股市的支点 焦点
财经论衡 惩处金融诈骗力度加大
人民币汇率风云辨——哈继铭、胡祖六、麦金... 读者来信
经济全局 谁在违背市场“游戏规则”?
阜新矿难悲剧 环保执法:制度化面临考验
国有资本预算开局 向《金融腐败求解》作者建言
国资预算北京试水 中国企业如何“基业长青”?
市场与法治 本刊记者于宁获IWMF世界女记者奖学金
汪丁丁:走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财经专栏
背景:“王直墓”命运 随笔
法治·动态 说时容易做时难
资本与金融 文化与制度
华夏证券生死之间 “举国体制”的尴尬
姜建清纵论工行改革 读书
保险公司交易席位争议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书评:天才与机心
商界·动态 《拉维尔斯坦》书评:分成两半的政治哲学教授
沪深股市 逝者
中国股市“边缘化”了吗? 阿瑟·米勒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工行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