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高新技术产业泡沫贵阳破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0:34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党鹏 李清宇 贵阳 北京报道

  18.4亿元的投资淹没于一片杂草中。

  8月24日,当记者再次来到贵阳市金阳开发区“知识经济产业化基地”时,曾经的车水马龙如今一片沉寂。

  4.26亿元的亏损,就是这项累计18.4亿元的投资在2005年创造的“价值”——中国目前唯一的微硬盘高科技企业——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华公司”,产品用于数码相机、微型笔记本等)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严重亏损,世华公司不得不于2006年7月底正式停产。2000余人的企业如今不足10人留守,他们正在等待公司被重组的消息。

  梦想

  世华公司何以落户贵州?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曾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台湾人朱宝麒邂逅了一个想从IBM跳槽的团队,当他获悉该团队掌握微硬盘的最新技术时,便将其“挖”到中国内地。之后,IBM把微硬盘部门卖给了日立,而朱的想法也很快在位于西南的贵阳市实现。

  据朱宝麒讲,2001年,他代表美国磁源公司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认识了贵州省当时的副省长陈大卫。朱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他的“创新知识经济发展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了微硬盘、光电转换、视讯等多项知识经济项目,能够形成完整而庞大的高科技产业链。

  陈动心了。

  随后,在政府牵头下,朱宝麒开始跟贵州省各大集团、财团分别见面。期间,朱又偶遇南方汇通前董事长惠金根。经过一夜长谈,惠金根两天后拍板决定投资这个微硬盘项目,成立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南方汇通投资8134万元,占新成立公司总股本的49%;以朱宝麒为代表的磁源公司以技术入股占25%;其他股东占26%。公司注册资本1.66亿元人民币,总股本1.66亿股。

  有了8134万元资金,这个项目迅速启动。

  之后,因扩张之需,朱宝麒又与茅台、兖矿等集团控制的贵州世华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贵州世华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朱宝麒担任总裁。2003年7月,新厂区落成在贵阳市金阳区“知识经济产业化基地”。

  这样,贵阳出现了两个微硬盘公司:一个是以南方汇通为大股东的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英寸的微硬盘产品;另一个是以茅台为大股东的世华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8英寸的微硬盘。

  “为避免同业竞争,并把微硬盘产业做大,上面指示我们这两个企业‘联姻’。”贵州省信息产业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2004年3月,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公司和世华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合并重组,合并后的新公司即上文提到的世华公司,注册资本10340万美元。其中,上市公司南方汇通以自有资金现金出资3764万美元(时价合计2.93亿元),占36.4%股份;美国RIOSPRING Inc.出资2585万美元,持股25%;以茅台主导的贵州世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763万美元,持股36.39%;贵州汇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90万美元,持股1.84%。

  照理说,这个中国唯一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微硬盘企业就要在贵州腾飞了。

  困局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

  2004年,世华公司虽然获得了累计高达29亿元的意向性大单,正式签订的合同金额也达15.59亿元,但其因运作资金不足,生产一直不能正常进行,多次停产。致使其2004年的350万台产销目标,实际实现不到计划的1/3;2005年则创造了4.26亿元的巨额亏损。

  根据南方汇通2006年的半年报粗略估算,世华公司今年上半年亏损8188万元。

  一个市场前景如此不错的企业,是怎样陷入困境的?

  “对于启动资金一般在4亿到5亿美元的微硬盘项目来说,作为大股东的南方汇通的资金实力还是太弱了,使得这个项目一直处于缺钱的状态。”贵州省经贸委一位人士说,“当时的合并属于‘拉郎配’,茅台不愿意。茅台曾经表示,愿意拿出4亿元人民币,增加对世华微硬盘的投资,希望两家企业不要合并,各干各的。现在这个公司(世华公司)的全称与茅台无关,茅台也不愿意陷入股权纷争。”所以,当世华公司握着大单急于扩充生产线的时候,小股东茅台并没有出手相助。

  自2003年1月开始,朱宝麒就开始奔走在海外各大投资商之间,但各路资本不是想控股就是想把公司拉出贵州“另起炉灶”,这与朱当初进入贵州时“要扎根贵州”的承诺偏离,毕竟世华微硬盘的启动是依靠贵州的财团和银行所支撑起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公司于7月底正式停产。”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前段时间一批批要债人踩烂门槛,可都找不到朱宝麒。”在“知识经济  产业化”基地大楼里,记者甚至被误认为是要债的。

