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盘点自身劣势 中部六省分兵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06:4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庆源 北京报道

  中部地区的发展再次引起广泛的关注,原因是“中部塌陷”。

  2007年1月10日发布的《中部地区发展蓝皮书》显示,2005年,中部15.4%的GDP增长速度,不但远低于珠三角的35.3%,也显著落后于环渤海的22.7%。中部六省发现,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愈发拉大的同时,西部经过这几年的大开发,在很多方面也开始赶超中部。这让刚刚“团结起来”的中部六省很沮丧。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中部崛起”是国家各项区域政策中,最后一个提出的战略。在“两个三角”、西部开发、环渤海、东北振兴战略之后,中部战略并不抢眼;更有悲观者认为,某种程度上,中部已经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如此背景下,脱胎于中部六省社科院系统的蓝皮书,试图在分析自身经济短板的基础上,寻找良策,谋求突围。

  六省盘点各自劣势

  在中部六省中,河南、安徽、湖南、江西都是农业大省。

  河南是全国乡村数量最多,农村人口数量最大的省份,农业从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4%,最近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足5%。“不少产粮大县同时也是扶贫开发重点县,20年前就存在的‘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窘况依然如故。”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举商丘为例,该市所辖6县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的商品粮达到7.5亿公斤,然而在全省109个县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商丘有5个县位列后10名中。

  另一个农业大省江西则对自己“立足农业、主攻工业”的战略进行了反思。数据表明,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上,该省农业占42%,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13.5个百分点;在粮食和油料产量上,该省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低于中部的河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而其他农产品产量的排名,在全国也大多比较靠后。江西方面据此认为,过去冠以“农业大省”的称号对本省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错误导向。

  在谋求崛起的战略选择上,尽管中部六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发展工业,然而事实上,各省又面临着诸多困境。

  “尽管河南一些企业在全国具有很高知名度,但是河南的经济结构依然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为主。”喻新安抱怨说,河南每增加单位GDP所产生的废水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5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7.6倍;河南用了比广东多一倍的建设用地,却只创造出了广东一半多的GDP,效益也只有广东的三分之一。

  长期以来,安徽都是以“粮食和

能源原材料”两大基地为目标来进行建设。“然而事实上,东部地区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业资金利润率,是中部地区重工业资金利润率的3.7倍;同时,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东部地区上缴的税收却只相当于中部的1/2。” 安徽省社科院乡镇经济所副所长谢培秀说,“尽管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但这种区际间贸易格局不利的情况并未扭转,这给安徽加速采掘及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投下阴影。”

  工业一直是湖南的薄弱环节,2005年,湖南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居中部第3位,但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却居中部六省最末位。湖南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约为20:40:40,与中部其他省份比较,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最低。湖南省社科院王晓天副院长据此认为,该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大力推行新型的工业化属当务之急。

  山西的发展劣势在于国企比重大,改革滞后,这让一度具备传统优势的山西机械装备产业,遇到了来自国内其他城市强有力的竞争。尽管山西在煤炭和资源产业上具备了超强的实力,但二十多年来超高速发展所造成的环境和生态的压力,隐患很大。

  无疑,在中部六省中,湖北借助天然的地缘优势,希望当仁不让地成为

中部崛起的领军者。然而湖北课题组对其自身的评价为,经济大而不强,产业缺乏
竞争力
。困扰湖北的,还有该省的四个怪圈,即贫困恶性循环、城乡二元结构、产业低水平扩张和区域经济自我封闭循环。

  中部分兵突围?

  与中国其他经济区域内部成员间通过产业链条进行内部分工与合作的情形相比,中部各省的经济特点趋同,发展水平相近,这直接导致深处中国腹地的六省之间,无论在区域经济协作上,还是在区域经济整体联动上,都缺乏足够的传统和理由。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位于湖北的二汽使用的钢铁,来自于上海的宝钢,而不是省内的武钢。持续多年的这种错位,屡次被湖北的经济专家诟病为自身的协作意识不够。

  尽管已经祭起“中部崛起”的大旗多时,但中部各省事实上并未“抱成一团”,而是呈现出一种“分兵突围”的态势。

  安徽根据自己靠近长三角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东向战略”;江西、湖南由于靠近珠三角,眼睛向南,江西甚至提出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山西则倾向于“近接西部”,而河南更愿意把自己融入“环渤海”。

  惟独一个“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湖北,乐意独撑中部崛起的旗帜。“事实上,就算未必存在一个整体意义上的中部经济区,也并不意味着中部六省要像往日一样进行单兵作战,各自为政。”蓝皮书主编、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指出:中部要充分考虑协作的意识,六省的经济特点,关键在于“基”加“桥”的作用。“基”就是“基地”,中部六省是全国性的粮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桥”是指全国的交通枢纽。中部要突围,关键就是把这两个方面的文章做足。

  根据中部六省的实际,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力度,提高能源原材料产品的附加值,是中部崛起的要害问题。赵凌云认为,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河南做出了表率,而中部其他省份这方面就没有做好;此外,中部要构建起贯通东南西北的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的物流体系,这是中部地区的“区域责任”。

  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区域的一体化,而区域一体化的实质,是体制的一体化。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就此指出,中部六省要避免实际上的“东不承,西不就”。

  赵凌云先生认为,省情类似,具有同样区域责任的中部,应该考虑建立一个合作机制,这个机制未必是紧密型的,但大家要联合起来呼应中央的政策。在他看来,较为理想的就是,中部各省要改变现在的明争暗斗、都想当头儿的局面,建立起一个联盟或者协会性质的机构,联合起来呼吁、承接中央的政策。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