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假期够用吗?多休三五天小长假提上日程

你的假期够用吗?多休三五天小长假提上日程
2019年05月07日 13:29 小康

  你的假期够用吗?多休三五天小长假提上日程

  有没有觉得,周末两天“嗖”地就过去了,出门旅行根本不够用?好容易等到小长假、黄金周,又遇到游客井喷、人流扎堆、景区“超载”、服务“打折”。每年的假期总和是不是太少了?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延长假期或增设假期的话题又成为热点,代表委员们对此纷纷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针对旅游高峰井喷现象提出建议:周休日实行“隔周三休”。具体来说,就是将现行的每周双休制度调整为一周公休一天、次周公休三天,形成“1+3”的循环休假模式。这意味着在全年周休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将多出26个分布均衡的“三天小长假”。

  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海波提交了《关于将年三十纳入法定假期的建议》,建议将年三十纳入法定假期。他表示,即使在这一天上班,“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来自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吉桂凤提交了题为《关于适当延长春节、清明节假期的建议》的发言,建议从2020年开始,以延长假期和调休的方式,把春节假期延长至10天,即从除夕至正月初九;清明节延长至7天。来自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熊思东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实施2.5天小长假的建议》,呼吁加快推进“2.5天小长假”由“全国性试点”转变为“全国性政策”。

  来自辽宁省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鞍山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谢金红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恢复”五一”长假的建议》。谢金红认为,取消“五一”长假,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经济规模的形成,不是一件好事。“全年仅有春节和国庆两个七天长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工作节奏加快,异地就业普遍,人员往来频繁,家庭团聚,探亲访友,外出旅游,休闲娱乐等。”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有记者提问今年五一的放假安排,总理表示“会让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仅一周后,3月22日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劳动节假期调整为2019年5月1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4天。“如果你在4月28—30日、5月5日,请下来4天年假,那么你就可以享受连休8天的豪华长假。8天足够一个国内深度游……”消息甫一传出,网友们纷纷开始计划自己的“长假游”,各大旅游平台放出多种休假选择,国际航班,酒店的价格飞速上涨……每一年放假安排出来,都会有网友做出一个休假攻略。如果法定假期和自己的年休结合起来,确实可以创作出不同版本的“休假套餐”。人们总想把假期“连成一片”,这些无一不体现出人们对“更长假期”的渴望。不难看出,增加假期天数、建立更人性化的休假模式,已成为普遍而强烈的公共诉求。

  这种强烈的公共诉求背后折射出的是经济社会的变化。工时的缩短、双休日的实行、休假制度的完善,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1995年双休日的实行,让中国老百姓开始在休闲消费方面展现能量。近年来,随着“黄金周”的推行,中国人的巨大消费力更是通过假日经济的窗口不断释放出来。

  以旅游消费为例,2019年恰是国庆7天长假制度实行的第20个年头,近20年来,国庆出游人次从2800万人次增长到7.2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规模从141亿元增长到5990.8亿元。而且,人们享受假期的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旅游,更喜欢体验式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出境游。这些变化,无不说明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升级,通过长假满足消费欲望、提升生活质量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未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消费进一步升级,如何更好满足民众的假日需求成为重要课题。

  我们的节假日够用吗?多休三五天,我们会做什么?中国节假日是如何规定、如何变迁的?还有哪些人们所不知道的假期?本期杂志,《小康》杂志专注于时下“多休三五天”的热点,结合两会期间各代表委员关于“休假”的建议,提案,《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在多地探访休闲经济模式,深入人们对“延长假期”背后的深层次渴望,探索“拼假指南”背后的社会期待。

  你的假期够用吗?

