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还能“摸着石头过河”吗?

2016年09月24日16:22    作者:张明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张明 原载《财经》杂志

  如果我们把一个经济体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比喻为一个人跳过一个大坑,那么激进式改革无非是在初期跳这个坑,而渐进式改革是在后期跳这个坑。在初期跳跃固然有助跑不够的问题,而在后期跳坑,则会面临既得利益阶层的掣肘,以及改革预期与动力不足的困扰。

改革还能“摸着石头过河”吗?改革还能“摸着石头过河”吗?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余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渐进式改革,俗称“摸着石头过河”。一般认为,中国是渐进式改革的代表,俄罗斯是激进式改革(俗称“休克疗法”)的代表。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的表现远优于俄罗斯,这被视为是渐进式改革优于激进式改革的最重要证据。

  然而,我们最好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中国经济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长为发达经济体之前,还不宜对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孰优孰劣盖棺定论。

  首先,中国与俄罗斯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历史渊薮与利益集团,换言之,在两国改革开放之初,初始条件大相径庭,因此很难用两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来比较两种改革路径的好坏。毕竟,经济转型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中国与俄罗斯并非很好的对照组。而举目迄今为止的世界经济史,似乎缺乏完美的自然试验。

  其次,在笔者看来,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将困难的改革放在前半期来做,而后者是将困难的改革放在后半期来做。一个典型例子是国企所有制改革。俄罗斯是用私有化的方式试图在一夜之间毕其功于一役(当然效果并不好),而中国的国企改革则贯穿了改革开放数十年,而且时有反复与波折。换言之,对中国而言最困难的改革阶段,似乎才刚刚到来。

  再次,渐进式改革的最大问题之一,在于改革本身会培养既得利益集团,而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将阻扰进一步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既得利益集团,最舒服的环境就是半市场半管制的状态。如果缺乏管制,他们就没有制度套利的空间;如果缺乏市场,他们就缺乏将利益变现的机会。因此,如果渐进式改革的目标是彻底的市场化,那么这些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未来的改革。

  第四,渐进式改革还有其他问题,例如政策短期色彩较浓,这会削弱政府的声誉,加剧市场主体的行为短期化与预期同质化。无论是产能过剩、金融动荡、房价调控还是医疗改革,概莫如此,无一例外。

  其实,把市场化改革划分为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可能分类方法本身也存在问题。事实上,激进式改革也会有渐进的阶段,而渐进式改革也会有激进的时刻。如果我们把一个经济体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比喻为一个人跳过一个大坑,那么激进式改革无非是在初期跳这个坑,而渐进式改革是在后期跳这个坑。在初期跳跃固然有助跑不够的问题,而在后期跳坑,则会面临既得利益阶层的掣肘,以及改革预期与动力不足的困扰。

  中国经济如何更好地实现这惊险的“最后一跃”?更科学的顶层设计、激励相容的改革措施、清晰明确的实现路径、科学透明的决策机制、吸收别国的经验教训,这些方面缺一不可。随着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有溺亡的风险。中国经济应该改变思路,朝着对岸一个明确的目标、克服各种阻力、坚定地划水前行。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改革 中国经济 渐进式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