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财经杂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公共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15:23 和讯网-《财经》杂志

  评之评

  □ 胡祖六/文

  一个像中国这样的低收入国家应当采用何种经济模式从而摆脱贫困走向富强?这是经济学家们一直孜孜以求的一个最根本命题。亚当斯密指出市场自由竞争是创造国民财富的源
泉。卡尔马克思亲眼看到并肯定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惊人提高,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却寄望于一种全然不同的经济模式,即由国家集中和控制资源来主导经济发展。自苏联创立了第一个中央计划经济制度后,包括东欧和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类似的制度。

  但是,

二战后美国的增长与繁荣,西欧经济的强劲复苏,日本的崛起和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起飞,与苏联东欧经济的缺乏活力形成了显著反差,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计划经济的合理性。东欧一些国家曾试图作过局部调整改革以图弥补计划制度的明显缺陷。只有当邓小平在中国发动市场化经济改革和开放后,中央计划模式才在全世界开始走下坡路。

  不同经济模式决定了政府不同的职能。在计划经济制度下,政府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而企业和家庭扮演被动从属的角色,市场力量被行政力量所压抑。从投资、生产、就业到消费、储蓄,政府的主导性影响无所不在。从价格、工资到利率、

汇率, 政府无不加以管制。政府五年计划与年度计划中,宏观微观,条条块块,各行各业各省各市皆有详尽的投资和生产数量指标,以及对人、财、物的行政统筹分配。

  计划经济制度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事实上,最聪明的政府也无法准确预测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品味的复杂变化,无法控制经济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貌似科学客观的计划,其实完全是行政官僚主观意志的产物。用亲身参与过多次“五年计划”制定的前国家计委副主任廖季立的话来说,就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中国计划体制时期的一个主要弊端,就是政府无所不做,无所不管,功能不清,角色混淆。结果政府不该管的事偏要管,该管的事情却其本上都没管好。

  中国经改的基本目标是摆脱计划经济束缚,建立高效率配置资源的竞争市场机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从而使市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家庭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自由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各主体依照市场信号分散、自主地做出关于投资、生产和消费的决策。政府的新角色是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必需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公共服务。具体而言,是通过立法司法保障私人财产,包括知识产权;保持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监督执行商业合同,仲裁商业纠纷;倡导市场竞争防止垄断;维持社会治安、公共秩序和国家防卫;普及基本教育,提供预防性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概而论之,凡是私人部门和市场能做好的,政府就不应插手干预;只有在市场失效的情形下,私人企业做不好的,政府才要去做。政府和私人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创造持久的繁荣和不断增加的国民福利。

  作者为清华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7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