  当人们的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假都可以被真正满足,才会在面对“‘五一’多放两天假”的消息公布时,从当初的狂喜变成云淡风轻。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玲“五一放假4天!”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五一假期调整的消息后,立刻引起了网友热议。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牺牲了两个双休日才换来的,但4天的时间足以让今年的“五一”假期成为近年最长。消息刚刚公布,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制定出游计划,众多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五一”旅游产品搜索人数激增,高铁票和机票预订量也出现大幅增长。“中国人太期待能够多几个美美的小长假了。”已经开始期待五一假期的天津市民严博感叹道。

  “你的假期够用吗?”面对这一问题,严博的回答很肯定:“不够用。”对于相当数量的国人来说,恐怕答案都是一样的。

  多放两三天,春节更圆满今年全国两会上,“放假”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怎么放假”,代表委员们提交了很多建议和提案,聚焦于“延长春节假期”“恢复‘五一’长假”“增设重阳、七夕等法定节假日”“调整周末双休,实行更加灵活的周末休息制度”“特殊人群的特定假期福利”“落实带薪休假”等多个方面。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与提案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网友的反应几乎一边倒:都是希望“多点假期”。“中国人太累了”“假期真的不够用”“拉内需促消费,‘五一’黄金周该复活了”成了大家的一致声音。

  觉得假期不够用的,首先是那些在外地工作生活,春节回家过年的游子们。

  “最有民意基础的就是延长春节假期。”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副校长杨琴就提交过《关于适当延长春节七天假期的建议》,提出“春节假期可适当延长至十天,即腊月二十六、七至正月初八左右”。到了今年,关注同样问题的代表委员更多了。“我觉得现在春节放假方式不太人性化。”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杨琴表示,根据她调查和掌握的情况,群众要求适当延长假期的呼声带有普遍性。特别是那些一年到头在外奔波,就盼着春节回家和家人团聚的人,这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外面待了一年,好不容易回家过年,肯定希望能够早一点儿到家,帮着家里人收拾收拾,买买年货,做点儿好吃的,实际情况却是除夕当天才风尘仆仆地到家,有的甚至除夕晚上才到家,团圆也团圆得不痛快。”杨琴笑言,很多有类似经历的朋友都开玩笑表示这是“白天不懂夜的黑”,“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实际上是关乎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大问题。”杨琴说道。

  这一点,在北京工作五年的湖南女孩彭星感触颇深。每年临近春节,老家的爸妈就会早早准备好年货等她回家,妈妈微信里总在问“哪天回家”“想吃什么”,让她的心早早就飞回了老家。虽然公司老板很体贴,允许外地员工请假提前回家,但是彭星总觉得有点儿罪恶感,“要是能提前放几天假,就不用年年请假了。”

  “多放两三天假,春节更圆满,百姓更安乐。”全国两会期间,有媒体针对延长假期的热点做的上述评价,很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心声。

  休假与提高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感觉假期不够用的,还有那些平时工作紧张,特别希望趁着假期放松放松的人们。

  “听到‘五一’放4天假的消息,我等也没等就赶紧订票了。”严博非常庆幸自己动手早,不然很可能抢不到票了。严博和闺蜜萧萧都喜欢旅游,只要时间允许,两个人就会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次假期调整对两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平时工作压力都很大的两个人决定去千岛湖,用她们的话来说,即使景点都是人,也要跑到那片湖光山色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当然,两个人更希望“五一”假期能够长一些,让她们走得更远些。“小长假还是短,想要出国或者走长线旅游不现实。”严博翻着手机中的日历说,估计过完“五一”她又开始期待“十一”了。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厉新建看来,很多消费与时间密切相关,没有足够的假期或闲暇时间,这些消费的发生就会受到限制,从这个角度看,更多的假期可以促进更多的消费,从而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017年10月1日,中国迎来第18个“十一”黄金周,被评价为“引领一代假日经济的黄金周制度‘成年’了”。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2017国庆中秋长假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显示,2008年到2017年,十年间国庆黄金周旅游人次从1.78亿增长到7.1亿,旅游收入规模从798亿元增长到5900亿元,黄金周对于推动旅游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除了看得到的经济效益,假期带来的社会效益也不容忽视。厉新建指出,休假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如果能有更多假期,就能有更多休养生息的机会,更多学习充电的机会,对于提高人力资本质量,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也是有益的。此外,在工资待遇等经济性收入显著增长有困难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假期也不失为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一种方式。一些高校结合自身特点,适时安排春假等假期,对于促进人才培养、做好科学研究也有积极作用。

