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之养老产业: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大湾区之养老产业: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2019年04月09日 13:28 香港财华社集团

公募基金的下一个二十年,将围绕着养老、科创、智能投资等展开,对此,“养老与基金高峰论坛”4月23日启幕,多位行业大咖齐聚共议未来,思辨如何更好的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夯实资产管理、支持科技创新!【详情

在国内流行乐坛上,旭日阳刚是个流星般存在的组合,繁华一时又疏忽即逝。在刹那芳华之中留给社会大众的,是用其饱满的人生阅历倾情演唱出的《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将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歌词虽然充满着诗情意境,然而对于社会洪流下的一个个生命个体而言,如何处置个人的养老,确是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人生课题。

养儿防老?

对于儒家文明下的社会而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观念问题,更是农业社会里解决养老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然而,时间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一招明显不灵了。整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使得“养儿防老”这四个字,已经缺乏了逻辑的根基。

1、出生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年初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实现新生人口1523万人,较2017年的1723万下降了200万,同比下降11.61%。对照我国的人口总数,出生率为10.94‰不仅创出二胎政策以来的新低,更是创出最近几十年的新低。

财华社汇总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梳理出过去10年国内的新生儿数量以及出生率,管中窥豹,在变化中略见其间的趋势。

数据可见,过去10年,我国的新生儿数量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大致稳定在1600万上下。自2016年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微调,实施了“二孩政策”之后,国内新生儿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释放了一个小高峰,增至1700余万。然而,这样的政策红利明显缺乏持续性,甚至存有对未来透支的嫌疑。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至2018年,新生儿数量就陡然下降了200万至1500万的新低,显示出“二孩政策”的政策红利基本释放完毕。

2、结婚率

与新生儿数量持续走低相比较,一个更应该引起注意的社会现象,即是结婚率的持续下降。

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虽然未婚生育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是婚后生育仍然是主流社会现象,婚姻仍然是生育的基石。然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国民的结婚率持续下降。

财华社亦根据民政部公布的历年数据,梳理出2013年后国内的结婚登记对数与结婚率。

结婚对数的持续下跌,自然有90后人口总量远远小于80后人口总量这一大背景,但是,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是,区别于80后仅仅被贴上“晚婚”的标签,越来越多的90后的年轻人,在继承“晚婚”标签的同时,对“不婚主义”持接纳与开放的态度,亦是结婚对数持续下跌的一个社会文化因素。

随着千禧年之后的00后逐步进入婚育年龄,成为结婚的主力军。可以预计,国内的结婚对数与结婚率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保持目前持续快速下跌的态势。

由是可见,展望未来,“养儿防老”虽然是存在的,惟恐只存在于少数的家庭里。

政府养老? 1、老龄化

一边厢是结婚率和出生率的持续性下跌,另一边厢则是老龄化的持续性攀升。

如果老龄化只是个别城市和个别家庭的情况,那相对来说还只是具体家庭的问题,一旦演化成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必然催化为一个全民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继续用数据说话。同样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年末,国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近2.5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人为1.67亿,占比达11.9%。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7%,则意味着这个社会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在这两个指标上,我国的数据分别为17.9%和11.9%。均远超国际标准。

随着上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一代逐步在2020年以后进入60岁,预料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很快将超过20%,人口形势将进一步严峻。

2、抚养比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出生率逐步下降,整个社会的抚养比,也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所谓抚养比,就是整个社会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按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15到60周岁被划分为劳动力人口,除此之外的未成年人口和老龄人口被归于非劳动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统计公布,按照我国目前60岁退休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国内社会的抚养比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5.51%,这也意味着,每2个工作的人要养活一个需要抚养的人,而如果单看老年抚养比,则达到了27.80%的高位。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一个结论,由于16周岁尚处于高中教育阶段,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和大学入学率的提升,实际生活中,不论是老年抚养比还是总抚养比,都会比理论值更高一些。

抚养比的提升,带来的就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险的吃紧。根据公开报道,辽宁、黑龙江等老龄化较高、出生率较低的省市已经出现了养老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不得不通过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来实现当地省份养老金的足额按时发放。

自从2018年7月1日,国家实施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通过中央统筹的方式,解决部分省份养老金亏空的问题。

虽然从全国的角度而言,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大于支,滚存结余不断增加,2018年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入3.7万亿元,支出3.2万亿元,累积结余4.8万亿元。但是,部分省份养老金的当前困窘局面,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入不敷出的局面,恐将会在全国进一步蔓延。

单纯寄望于政府养老,恐怕亦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景。

社会养老 人是社会性动物。

政府确实可以提供养老金,哪怕是微薄的一份。但是,养老这件事情,并不单纯是金钱的问题,更多的,是需要解决人与生俱来的孤独问题,以及有尊严地活着的问题。

对于传统家族式的中国人而言,看儿孙满堂,享天伦之乐。不仅不存在孤独的问题,作为一个家族的长辈,在乡土中国,享受着无可置疑的权威——孤独与尊严是完全不存在的两个话题。然而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当“不婚主义”与“丁克家庭”成为时代的一股洪流之后,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社会课题。

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而言,这是社会化养老的产业空间,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现实并不是那么完美,对于能够行动自理的老年人来说,大部分国人往往选择住家保姆的方式进行照料,以便于能够保持原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而对于养老机构而言,若是选择卧病在床的老年人,则意味着繁重的工作内容以及不可预知的风险。

所以,这个行业一直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窘状。

就资本市场而言,内地“养老概念”的股票可谓不计其数,但是深耕其中的公司可谓寥寥无几。原因无他,整个行业尚处于市场培育期,可操作性差。缺乏介入的切入点以及盈利模式,以及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只能以单个项目形式进行运营;而在港股上市的公司中,聚焦于养老行业的公司少之又少,松龄护老集团(01989-HK)以及恒智控股(08405-HK)两家公司,算是其间的典型代表。但是香港本土市场狭小,亦缺乏明显的增长空间。

同为华人社会,同样的文化传统,面对着即将汹涌而来的老龄化社会,如何总结香港养老产业的运作经验,并把其复制到内地,不仅仅是产业界人士的焦点所在,亦为整个社会和政府所关注。

基于此,财华社在举办港股100强之际,特邀请社会各界人就养老产业这盘大棋出谋划策,为政府解忧,为民众纾困,为产业谋发展。

养老 结婚率 老无所依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
  • 04-16 拉卡拉 300773 --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
  • 04-10 新媒股份 300770 36.1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