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监管层重手欲扣灰色重组脉门

【关注】继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000776.SZ)和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600837.SH)之后,券商借壳成为市场中最吸引眼球的概念,首创证券借壳S前锋(600733.SH)连续25个涨停板则打破了A股市场的涨停记录。
  此后,各类股票只要一涉及券商借壳概念,动辄数个涨停。市场关于券商借壳传闻开始大肆流传,券商借壳乱象丛生,部分机构为了谋取暴利,冒险在市场中发布虚假消息近期,从而操纵股价,这一现象在被监管层开始关注。
  3月20日,江海证券分析师蔡国澍因为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稽查。在这之前,蔡曾经先后以“券商借壳”概念发表报告推荐贤成实业、青海明胶、辽源得亨、长江精工等近十家上市公司,上述几家公司的股价在近期内均出现惊人的涨幅。
  来自证监会内部的消息显示,对于券商借壳上市过程中,股价异动幅度过大的公司一旦被视为存在内幕交易行为,借壳将难以过关。[评论]

券商借壳的背景及动因
一、政策背景:证监会于7月23日公布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关于发布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通知》,确定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支持合规券商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充实资本
二、自身发展背景:券商只有在净资本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扩展业务,上市融资是迅速提高净资本的捷径。另外,券商在上市后还可解决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问题连续三年盈利是IPO的门槛,从去年才开始转盈的券商要IPO至少需等到08年后。
三、国际竞争背景: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国金融业将在06年12月11日后履行全面对外开放承诺。券商须为此做好准备。[评论]
  证监会鼓励借壳上市
    中国证监会机构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将围绕5项工作重点展开,到10月底,对达不到常规监管要求的公司将实施市场退出。同时,证监会继续鼓励一批优秀券商着手IPO、借壳上市的工作,继续欢迎外资机构选择适当方式、合适时机进入我国证券业。 详细>>
 
  一壳难求
    10月31日洗牌大限的来临让所有的证券公司高管清楚认识到时间紧迫,但干净、便宜的壳资源又显得稀缺。因素合力的结果就是,券商纷纷“抢壳”
暂停上市公司--券商借壳瞄准暂停上市公司
未股改公司--多个券商欲借壳未股改公司 [评论]
延边公路成券商借壳第一股 先否认后承认股民被忽悠
    2006年05月10日,东方网-劳动报报道:延边公路连续4个涨停,广发证券可能将借壳上市,广发证券借壳上市事件开始浮出水面,当日公司股价巨量震荡后仍封于涨停。
  2006年05月11日,新浪财经报道:延边公路澄清广发证券借壳上市, 称主要股东和管理层未与广发证券就借壳上市事项有过任何接触,10日巨量明显是先知先觉资金提前撤退。之后延边公路股价出现短期下挫。
   2006年06月05日,东方早报报道:延边公路短期下挫后,再度震荡走高,并连续涨停,公司于2006年06月05日开始停牌,同时公司发布公告称,承认大股东正就广发借壳公司上市事宜进行协商, 此前曾否认借壳一事的延边公路出尔反尔,投资者被忽悠了一次。
  2006年08月06日,经济观察报报道:广发借壳延边遭遇考验, 7月31日,广发证券收到深交所市场监察部发来的正式函件,深交所的调查主要针对延边公路的股价暴涨:从4月26日的2.86元,到6月2日8.06元,股价涨幅超过280%。
  2007年03月21日,财经杂志报道:广发证券借壳阴影,内幕交易笼罩首个券商借壳案, S延边路因为借壳传闻在股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从2006年3月至2006年10月19日,S延边路从每股2.5元左右一路上涨至10.55元,显然其间“先知先觉者”渔利巨万。这一不寻常的股价异动早就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评论]
 
  广发证券开启券商借壳上市之门
  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统计,除广发外,有A股上市打算的券商还有光大、东方、华泰、招商、国信、国泰君安、海通、长江、国元证券。而最近几日传出有借壳上市计划的就有广发、长江、西南、光大证券4家。
  黄前松认为,券商借壳上市的动力很容易理解。首先,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大的券商、投行都是上市公司。在国内,中信、宏源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对于其他券商的产生了影响作用。>>详细
全部券商借壳题材股一览
创新券商名称 上市公司代码 上市公司名称
投资股数(万)
国泰君安

000530

大冷股份

3500

000568

泸州老窖

3500

000837

秦川发展

2000

000850

华茂股份

10000

600068

葛洲坝

500

600151

航天机电

3500

600611

大众交通

12000

600650

新锦江

6000

国信证券

000089

深圳机场

40000

600266

北京城建

9800

海通证券

000045

深纺织A

30000

000046

光彩建设

30000

000920

南方汇通

3000

600278

东方创业

5448

600631

百联股份

26500

600642

申能股份

12142.84

600744

华银电力

5000

600755

厦门国贸

5000

600823

世茂股份

5000

600826

兰生股份

25000

招商证券         
创新券商名称 上市公司代码 上市公司名称
投资股数(万)
长江证券

600754

锦江酒店

15000

000988

华工科技

2360

000971

湖北迈亚

3000

000897

津滨发展

5000

600851

海欣股份

23000

中信证券

000609

燕化高新

3200

600064

南京高科

3000

600177

雅戈尔

20000

东方证券

600838

上海九百

1500

600170

上海建工

3000

000748

湘计算机 

10000

广发证券

600739

辽宁成大

54611

600181

云大

6130

000623

吉林敖东

54300

光大证券         
东海证券         
国元证券

000543

皖能电力

  
  