  即使不出门旅游,对于疲惫的上班族来说,能够抓住小长假的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也让人期待。“休假的本质是什么?”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海外特聘教授、美国体育学院休闲管理系首任系主任、中国国际休闲与体育旅游中心主任董二为告诉《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在他看来,休假与提高生活质量和增进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有了几天额外假期,我们是利用这几天把一直想读的书读完,把很长时间没有整理的屋子整理一下,还是要外出加入拥挤的大军行列三天玩上三个城市?”董二为觉得,要正确理解休假的概念,才能让假期对每一个个体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对于繁忙的上班族来说,家里有人生病也是让人头疼的事。去年10月,李默的父亲生病住院做手术,作为独生女的她用掉了两个周末和自己的5天年假,在医院照顾父亲,当年的年假就报销了。同事陈楠的情况有点儿类似,老婆生孩子,也报销了他的年假时间。“要是‘陪产假’‘独生子女护理假’这些假都能实现,简直就太贴心了。”众多关于“放假”的讨论中,这是李默和陈楠最关心的。

  数据统计,2016年以来,先后有河南、福建、广西等地以地方立法或行政规章的形式明确了独生子女享有护理假权益,直接回应了老龄化社会中,独生子女父母这一相对特殊群体的养老需求。然而,现实情况是,这项假期的实施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有专家就此建议,不妨从国家层面统一立法,以保障这一假期真正落到实处。

  黄金周为什么令人又爱又恨?

  随着2008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国庆假期成了春节之外唯一的“黄金周”。对于这个黄金周,人们的感受是又爱又恨。每年国庆假期过后,总有很多人感叹自己过了个“假的假期”,出门旅游的在路上被堵成了风景,赶场婚礼聚会的则觉得比平时还累,到了假期最后一天,想到转天就要上班,整个人都不好了。

  去年国庆假期,家住北京的王成赶了三场婚礼,从保定到石家庄到济南,着实来了一次“国庆婚礼游”,朋友们都很高兴,但是可把他累坏了。上班族李萌趁着假期带爸妈去厦门鼓浪屿,本想着看看风景吃吃小吃,好好陪父母玩一下,然而假期里景点人山人海,根本玩得不开心。虽说如此,这却是李萌难得的一个长假,可以有空带父母出门,只能算是无奈的选择。

  一边牢骚抱怨,一边扎堆出游,面对景区的人满为患,有人感叹都是假期太少“惹的祸”,也发出恢复“五一”长假的呼声。我们的假期真的少吗?不少专家表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法定节假日、带薪年假和双休日,这三部分组成了中国人的假期。从曾经的单休时代、双休时代,到如今多个法定节假日分布在不同月份,中国人的假期总天数已经从最早的59天增加到现在的115天,占据全年的31%,这意味着,中国人每年实际上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休假。这个数字放到全世界也不算少。以法定节假日为例,中国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不算前后调休组成的假期,共计11天。印度是18天,韩国、日本分别是16天和15天,法国、加拿大同为11天,而美国、德国和英国仅为10天、9天和8天。

  一年中拥有三分之一的假期,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专家将问题指向了休假结构的不合理。厉新建就指出,假期结构不同对人们的实际意义不同。例如从旅游的角度看,想走远线,如果假期都是零碎的,意义并不大。也正是因为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假期只有三天,无法前往较远的地方旅行和长途探亲,所以人们才会扎堆儿在国庆七天长假出行。

  “中国3月、7月、8月、11月和12月没有法定节假日,日本只有6月没有法定节假日。”分析比较中美日韩等国家的假期情况,董二为同样认为,问题出在假期时间的合理分配上。首先,我们连休时有调休的习惯,感觉上有了连休,实际上牺牲了常规的周末时间去补假期。其次,我们的主要假期例如春节、清明和端午遵循农历,大多假期分配时间不集中和不确定。相比之下,美国法定节假日都不设在周末,以周一居多,加上周六和周日,就有了三连休的机会。最后,我们的法定节假日还可以更“接地气”,像日本有成人礼日和体育日,美国有退伍军人日和总统日,韩国有韩文日等。

