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为何齐齐喊苦?市场不是“患贫”而是“患不公”

民企为何齐齐喊苦?市场不是“患贫”而是“患不公”
2018年10月24日 09:01 澎湃新闻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Z博士的脑洞|市场信心的政策诉求:连贯性、一致性、公开性

  万喆(特约评论员) 来源:澎湃新闻

  刚刚过去的周末很不平静。决策层集体并密集发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无论是面对媒体、市场或同仁,目标都很明确,一是提振市场信心;二是对市场最近备受困扰的一些问题作出具体回应,包括金融委在会上就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明确措施。毫不讳言,还是旨在提振信心。

  基本面与信心有所背离

  的确,上周五秋季报出来,虽然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下降至6.5%,被一些人“惊呼”“十年最低”云云,但其实无论横向与全球经济体、尤其是特大经济体相比,抑或纵向与近年来我国的GDP增速相比,都显得仍然坚实,虽然放缓,但并不失速,符合“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特征。

  尤其是今年正式“启用”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显现出较好韧性,4.9%的数据同比及环比均下降0.1%。在经济增速稳中趋缓的形势下,就业能够有此成绩,当是因为经济结构优化造成的。可以见到,从产业构成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前三季度,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7%、35.5%和60.8%。而服务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是高于农业和工业的。此外,居民消费中,前三季度服务性消费比重为50.2%,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中,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升级切实存在,比如服务需求升级带来了服务的细化,仅快递行业就在不断扩大、且分化出各种专业性快递分支的过程中。因此,经济增速虽下降,就业岗位能保持稳定,符合“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方式的转变。

  可以说,无论从整体经济的基本面、抑或经济的韧性而言,目前中国经济在稳中有变的背景下,变中取稳、稳中向缓。而市场上的预期和信心,却明显太过悲观。

  诚然,突然爆发的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和中美贸易战让整个世界都陷入极大的不确定性恐慌中,而国内正在新旧周期转换的“阵痛期”,互相加成,可能是市场信心与市场基本面不符的主要原因。

  但如果细究,或也还有许多值得思忖之处。

  韧性仍强,警惕分化

  提振市场信心,需要消除忧虑;消除忧虑,需要了解其背后逻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经济韧性仍然较强,另一方面应警惕分化加大。

  一是消费分化。消费支出增幅加快,消费升级确实存在,与此同时,也需警惕消费降级的可能趋势。近期,究竟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的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实,消费升级和降级并非不可能同时存在。关注消费升级、优化供给的同时,也应警惕消费降级的可能发生,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继续发力。

  二是企业分化。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分化较大。无论从企业利润,还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等来看,都会发现企业的分化变强了。虽然有规模经济等原因,也与强监管背景下一些中小企业、落后产能被淘汰有关,但也必须警惕,其中存在竞争不完全中性的原因。

  三是收入分配分化。不仅表现在个人收入,也表现在政企、行政与市场等怎么分配的问题上。市场对财税改革的热切期盼和一直难以满意的态度,显示的不仅仅是减税政策是否能够出台的问题,也是对于政府究竟怎么看待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税收的分配,其实质是,怎么能够达到“调节市场——提高公共服务公共管理能力——促进市场经济”这一循环良好运转,而非相互争利。

  四是市场信心分化。出现了信心与基本面相背离的状况,甚至影响了市场正常波动。相较于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大多数人其实处于一种“信心混乱”的状态,这诱发了一种漫无边际的不满意情绪。事实上,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都并不理性,因此也常相互转换。很多所谓看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主要也是因为“信心混乱”引起的。

  四方面的分化,可以较好解释当前市场上种种个体如民众、企业等的忧虑。

  市场信心对政策的需求之一——连贯性

  忧虑何来?必须看到,除了内外部宏观因素的原因,还有很多具体的微观因素,比如和有些改革政策在执行中经常不系统、不细致有很大关系,打击和扰乱了市场预期和市场信心。

  因此,真要提振市场信心,或需要在政策连贯性、一致性、公开性上下功夫。

  首先是连贯性。

  从这次金融市场的调整来看,很多问题或都是缺乏连贯性触发的。就拿最近备受关注的股权质押爆仓来说,截至 10 月17日,两市存在股权质押未解押的占全部 A 股的 68.2%。而寻找“问题”成因可能要回溯到约三年前。2015年是股权质押规模增量最多的年份,其质押市值49302亿元同比增长91%。2015年的“股灾”就起于政策逆势强势推升,而后又强势去杠杆。这一次的问题也和政策的反反复复有较大关系。

  实际上,在这十年里,所有公司都经过了几番放水、紧绷、再放水的过程,也是加减杠杆交替的历程,房价就是明证。这五年来,形势变的更为明显。应该说,这一轮加强监管的方向是正确的,去杠杆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是市场不是一天炼成的,市场中的扭曲也不可能一天去掉。政策出台如果过于猛烈,意在去除风险隐患,却可能会造成市场“躁动”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体量已经这么大,尽管其中有不少问题必须要解决和规范,但要有相当耐心和恒心,厘清背后逻辑,给予适当缓冲,有定力亦有手段的完成改革。不能粗放式下药过猛,更切忌转向过猛,或经常转向。

