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AI监工:当人工智能被用于监视人工

亚马逊的AI监工:当人工智能被用于监视人工
2019年05月08日 14:15 中国经营报

  亚马逊的AI监工:当人工智能被用于监视人工

  AI技术在“亚马逊事件”中背离“高科技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初衷,反倒成为加大劳动者工作压力、负担的AI监工,说到底是人的责任。

  自二战后机器人、电脑和人工智能(AI)等概念生成起,科幻作家和科普读者们就憧憬着AI时代的到来,并毫不怀疑一个逻辑完美的论断:随着AI技术的实用化和普及化,人类的劳动强度将大大降低,劳动条件和劳动效率将大大提高,人工智能及其产品将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的体力、脑力劳动——总而言之,劳动者将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受益者。

  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和AI技术的推广,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开始担忧人工智能可能带给劳动者的一些副作用,尤其担心AI会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令一些劳动者失业,一些就业岗位萎缩乃至消失。

  但即便最先知先觉的人也未必会想到,AI还可能导致劳动者在21世纪出现劳动强度增加、身心疲劳大增的情况,人们曾认为这种情况只有在类似老电影《摩登时代》诞生的“流水线大生产时代”才会出现,并随着产业升级而趋于消失——尤其在工业化国家更是如此。

  近日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美国科技在线媒体The Verge披露了大名鼎鼎的互联网商务巨头——亚马逊集团使用AI监工监控员工的细节,令人震惊的是,亚马逊独家开发的这套AI监工系统居然做到了“先知”们所万万想不到的一件事:用最先进、最尖端的人工智能,实现了当年种植园监工和流水线工头们用皮鞭和铁管才能勉强实现的“宏伟目标”——迫使一线员工像牛马一样不停止地工作、工作、工作。

  据这家媒体称,亚马逊制订了苛刻的一线员工目标管理规范,要求员工必须一丝不苟地处理每个订单,并为此制订了特有的“生产基数指标”,基于客户要求给每个员工定时、定量、定速,甚至定位。

  AI监工的使命,不但会监控员工是否能完成所谓“生产基数指标”,还会自动跟踪员工所谓“脱线时间”(Time Off Task,简称TOT,即员工在班但并不在直接忙于工作的时间),如果员工达不到“生产基数指标”,或虽达到指标但TOT时间太长、次数太多,AI监工都会自动生成警告,并可能在几次警告后实现“自动解雇”。

  这可真是“管到拉屎放屁”的级数了(媒体援引员工反映,称他们被折腾得不敢随便喝水上厕所)。该媒体称,亚马逊最初给物流仓储员工设定了每小时打包80件的“生产基数指标”,后根据AI分析提升至120件,这令员工们不堪重负,有4000名员工曾联名呼吁削减至每小时102件,却不得要领。

  别以为AI监工的“解雇功能”只是个摆设,The Verge表示,仅亚马逊巴尔的摩仓库,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就因此被解雇了约300人,占全仓库2500多雇员总数的12%。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正大力推广其智能监控系统“Alexa智能助理”的亚马逊立即启动了危机公关,他们辩称,AI监工“仅仅是督促和帮助工人达标的一种手段”,表示AI监工系统不会直接完成整个解雇程序,“最终决定是否解雇的仍然是管理人员”,而且“他们会先被送去培训”,亚马逊方面称,被AI监工筛选出的“末位5%”将被纳入强制培训之列。

  这一辩解并不能打消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按照The Verge的估算,每年因AI监工系统遭解雇的员工占比高达10%上下,亚马逊总共有75个配送中心,拥有全职员工逾12.5万,照此计算,每年被AI“末位淘汰”丢饭碗的员工不下几千人,更多员工则被这种“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电子皮鞭”驱赶得疲于奔命。

  曾被普遍认为会“造福劳动者”“减少劳动强度”“大幅改善劳动条件”的人工智能,何以反倒成了“电子皮鞭”甚至“饭碗杀手”?

  亚马逊的辩护词虽然引发了广泛不满,但至少有一点说得并没错:造成这一切的关键不是AI技术,而是人——决策将AI技术用作监工的是人,决定AI监工监督尺度和尺度变化的是人,应对员工投诉和公关危机的,同样是人。

  当高科技被决策者的野蛮逻辑和错误决策所利用、驱使,就可能出现令多数人不能接受的后果,比如原本便利人类交际、互动和只是信息交换的互联网技术被原教旨国际恐怖集团所利用,让暴恐如虎添翼,又比如原本造福人类健康的B超技术被一些重男轻女的愚昧家庭所利用,就成了扼杀女胎儿的帮凶。

  同样,AI技术在“亚马逊事件”中背离“高科技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初衷,反倒成为加大劳动者工作压力、负担的AI监工,说到底是人的责任——正是亚马逊的决策层,将人工智能用在了“智能监控人工”这个“《1984》式”的黑色幽默领域。

  正如一些观察家所指出的,亚马逊并非首个试图这样做的:早在2017年,Expensify就启用AI设备,在未经授权情况下搜集并分析员工费用账户信息;更荒诞的是,据《卫报》透露,甚至还有企业为“吓唬”员工卖力工作,委托外包公司用廉价临时工假扮AI,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伪AI监控”。

  与之相比亚马逊就“尖端”得多了:作为互联网巨头,它不仅有能力“自力更生”,甚至还能“揽外活”——前面提到的Expensify当时正是把AI监控的生意外包给了亚马逊旗下的在线人才市场Mechanical Turk,“AI监工”事件发酵后许多人担心,“Alexa智能助理”会成为亚马逊“外包式AI管家”的构建模板框架。

  日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阿瑟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波士顿大学的莱斯特雷颇(Pascual Restrepo)在联合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如果目的出现偏差,AI人工智能原本具有的、减轻劳动强度的功能将会被抵消,因为“AI在偏差指令的指导下会最大限度地挖掘所谓‘隐蔽的工作项目’,而这些‘工作项目’若没有AI介入,原本是根本不会、实际上也没必要设立的”。

  自建自用AI监工仅仅是“智能监控人工”的第一步,如果相关法规、监管不能及时跟进并堵塞漏洞,接下来那些“亚马逊级别”的互联网巨头大概率会将这一模式出售并/或提供外包服务,从而造成更大的混乱和冲击。 

责任编辑:霍琦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