  中国人的假期到底是多是少?厉新建表示不能笼统地判断,需要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愿意享有更多假期,反之可能更倾向于把时间用在工作上,以获得更多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对《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表示,增加假期作为一项关乎全民的重大决策,当然要考虑群众呼声,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对整个宏观经济效率以及对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数据也从侧面支持着这个观点。据测算,每增加一天法定节假日,全国用人单位将多支付工资413亿元。如计算三倍加班工资,需支付更多工资,用工成本增加压力较大。

  “世界上的富裕国家,甚至包括工作狂国家日本和韩国,从198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不论经济出现怎样的波动,他们的休闲时间都在增加,尽管或迅速或缓慢,但是从来没有倒退过。”在魏翔看来,假期的增加必然是未来的趋势,但是要在合适的时机。“一定要跨过一定的经济门槛,才能去提高休假时间和天数。”魏翔认为,这道经济门槛最重要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人均收入;一是劳动生产率,一个社会这两方面指标跨进了,就具备了提高休假时间和天数的基础,“提高假日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品质,生活品质提高了,又会激发人们提高创新和效率。”魏翔建议,在国家层面谨慎对待增加假期的问题,而作为变通,可以把“放假的权力”更加灵活地下放到地方和企业,特别是推动企业落实“带薪年假”。

  这与厉新建的看法不谋而合。厉新建认为,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先在存量优化上下功夫,比起单纯增加假期更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带薪年假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此外,赋予地方政府或高校等相关主体在假期安排上有更多自主性,或许也是一个选项。

  带薪年假也成职场人的“痛”

  厉新建提到的带薪年假问题,的确是一部分职场人的“痛”。

  林鹏在上海一家私企已经供职10年了,却从未享受过带薪年假,甚至周六和周日还经常需要来公司加班,虽然合同上确实规定了这些制度,但是林鹏却一直不敢休,“休假期间积累下来的工作,放假回来还得自己干。”

  我国明确设置了年假制度,根据工龄可每年享受5-10天带薪年假。然而数据显示,去年30%的职场人没享受带薪休假,工作忙、没时间是第一原因,排在其后的是单位无带薪休假制度以及竞争压力大、担心失业。“带薪休假无法落实,也是导致长假扎堆儿出行的原因。”业内专家表示。

  相比之下,带薪年假在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得比较完善。美、德、英三国的公共假期虽然只有8~10天,但最低带薪年假天数却多在15天以上。

  “让自主性假期更多一些。”厉新建强调,假期结构中如果全都是非自主性安排的假期,人们的假期与自己期望的使用方式之间就没法匹配,这样,即使假期总量较多,人们的获得感也会比较弱。所以,应该更多考虑假期结构的优化,在已有存量假期中,让人们可以更加自主灵活地使用假期。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8月1日,针对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假期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国家发改委给出了书面答复,同样提到“全面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是满足群众旅游需求、分散出游时间的最有效途径。”

  究竟是什么拖累了“带薪年假”?魏翔告诉记者,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买不起假”。从短期看,可以通过监管部门监督企业切实履行带薪休假制度;但从长期看,提升劳动者劳动效率才是最重要的。这需要国家加大社保、医疗等福利保障力度,企业加大对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同时提高创新水平、提升生产效率。“为了促使企业更好地落实带薪年假,国家可以对生产效率高、创新水平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补贴,因为只有这类企业才有动力和能力推行带薪年假,从而反向去倒逼其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随着企业效率的普遍提升,大家推行带薪年假的动机会逐步增强。”魏翔说。

  或许有一天,当人们的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假都可以被真正满足,才会在面对“‘五一’多放两天假”的消息公布时,从当初的狂喜变成云淡风轻。

责任编辑:鲍一凡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