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历史时刻重温钱学森的原音:谁说中国人不行

在这个历史时刻重温钱学森的原音:谁说中国人不行
2019年05月21日 07:42 财经国家周刊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在这个历史时刻重温钱学森的原音:谁说中国人不行

  来源: CCTV国家记忆

  1955年,钱学森在东北见到陈赓大将,陈赓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在美国憋了一肚子气回国的钱学森很干脆地说:“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参观东北 钱学森首次谈及造导弹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阻挠回到新中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深情地说:“我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着的祖国,今后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服务。”对钱学森而言,此时的中国,一切都是新的,充满希望的,但此刻的他还并不清楚,时代的洪流和命运的抉择,将要他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为了解祖国最新的变化,从美国归来回家的途中,在经过广州时,钱学森就特意购买了一本 “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上海把家人安顿好后,又很快在中央安排下踏上考察东北的行程。

  当时的东北,有中国最大的钢铁厂、煤矿、水电站和其他一些重要基础工业,钱学森的参观名单中,甚至还包括了高度保密的飞机制造厂。一抵达哈尔滨,钱学森就向中科院陪同人员提出,想见见自己曾在美国时期的两位老朋友,罗时钧和庄逢甘,而且也想参观他们两人工作的单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哈军工在当时是一个近乎绝密的军事单位,新中国将培养国防尖端人才的希望寄托于此。刚刚从美国回来的钱学森,到底能不能参观哈军工?这件请示,立刻被呈送到了北京。中央军委很快回复,同意钱学森参观。与此同时,哈军工院长陈赓也专程从北京飞到哈尔滨,与钱学森见面。

钱学森钱学森

  陈赓大将就跟我谈,他说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那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呢,中国人怎么不行啊?所以就回答很干脆,我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钱学森与陈赓的这次对话,是他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中谈及中国研制导弹的事情,也正是从这一次见面开始,新中国导弹事业的起跑线浮出水面。

  钱学森向中央建议优先发展导弹

  期待钱学森答案的不仅仅是陈赓,还有在幕后安排这次会面的国防部长彭德怀。曾经在战场上亲眼目睹志愿军和美军之间装备差距的彭德怀,对一个现代化的国防力量有着特殊情愫。从东北考察归来的钱学森,很快便在北京见到了彭德怀,他告诉彭德怀,美国从军方开始支持研制到搞出第一枚导弹,用了近10年时间,而中国可以比他们更快。

  此前,优先发展飞机研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共识,但让高层出乎意料的是,钱学森态度鲜明地建议,应优先发展导弹。

  在钱学森看来,中国刚刚起步的工业基础,很难在短期内解决飞机的发动机和材料等问题,而导弹的研制进度将比飞机快得多,更重要的是,飞机需要载人,而火箭不需要。钱学森告诉大家,在国际上,美苏两国已经加快了导弹核武器等尖端国防技术的研究发展,火箭武器终将彻底改变现代战争的思维方式,也是未来发展航天事业的重要基础。

  很快,毛泽东也对导弹产生了浓厚兴趣。1956年2月1日,钱学森第一次在中南海怀仁堂见到了毛泽东,在宴会开始前,毛泽东特意审阅了名单座次,将原本坐在37号桌的钱学森改到了1号桌,让钱学森坐到了自己的身边。

1956年2月1日,钱学森第一次见到毛泽东1956年2月1日,钱学森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据航天档案馆原馆长刘登锐回忆,毛泽东主席问钱学森,我们国家用3个五年,15年吧,在原子弹和导弹尖端技术上能不能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面对毛主席的问题,钱学森的答案简单而又明确:只要计划周密,工作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正是在1956年,为了打破西方的核垄断和战争讹诈,中共中央果断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导弹,发展国防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

  钱学森成为新中国导弹研制领军人

  在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安排下,1956年初,钱学森开始给中央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将领进行一系列关于导弹的讲演活动。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钱学森选择离开了自己一心想从事的纯科学研究领域,为了国家和民族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国防尖端领域的研制事业中去。

  1956年,对那一代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年初,中共中央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时代号召。周恩来总理宣布,国务院将着手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发展的12年远景规划,钱学森参与了整个规划的制定工作,并担任由12名科学家组成的综合组组长,同时还领导设计了喷气和火箭技术这一部分。在钱学森的推动下,新中国把一批尖端科研领域锁定在世界最前沿。

  在这一年,钱学森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在这份意见书中,钱学森就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组织方案、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见解,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份计划。正是这份意见书,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起步的奠基文献。

  同样是在这一年,钱学森写信给在美国的好友郭永怀,恳切邀请他早日归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当年9月,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家人回到祖国,正是在钱学森和郭永怀等人的感召下,一大批海外高级知识分子纷纷回国。

  钱学森成为中国无可替代的导弹研制领军人,在国家需要与个人才能之间,在历史机遇与人生取舍之间,钱学森的人生轨迹迎来了巨大的转折。

  领军国防部五院

  钱学森却要求降为副职

  1956年10月8日,是钱学森归国一周年的日子,正是在这一天,聂荣臻代表中央宣布,作为中国专门的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组建。今天的中国人也把这一年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端。次年2月,周恩来总理签署任命:钱学森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于景元 原航天710研究所副所长于景元 原航天710研究所副所长

  钱学森始终处在科技主帅这个位置上,而且是不可替代,别人没有他这个优势。

  在钱学森的率领下,从零开始的中国导弹研制工程,在蹒跚中迈出了第一步,但钱学森很快便感觉到了压力,院长的职务意味着大量而琐碎的行政后勤事务,当科研技术报告和筹建幼儿园的报告一同摆在他的办公桌时,钱学森终于崩溃了。

  1960年初,聂荣臻收到了钱学森的一份特殊报告,请求将自己降为副职。为了让钱学森能够集中精力,处理重大科研技术问题,周恩来总理再次签署任命书,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改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兼任国防部五院院长。在钱学森后来的人生历程中,所担任的重要职务以副职居多。

  在那个充满勇气和梦想的年代,钱学森开始率领着最早一批中国航天人,向着导弹火箭领域的最前沿进发。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06-03 红塔证券 601236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