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铝业大王”,魏桥集团张士平辞世!世界500强掌门人身后留下三家上市公司
5月23日晚间,山东省邹平县委宣传部官微发布消息,当日17时03分,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因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3岁。
张士平一生低调,尽管顶着“山东首富”、“铝业大王”、“亚洲棉王”等各种盛名,但他很少与媒体打交道。
他曾言:人结束生命时带不走任何东西,更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对这句话,他身体力行,缔造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魏桥纺织和铝材企业中国宏桥。
苦力出身
农民穷苦孩子出身,只有初中毕业的张士平,1964年进入魏桥油棉厂工作,最初的工种是推车、扛棉之类的累活杂活。1981年,以能吃苦、最勤劳著称的张士平当选为魏桥油棉厂厂长。
和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一样,节俭、能吃苦是这一代企业家的典型特征。张士平回忆,那时魏桥油棉厂出去收购大豆花生的工人们,日夜兼程没有喊苦喊累的。为了给厂里省钱,他们不舍得住旅店,窝在大车斗里或棉籽仓里睡一觉继续干活。这种节俭和奋斗的习惯几乎伴随他的一生。作为数百亿市值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士平日常出差,大都是拎包就走,不带随从。
这种节俭的基因也成为他商业成功的诀窍——成本控制。在棉纺织这个利润微薄的行业,张士平几乎是依靠从干毛巾里挤出水来的成本控制能力,将魏桥做成了全球棉纺老大。而其中的商业智慧,只有一句:做再大的企业与卖青菜都是异曲同工——低买高卖,中间不浪费。
规模做大 产业链做长
规模做大、产业链做长,是张士平在棉纺织和电解铝两个领域称王的一个重要支撑。
上世纪九十年代,棉纺织行业进入低谷,张士平却加速扩张,四处并购苟延残喘的国有棉纺厂,进入产能狂飙阶段。在纺织业几乎全行业亏损的低迷中,张士平把规模越做越大,2005年,魏桥纺织成为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至今无人超越。
2001年,张士平在中国产业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转型的浪潮中涉足电解铝,此后于2005年进入上游氧化铝领域,2011年进入高精铝板带箔、新材料领域,2014年进入采矿领域。截至2014年末,中国宏桥产能达到402万吨,超越俄铝等世界巨头,成为世界第一。
目前 魏桥纺织和中国宏桥均已在香港上市。截至5月23日收盘,中国宏桥总市值473亿元港币,魏桥纺织总市值为30.5亿元港币。截至2018年末,包括张士平本人及其妻子、女儿等在内的张士平家族合计持有魏桥纺织52.26%权益,张士平与其妻子合计持有中国宏桥约70%权益。
2016年,张士平杀回A股,通过中国宏桥旗下公司协议受让股权控制鲁丰环保,鲁丰环保后更名为宏创控股。截至去世前,张士平仍然担任中国宏桥董事会主席职务。
“胆大妄为”
《财富》杂志曾经对张士平冠之以“斗士”。确实,如果没有敢于突破既有的桎梏、打破制度的藩篱的勇气,在各种先天资源都不具备明显优势的鲁北平原上,张士平无法创造出如今的商业辉煌。发展棉纺织需要电和蒸汽,但在世纪之交那个电力短缺的年代,张士平无法获得电力保障,影响生产秩序并抬高了生产成本。张士平1999年开始成立自己的电厂,之后不断新增电厂,并最终建立起在当地孤网闭环运行的独立电网,在一个区域从国家电力体制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他的这些看似不同寻常、“胆大妄为”的行为,是企业发展需要所迫。邹平当地人士告诉中证君,在张士平上马电解铝项目时,当地电业局下属三产企业几乎同时上马相同项目,有限的电力资源配置上,张士平自然敌不过电业局的嫡系部队,要想突破,唯有自己上马电厂。
而自备电厂模式成为他日后棉纺织和电解铝产业能够获得低成本最重要的保障,也是敢于逆势扩张的底气所在。这一点在铝产业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作为高能耗产业,有了稳定且廉价的电力做保障,2011年后,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恶劣环境下,中国宏桥几乎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敢于持续扩张的铝企。
高盛当时曾发布报告称赞“中国宏桥依然是当下全球铝业中少数可以维持利润者,甚至是唯一的一家还在赚钱的公司”,而其他一些研究者评价“中国宏桥是世界上最好的铝业公司——它有最先进的工厂和最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唯努力者进,唯奋斗者强。
责任编辑:陈志杰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