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大赚16亿元!牧原股份上演业绩大反转

三个月大赚16亿元!牧原股份上演业绩大反转
2019年10月09日 19:56 大河网

原标题:三个月大赚16亿元!牧原股份上演业绩大反转 来源:大河网

|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

从亏损1个多亿到大赚16亿,只用了三个月。这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实实在在地发生在A股市场,而主角则是河南最大的养猪上市企业——牧原股份。

三个月大赚16亿元,牧原股份扭亏为盈,

过去五年市值增20倍

10月8日晚,牧原股份对外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271.23%~328.34%。预计7~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238.12%~284.75%。

而根据牧原股份2019年半年报,其营业收入为71.60亿元,同比增长29.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减少97.95%。

对于业绩实现大反转,牧原股份在公告中给出的解释是,受非洲猪瘟的持续影响,公司在2019年一季度生猪销售价格较低。从2019年第二季度,生猪价格开始上涨,公司开始步入盈利期。同时由于国内非洲猪瘟疫情仍然严峻,公司在报告期内继续提升生物安全硬件基础设施的改造,强化物品、人员的管理,加大生物安全防控成本的投入。

其实除了这些原因,牧原股份能够扛过“寒冬”,迎来高光时刻,前期做出的战略布局才是最关键的。

公开资料显示,总部位于河南南阳的牧原股份,成立于1992年,其创始人秦英林从22头猪起家开始做生猪养殖。2009年,公司由河南省内乡县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2010年,经河南省商务厅批准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2014年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2014年初,刚刚登陆中小板的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不足200万头。

而当时,整个养猪行业正遭遇多年不遇的“寒冬”。据报道,2014年猪价在春节前跌破了成本线,自此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2014年生猪头均亏损31.31元,其中4月份亏得最厉害,局部地区头均亏损达300元~500元。

亏损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在这之前的15年从未出现过。

而牧原也不例外,刚上市不久就交出一份“难看”的成绩单,也因此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然而如今,面对猪周期外加非洲猪瘟的袭扰,市场却给出了牧原股份肯定与认可。

截至10月9日收盘,牧原股份股价76元,总市值1643亿元,较2018年年初的总市值612亿元,翻了一倍还多。如果与初上市时相比,五年间,牧原股份市值增长了二十倍。

扩张、融资、防疫,

牧原股份业绩增长的三大法宝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梳理发现,牧原股份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不俗的成绩,离不开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扩张

熟悉养猪行业的都知道,几乎每3~4年,市场就会经历一个完整的猪周期。所谓猪周期,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循环的市场现象:肉价格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

即使处在猪周期的底部时,牧原股份也从未停止扩张的步伐。从上市以来,其生猪出栏量已经从2014年的不足200万头,增长到2018年的1101万头。

这也为其后续利润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不过,9月26日晚,牧原股份发布《关于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情况的自愿披露公告》中,特别提到2019年预计出栏量区间为1000万~1100万头,相比2018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出栏量区间有所下调。

毕竟在这不久之前,牧原股份于8月28日举行的2019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面对机构投资人“是否有出栏压力”的质疑时,该公司负责人曾表示,2019年计划出栏生猪1300万~1500万头,对公司年初的出栏计划正在努力达成。

这自然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同日,深交所下达关注函要求其作出说明。

对于预计出栏量下调,牧原股份给出如下解释:

一是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因素,上市公司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不过2019年以来,其已主动提升生物安全等级,新建、改造硬件设施,优化隔离防护制度。通过净化生产,目前已经能够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二是近几个月以来,随着种猪调运逐步恢复正常,牧原股份正在加快前期部分闲置母猪场的投产,并为2020年的扩产大量留种,对当期的出栏量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鉴于近期猪肉供应短缺,为增加市场供应,牧原股份充分利用猪舍,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提升商品猪出栏体重,近期上市商品猪平均体重约为120公斤。

关键词二:融资

牧原股份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也是相当强势。

根据Wind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牧原股份累计募资285.45亿元,其中直接融资219.75亿元,间接融资65.71亿元。主要具体的形式包括:定增、发债、中票等。

上市五年,仅定向增发就达三次,合计募资90亿元。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发现,尤其近两三年,牧原股份在直接融资板块上,融资的频率明显加快。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牧原股份发行短融、中票等共7次,合计融资61.77亿元;2018年共9次,合计融资69.76亿元。

2019年8月,牧原股份进行了一次定增,融资额达50亿元。

截至2019年6月末,牧原股份总负债161.34亿元,短期借款47.15亿元、长期借款10.69亿元,应付票据7.49亿元、应付账款27.13亿元。截至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7.01%,较去年年末增长了2.94个百分点。

从现金流上看,截至6月末,牧原股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4.11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7.8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5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11.23亿元。

关键词三:防疫体系

对于养殖行业来说,防疫是其至关重要一步。

而牧原股份的一体化养殖模式,为其实施规范的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据悉,牧原股份拥有20多年的生猪养殖及疫病防控经验,专职兽医及防疫队伍在内建立了较完整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疫病防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这从牧原股份的财报中也得到了印证。记者发现,自上市以来,牧原股份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一直为零。

对于上市公司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是有要求的。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第二十一条规定: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通俗地讲,如果猪价明显下跌,跌破成本价,那么一般就要计提跌价准备了,并且影响当期利润。

2019年半年报显示,牧原股份的存货主要是消耗性生物资产,然而对于存货中金额不菲的生物资产,牧原股份从未计提过跌价准备,历年财报显示,也均未计提。

而对比其他上市的养猪企业,不难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计提。

以此可见,牧原股份不仅熨平了猪周期,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拥有极为严格的防疫体系。

不停地扩张,让牧原在周期底部获取足够生存空间;不断融资,让牧原成长的血液得到保障;完善的防疫体系,让牧原内部更加有抗体。面对猪周期、面对至暗时刻,这三者相互赋能,亦因此促成了牧原股份业绩的大反转。

牧原股份 生猪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6 申联生物 688098 --
  • 10-15 贝斯美 300796 --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10-10 米奥兰特 300795 14.27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