  在世华公司办公区,公司的厂房和办公室已经打上封条,两个驻守在那里的保安告诉记者,现在每天上班的员工不足10人。

  隐患

  资金匮乏的背后,是潜藏的产业风险。

  2002年8月,当南方汇通微硬盘推出容量为2.4G、定价为135美元的新微硬盘之时,日立的产品却是容量为1G,定位为110美元的微硬盘。市场对微硬盘的巨大需求以及优厚的性价比,使得南方汇通微硬盘取得了开门红,并奠定了该项目在国际上的声誉。

  就在南方汇通微硬盘正式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从2003年开始,因为U盘等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过快,已经对微硬盘产业形成了严重的冲击。2005年年底,苹果电脑公司宣布将在其iPod产品中大规模采用闪存芯片。

  作为全球最大的微硬盘企业用户之一,苹果的选择对整个微硬盘产业冲击巨大。

  其二,微硬盘技术进步速度也使其价格不断下跌。据某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的报告显示,2003年10月,2.2G微硬盘市场零售价为2388元,促销价2100元;11月,零售价降为1950元;2004年3月,全国统一零售价1868元,而此时南方汇通2.2G微硬盘的价格一度跌到1350元。而某国际公司推出的1英寸2.2G微硬盘售价现在还不到500元。

  “实际上,世华公司的技术目前已经被淘汰。”上海圣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海平说。

  另一方面,虽然相同性价比的产品售价,世华公司比日立低30%~40%,但1英寸的微硬盘大都被日本企业掌控。“1英寸微硬盘主要用于摄像机等数码产品,而这样的数码产品大都是日本企业的天下,一般都是用日立的产品;1.8英寸主要用于小型笔记本,但目前这个市场并不大,也多为日美微硬盘企业所把控。”姚表示,“同时,国际微硬盘市场竞争惨烈,包括日立等企业份额也在下跌。

  虽然时任世华公司执行副总裁吴烈仁“雄心勃勃”地宣布,“我们的计划是2004年在全球实现1英寸硬盘500万台的销量。其中,15%~20%即75万台~100万台将推向日本市场”。“预计2004年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8亿多元,预期利润总额可望达到3.29亿元”。但这只是“美好设想”。

  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取了一份内部资料——《关于暂时只保留公司基本运转员工的通告》。这个由世华公司代理CEO吴烈仁7月3日签发的通告显示,自2005年11月以来,公司生产硬盘22万片,运营费用从每月300多万美元降低到目前不到60万美元。但“由于公司资金短缺,运营费用十分紧张,无法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竞争产品市场上快速发展导致公司现有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公司目前已经难以为继。”吴只能让公司员工休工回家,而吴本人也很快离职。

  悬疑

  世华公司让贵州头痛。

  2005年7月,一度有消息称,贵州省政府通过贵州省高新技术投资公司向世华公司增资近8亿人民币,成为世华公司第一大股东。但记者根据贵州信息产业厅提供的地址,多方寻找这家高新技术投资公司,结果都没有查到“踪迹”。

  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该项资金并没有控股世华公司,南方汇通仍是世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赛迪顾问公司半导体分析师李珂向记者透露,从去年开始,上海和深圳方面多次与贵州协调,希望将微硬盘项目转移过去,但贵州依然想把该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不希望被迁走。这样,微硬盘的命运就只能依靠南方汇通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了。

  事实上,世华公司的希望似乎更多寄托在外资身上。“公司目前正在和CORNICE公司进行谈判,并等待银行的答复。”前述吴烈仁签发的文件显示。记者从接近重组谈判的某人士处获悉,这次重组将牵涉到国外硬盘生产的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主要包括美国MARVEL公司、美国CORNICE公司等数家公司和个人。“它们将会重新组建一个公司,借助新公司入主世华公司。新公司投资额度约为2亿美元,CORNICE将成为这个新公司的主要股东。”

  “但由于涉及过多的银行贷款甚至个人债务,目前谈判比较艰难。”该人士透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