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民:创新和科普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健民:创新和科普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9年05月26日 20:48 新浪财经

牛市来了?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李健民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李健民

  新浪财经讯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浦江创新论坛”于5月24日-26日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科技创新 新愿景 新未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李健民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创新和科普融合很重要,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指出,这需要决策部门的重视,要科学共同体的践行,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相信今后过几年再开会谈这个主题,大家一定会看到更好的成果。”李健民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健民:各位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到文化论坛交流一下作发言。我们的会议主题是创新策源,预见未来。一个创新策源地一定有良好的创新生态,一个良好创新生态的地方,一定会有浓郁的创新文化,创新和科普融合发展,我认为就是推进创新文化营造的重要的途径,我记得15年前,我们国务院在北京准备筹备科技大会,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前期研究搞了20个题目,第20个题目就是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15年过去了,就是融合的概念,我们有所进展,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3年前,我参加了三会,正好是5月份,习总书记在会上说:创新和科普同等重要,一体两翼,一体就是有融合的问题。两翼有了协调配合的问题,但是正因为习总书记强调的,我们目前还是需要努力做的。

  我们看看讲的同等作用并不是要给多少资源就要多少资源,而是在认识上、在战略上、在部署上应该同等同步同时,创新方面很明确,创新性国家建设,但是在科学普及方面目标是什么?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如果说融合发展创新体系、传播体系、创新主体、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04年的时候我参加区域创新课题,我们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现在国家的创新体系当中五大体系有创新体系,但是当时研究科学创新文化和科学普及还没有提出传播体系的概念,所以在我们国家创新体系里没有传播体系的概念,所以这些问题创新生态和创新文化是什么关系?创新资源和科普体系是什么关系?需要我们努力融合好的。

  论坛的第二个题目:预见未来,我们创新文化,创新和普及将来一定会融合得更好。从预见未来的角度可能从五个维度加强融合,一、战略上创新与传播融合耦合?工作体系上如何聚合?在创新资源和传播资源中如何整合?而内容如何切合?我们的两支队伍如此汇合?真正形成一体两翼,根据这样的思路谈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两者关系。二、发展的问题。三、发展的路径。四、上海的实践。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一体两翼,是一体就有融合性,它是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科普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所以一个国家要建设创新性国家,要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同时还要较强科技传播能力和较高素质国家公民的素质队伍,所以创新为普及明确方向,提供内容,普及为创新营造环境、浓郁氛围。高素质的人才和公民既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科技普及的核心使命,所以这两者有关系的。现在创新驱动关键从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创新驱动主要是靠创意资本,创意资本三个T组成,科技、人才、包容的环境,创意资本的构成技术、人才和包容的文化,所以创意资本的形成也依赖于科学普及,我们国家的创新驱动和科学普及也是有关联的。但是既然是一体,它们还是两翼,还有它们不同的地方。

  从使命来看,从工作体系来看,从工作内容重点来看,从工作的成果形式来看,从从事的工作队伍来看,它们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融合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目前主要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破解,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充分。二、战略设计不均等。三、政策措施不到位。我们习总书记讲创新和科学普及同等重要,但是我们最重要的跟创新有关的四个方面,政府、科学共同体内部、教育部门、传媒部门,一般都是对创新比较重视,对科学传播不够重视。

  第二,战略设计不均衡,国家的创新体系有五大组成部分,我们今天如果要死扣它,它的逻辑关系有竖有横,当时如果在04年我们搞研究时候,提出有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科技传播体系,可能认为更完整,当时因为没有提,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家创新体系没有科技传播的位置。如果做一项工作没有创新体系,创新国家要有创新体系,这是制度安排。科学普及没有科学传播体系就没有制度安排,所以战略设计不够均衡。

  第三,政策措施不到位,我们长期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人职称评定没有职称,我记得那个时候是第一届上海人民政府抓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当时找了社科院的副教授做科普,他到临退休正教授都评不上,他不算成果。第二个我们很多企业热衷于公益搞传播,没有免税政策。第三个我们奖励,人的工作要奖励积极性的,奖励科普的奖励体系还没有,而纳入在科技进步奖里面的一点点,所以不管是职称评定对企业的、对队伍的、对个人的、对成果的都没有非常扎扎实实或者很体系化的政策。

  目前存在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做、怎么融合?我提出五个方面,一、战略设计一张图,我们在考虑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科技传播。同时制定规划,战略规划同时部署,任务布局同时布局,改革措施同时推进,这一定我们上海做得比较好,是全国第一个政府颁布五年规划的,95开始做了,当时我也是规划组组长,创新规划、科普规划两个一起做,到现在也是一起做的,每次做创新规划科普规划做了,政府一起发布,战略设计要一张图。