600063

皖维高新

  
  

000700 

模塑科技

  

华泰证券

600122

宏图高科

5000

000936

华西村

2053

借壳上市财富效应显著 券商借壳传闻四起
2007-03-28 国信证券等六家券商正式澄清借壳传闻
2007-03-21 传广州冷机大股东意欲借壳 公司称没根据   
2007-03-13 快讯:青海明胶称渤海证券借壳上市不具可能性   
2007-02-07 深赛格否认被长城证券借壳   
2007-01-19 西南合成并无被券商借壳计划   
2007-01-19 西水股份忽悠 10天前否认券商借壳10天后承认   
2007-01-19 东华实业否认广州证券借壳传闻   
2007-01-15 湘财证券重组方案获批 否认借壳华升股份   
2007-01-10 快讯:江苏舜天等三家公司齐否认券商借壳传闻  
2006-12-28 福建南纺澄清券商借壳传言   
2006-12-26 鲁银投资称齐鲁证券借壳不实   
2006-12-04 证监会调查金丰股价操纵:东方证券曾被胁迫借   
2006-10-17 关于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借壳上市传言的声明   
2006-10-17 ST纵横回应借壳传闻 称报道不实并可能追究责任   
2006-10-17 否认国泰君安借壳大众交通连续涨停
  
2006-10-13 国泰君安可借壳沪大众 两公司无意卖壳西部证券   
2006-10-12 北海国发:中信万通上市的一个良好契机  
2006-10-09 S*ST大通(000038)否认方正证券借壳   
2006-09-29 太极实业公告称华泰证券借壳尚未正式接洽  
2006-09-25 长江证券借壳上市传闻再起 ST万鸿成最新版本   
2006-09-07 招商证券否认借壳传闻 计划明年IPO上市  
2006-09-06 G深中冠(000018):国信证券借壳首选  
2006-09-06 GST长运否认西南证券借壳   
2006-08-30 三上市公司否认被券商借壳   
2006-08-23 媒体披露中原证券洽谈借壳 ST鑫安主动停牌   
2006-08-23 金丰投资不承认有证券公司将借壳   
2006-08-04 长江证券借壳上市路再遇阻 美尔雅否认市场传闻   
2006-07-19 武汉塑料否认长江证券借壳传闻
 
  分析师乱发借壳信息挑战市场监管
长江证券要求严查余凯 分析师猜测券商借壳
 针对《长江证券借壳上市传闻再起 ST万鸿成新版本》这篇市场分析文章,长江证券要求监管部门对武汉新兰德分析师余凯及相关过程做出调查。长江证券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公司方面已经准备了律师函,在得到监管部门认可后,可能会采取法律手段。
 当记者问及余凯,是否就上述信息向双方公司做过核实时,余凯表示没有。他同时表示,对于文章中提到的SST万鸿目前的生产经营、资产状况和债务重组情况,以及武汉市政府对该公司的债务重组中将做出那些具体支持,并没有做过具体了解。

长江精工股价异动归罪蔡国澍黄翔
 刚刚因为两篇股评文章信息失实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江海证券分析师蔡国澍似乎麻烦不断,长江精工(600496.SH)又将其股价异动“归罪”于他和另一分析师黄翔。 [评论]
巨额利润诱惑借壳传言纷飞 市场倒逼管理层内幕交易监管
  证监会警惕券商借壳冲动
   喧嚣一时的券商借壳上市,最近引起了管理层的警惕。记者获悉,在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获得放行之后,目前众多券商借壳上市的前景并不如外界预期的那么明朗。
  “许多事都是一窝蜂。但券商借壳上市并非每一单都会得到证监会重组审核委员会的同意。”据某接近证监会人士表示,就目前而言,只有广发证券一例,其他券商借壳项目有的正在证监会审批,有些仍在股东层面协商。 详细>>
  券商借壳上市冲动的背后 隐患不可不防
  由于上市券商同时担负着资本市场的服务者和融资主体两种角色,两者的矛盾体将在短期与长期、目标与手段等方面体现出来。对于这样的矛盾,券商只有在上市后严格履行强制披露和内控机制等制度规范制约,才能够实现两者的共赢。 详细>>
  借壳灰色地带暗现利益黑洞 监管层隔靴难搔痒
  虽然目前监管层对借壳上市采取的是鼓励的态度,但借壳上市过程中却暗藏着获利丰厚的灰色地带。
  买壳上市能够最大限度地给当事人带来灰色收入,可以想象,既然决定买壳上市,标的公司股价的上涨将是必然的,这就给当事人提供了无风险高收益投资机会,“老鼠仓”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证券法》明令禁止通过内幕消息炒股盈利,但是依据内幕消息炒股早已成为了业内的潜规则。 详细>>[评论]
 
  券商借壳流言倒逼内幕交易监管
    假亦真来真亦假。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5月市场开始曝出券商借壳上市的传闻以来,已经有数十只股票因“券商借壳”概念而一飞冲天,股价涨跌幅偏离值已经严重处于异常状态。
   投行人士建议,“如果要遏制无序的炒作风头,监管层应该出具券商上市的说明,对券商IPO或者借壳做一个明确的解释。” 详细>> [评论]

  证监会两大举措规范券商借壳 防止过度炒作
  管理层规范券商借壳:股价异动将视为内幕交易
  证监会制定并开始实施券商借壳上市的新政策
  券商借壳新规将出 硬指标提高借壳券商条件
  制作:新浪财经 胡俊基 来电:010-62675974  投稿:finance2@staff.sina.com.cn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