  当然,如果政策连贯性差,会让市场主体无法很好适应,甚至无所适从,难以推行,进一步影响连贯性。而市场主体亦难以放心布置长远战略,热衷所谓“政策套利”,造成市场投机现象愈发严重,更有悖监管初衷。加上连贯性差会极大损害市场公正,市场信心会受到极大影响,出现信心“乱”的情况,市场各方均会受损。

  市场信心对政策的需求之二——一致性

  一致性也非常重要。

  一致性的意义,既有时间上的一致,也要有系统上的一致。

  时间上的一致性既表现在连贯性上,更表现在基础方向和价值的一致性上,而这种一致性,必须在当前空间中用系统建设来保证。

  最近,各级领导都特别强调、肯定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周末至今也出台了许多利好民营企业的政策。

  民营企业之所以成为当前“争议”的重点,和近期其遇到的“资金困难”有直接的关系。不得不说,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骤然收紧的银行业等监管。当“影子银行”、表外通道被严加监管,用意是很好的,然而,反问一下这些“影子”和“通道”产生的原因,可能就和过去民营企业一直融资难、融资贵、渠道不畅等有关,这些渠道成为了民企融资的“好办法”。因此,在强监管措施的强力推行下,民营企业就成为了最直接和最大的被影响者,发生了资金流动问题。

  最近几次,决策层都谈到不能对中小企业抽贷断贷、不能对民营企业采取歧视性贷款政策。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能够做到竞争中性中的信贷中性。

  而反过来看,现在对一些民营企业“网开一面”进行“救助”,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尽管有周期性和历史性原因,但一些民营企业也并不全然无辜,经济繁盛时极力扩张,举债、套现、挥霍一个都没有少过,经济有压力时就哭生喊死,让别人埋单,和不允许房价下跌的炒房客有何不同?无论对好企业或普通民众而言,恐怕都不公平,且会加深市场的道德风险,引起市场竞争的更加不公平。

  由此可见,一种不中性会导致更多不中性,扭曲带来扭曲,一致性当然无法保持。要想打开扭曲,必须将市场化的思路在深化改革中,用细则、程序、法律保障系统化,建立一致性体系,让中性竞争、公平竞争有充分的机制保障。建设促进竞争中性的市场,让所有企业在监管中性、信贷中性、税收中立、债务中立等条件下充分竞争,无后顾之忧的释放活力。

  市场信心对政策的需求之三——公开性

  最后,是政策应有公开性。

  这一次决策层密集发声,与市场对话,对市场关切的问题进行梳理、解释和回应,深受市场赞扬。

  政策本身就作用于公开市场,因此也应注重与市场的沟通。沟通不止是公开发布,也应事前事后都与市场互动,充分接受、关注反馈。这也是科学性的基础。

  没有政策是完美的,即使是最适合当下的政策,在政策影响市场后,也会因市场发生改变而变得或不适宜。市场有时需要短期政策,长期需要长期政策,复杂形势下,既要有短期政策,又要有长期政策,取长补短、宽严相济。怎么设计、确定和评估政策的作用和影响,需要深切体会市场反馈,市场越公开、反馈越及时、讨论越充分,往往政策评估就越准确,那么政策执行、调整等都会更科学。

  有些人会质疑,认为市场这林子太大,什么鸟都出来鸣叫自己的意见,会造成市场混乱和政策执行难。其实不然,如果市场普遍反对意见确实强烈,无论是否公开讨论,执行必然都会很困难,不如先多多了解市场意见和其背后的原因,从根源入手解决问题,或能够更好的消除障碍,尤其应当多多调研,拿出适应当下形势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强的具体方案,推行改革政策。如若粗暴推行,不但可能阻力巨大,而且一旦推行不力,造成政策反复,反而有损公信力,加大下一次政策推行阻力。

  当然,市场确实是个很大的林子,声音大的并不一定代表普遍意愿。决策者和管理者也需要在隆隆声浪中去伪存真,能够不单纯被舆论所裹挟。这对决策者和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也是他们应当所为。而事实上,更多的倾听、了解、互动,更深刻的理解反馈,才是具备去伪存真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开性既是包容的心胸,也是精准的眼光,而包容的心胸与精准的眼光本来就是相辅相成而非相背离的关系。

  后记

  从民企的“抱怨”也好、“恐慌”也罢能够看到,态度或真真假假,但背后的逻辑切切实实。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喊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时至今日,却发生民企齐齐喊苦的情形,可以说,市场不是“患贫”,而是“患不公”。所以,如果还是用“济贫”的思路“救市”,问题不会解决。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发生一些矛盾和问题都不可避免。深化改革的难处,或正在于既要深度改革,又要保持平稳转换。当下,我们虽然不时遇到困难,但市场对未来的信心其实一直都在。以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体量和市场而言,其改革放在全球任何地方都会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既需要向市场释放定力和诚意,也需要拿出百般的手段和技巧。市场信心需要政策有连贯性、一致性和公开性。

  (作者万喆系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陈永乐

民营企业 股权质押 连贯性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1 新农股份 002942 --
  • 10-24 宇信科技 300674 8.36
  • 10-17 长城证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23.0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