  第二,工作推进一张网,我们要构建科技传播体系,特别是上海现在聚焦浦东搞浦江论坛创新论坛,因为我们上海有非常光荣的使命,要打造科技创新中心,而且具有全球影响力,我们传播跟创新什么关系?所以应该是围绕创新链来部署传播链,所以我们现在的科学普及要把传播链拉长,在前端可以激发创意,有很多比如工作室、青少年工作实践站等等,激发青少年的创意。而当中可以宣传科技的成果、科技的人物、科技的政策,后端可以服务大众的创业创新,所以我们要构建新的科技传播体系,而体系应该围绕创新链部署传播链,两者比较容易融合。

  第三,内容开发一起抓,要促进我们科技成果的科普化,现在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科技成果,这些新的成果如何让百姓有获得感?让百姓了解只有科普化的过程,现在非常强调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成果的转化重视了一头另外一头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是两个维度,一个是物质产品,一个是精神产品,穆所干飞机了,前面讲的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科技转化也是两个,物质转化、精神转化,但是我们现在重视GDP,重视产值,重视利润,强调的是前面,后面一点没有提或者提了很少,所以有两维思路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有两个维度,同时产业化同时,还有科普化的过程。

  第三,资源布局一盘棋,我们创新主体在布局创新主体任务的同时,企业、大学、研究所,各类创新主体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创新工作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两者都应该承担,左面承担创新,右面承担传播,这是两者都应该做的。所以我们要提升创新主体的传播能力,搞创新的人不一定能够做传播很好,两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大学、在研究所、在企业如何建立专业的科普工作团队?如何在大学里设置一些科技传播的学科?在政府里如何推动科技成果立项的时候,把科学传播的任务也赋予给他们?企业如何把它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五,很重要的是人才队伍的一体化,要打通科学家到科技志愿者的通道,比较难,李健民没有水平只能搞科普,有水平的人搞创新,因为创新拿得到钱,传播为社会百姓服务的,所以在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赛根在美国是很好的航天方面的专家,因为他搞了传播多了,人家认为他哗众取宠,以后拿项目不给他了,在中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但是要做了也不是很好做,有很多很大牌的专家作报告,专家很有名,大家坐好一定好好听,把门关起来,结束的时候发毛巾,否则人家跑了,听不懂很枯燥,当中要有趣味性、互动性,在这方面培养不够,锻炼也不够。打通渠道一要愿意,第二要能做。

  第四,谈谈上海实践,上海的科普在上海各方面的努力下,在探索融合的问题,主要在五个方面。一、规划体现融合,“十三五”科普规划就是和创新融合起来的,围绕着创新链来部署传播链的。第二,科技奖项的设置助阵同等作用,我向大家公布一个好消息,上海率先在全国设置了科学技术普及奖,正式从科技进步奖拿出来了,跟科技进步奖同等待遇,今年可以开始申报了,对从事广大科技工作传播队伍的是非常利好的消息。第三,众多的科普活动砍入科技元素,我们上海的科技节今天正好是科技周,199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要搞科技节,全世界政府提出了第二个办了很多年以后,变成科普界的节日,前两年我又提出科创中心教课节是这个节,把科技元素放入进去,所以今天在科技周期间科普论坛在这里,还有很多科技创新的活动都放在这个节日里,所以上海科技节要变成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百姓的参与平台,高端互动平台、国际交流平台,把国际节、电影节、艺术节、旅游节作为上海四大品牌节日,现在已经开始在提升。

  第四,产业园要增加科普的内涵,我们中国有很多科技产业园,有些有条件的可以孵化一些热衷于科普方面的企业,增加科普的元素,上海又在全国率先带头了,将来会命名这个园叫做科普园,在智慧晚在宝山建立了智慧湾科创院,有3D博物馆,有VI展示技术,周末青少年搞活动,前几天科学之夜在那里。

  第五,推动创新主体履行科普职能,我们每个创新主体把科技传播的责任要自动地承担起来,要依托创新主体建立各类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创新的实验室、开放的实验室,科学创新的实验基地等等,这次非常好浦东新区企业、大学研究所联合自动发起了倡议书,在这次科技节上向全浦东发了,要求创新主体主动承担科技传播的责任,得到了浦东新区很多创新主体的响应。

  所以创新和科普融合很重要,但是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这就需要我们决策部门的重视,要科学共同体的践行,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相信今后过几年再开会谈这个主题,大家一定会看到更好的成果。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