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广东经济的记录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0:33 中国经济周刊 | |||||||||
邹锡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2005年末,荡涤在中国经济舞台上一幕幕的“悲喜剧”即将成为历史的印痕。此时此刻,回想起自己一年来用文字书写的那些“宏大叙事”,有丝惆怅,亦有份希冀。 今年,是中国经济特区制度建立的第二十五个年头,而广东是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
有些“英雄们”倒下了,印证了悲剧,有些“英雄们”屹立着,终究成为了神话。在这样一片孕育着希望土地上,经济时代的“英雄们”就如阿尔贝·加缪《西西弗斯的神话》中的巨人,背负起时代的重任“前赴后继”,力图再造一个个新的神话,这正如存在主义的信条一样,永远充满着希望,永远不选择放弃。 今年我参与完成了一系列大型报道:《“探班”雅芳》,我们深入其中剖析了中国的直销业;《潮商:第三次勃兴》,我们感悟潮汕地区,体验黄光裕等一代潮商的创业历程;《广东农地新政》我们用零距离的笔触关怀着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泛珠9+2:探路大区域合作》我们用大思维探讨着广东的新角色。 我们不仅仅成为广东经济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更成为广东经济的记录者、评论者,我们正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我们用笔尖实践着“中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记录者”的理想。 《潮商:第三次勃兴》是一篇以广东特定人群而写的一篇封面文章。有人说,潮汕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他们天生的商业头脑造就了他们的富足,然而,在我们对国美老总黄光裕的采访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潮商们的商业天赋,还有潮汕人那种踏实肯干的精神和对于成功的那份坚定信念。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人生经历,不但证明了“香港精神”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是一代香港人的抱负,更表现了潮汕人吃苦耐劳,不骄不躁的商业睿智。一代代潮汕人走出了本土,成就起一段段海外传奇。 11月下旬,我们完成的《长安农村城镇化》封面文章。我们先期进行了周密的策划,花了几天深入长安采访政府、企业和当地老百姓,执笔著文详实真切地报道了长安镇作为广东甚至全国著名乡镇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点滴。从身份、土地、组织等方面的转变解密了长安镇人均GDP名列全国乡镇前列的深刻原因。与此同时,通过此次报道采访,也使我自己切身认识到改革开放给予广东的不单单是城市的繁荣,一些乡镇正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民的真实生活正伴随着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跃。 勿庸置疑,广东是传媒行业的乐土,也是中国传媒最前沿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平面媒体来说,拥有《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一批具有秉持新闻正义感的刊物,从运作盈利模式来看,有像《广州日报》这样广告收益全国前列的党报,从新闻自由的角度来说,港澳之畔的广东,有能够收看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等境外媒体的条件。在这样一个充分市场化的环境中,促使我对中国的经济进程有了更深入的洞察。 回首2005年,我想说,对于事业,新闻工作者是伟大的,直面历史与现实,用自己选择的角度把原本尘封起来的事实告诉民众,告诉历史,更是告诉未来。对于人生,我想说,有时候,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成败得失,是一种更大的享受。很喜欢一句话,常常会想起:“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实人生有时的一种淡然处之,更能体会其中的境界与灵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