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投资没多大技术含量 真正机会在成长股

2016年09月22日11:49    作者:吴国平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吴国平

  成熟型企业相对来说是走慢牛的,这也就符合险资投资的目标,所以如果你想做长期型投资,跟着险资走就对了。但如果你想获得超额回报的,对这些标的保持欣赏态度就好了,真正的机会是在成长性个股。

  今天跟大家谈谈保险资金、优质蓝筹,并引出与成长股的对比以及看法。这段时间大家沸沸扬扬都在探讨:伊利股份停牌。之所以停牌是因为,阳光保险透过旗下阳光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超过5%,触发举牌。伊利大股东感觉有点不妙,因此采取停牌策略。这就引起市场很多遐想和讨论,衍生想到前期的万科、恒大、所谓的优质蓝筹等等,都在疑惑险资为何会暴力举牌他们呢?目的、机会何在呢?趁着这个热点,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要明白险资的特点:其资金有融资成本,融资利率一般为5个点左右,也就是说它每年要保证5个点以上的回报才能抵消融资成本。而保险资金举牌的这些实际上大部分都属于二线蓝筹,就是“现金奶牛”,能给他们带来每年5个点以上的投资回报,所以并不是看短期能在这些标的中赚多少钱,而是以“年”为单位来思考的。像前期万科这个活生生的案例中,从目前的股价来看,已经远远大于一般险资本身所需要的融资成本。万科是前期做的非常成功的,因为有险资以及其他资金参与推波助澜,造就了其在阶段性熊市中的牛股态势。所以大家就会疑问,是不是有险资参与的股票就一定会暴涨?

  在这里我要纠正大家这个想法,万科这个案例是有特殊性的,它万众瞩目,有各种舆论推波助澜,加上散户和机构的各种搏杀。伊利股份在停牌前其实也走出了一个补跌行情,因为万科的疯狂,导致类似的个股出现了震荡上扬的走势,很多人就觉得这种机会很难得不能错过,但其实我们要明白险资的根本特性,如我刚刚所说,它并不是追求短期回报的,而是做中长期的。险资看中这些标的,我认为一是认为其股权相对比较合理,未来有增值的可能性,二是看重分红,足以抵消它们的成本。这就决定了它们参与的标的不会是大黑马、尚未被市场充分挖掘的个股,而是已经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的公司,而且可能大多是优质消费类公司,因为其现金流是很充沛的,就像伊利、阿胶、白酒、房地产等等都成为香饽饽。险资根据这两个因素去挑选标的,但是很多人就误以为只是因为第一个因素,我认为更多可能还是第二个因素。

  我认为险资的投资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因为这些标的都是已成长起来的成熟企业,而非成长中的公司。成熟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比成长中的公司要大还是小?毫无疑问,肯定是小的,所以从真正投资理念来说,这些标的要获取超额回报率的话,放在历史长河里,从我们投资者的角度,肯定是选择成长性的,机会更大,当然动荡风险也会随着更大。我今天引出这个话题是想说,很多投资者一听到险资参与就认为一定是香饽饽了,误以为进去就包赚不赔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很有可能成为接盘侠的!因为险资追求的利益只是比他融资成本高一点就ok了,但是你的预期肯定不是这样的,你的预期是50%甚至1倍的。为什么有时候能涨到50%甚至1倍呢?这只是阶段性的市场行为,最终会有自然修复的过程的。

  伊利的大股东为何会这么紧张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是没有超过10%的,阳光人寿持股已经超过5%了,很容易就成为第一大股东,所以虽然他在公开场合说“对谋求第一大股东没什么欲望,未来也不想继续增持”等等,但也只是他说而已,说跟做是两码事的,因此大股东肯定感到紧张,不希望看到重蹈万科的覆辙。所以停牌去筹划一些增发的项目等等,可能还能巩固他本身固有的地位。我觉得筹划增发的项目肯定很快就会通过,因为从股民的角度来说很简单,涨肯定投赞成票,跌肯定反对,股价涨跌是衡量股民支持与否的指标。所以我觉得大股东采取这个策略对公司未来发展还是有好处的。这等于是有险资在赶着大股东往前走,可能大股东本来还没有加速增发发展的意念,在险资的逼迫下不得不进行改变。险资进来后对这些成熟企业有一点积极意义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督促他们提高自身发展,否则不思进取了。

  成熟型企业相对来说是走慢牛的,这也就符合险资投资的目标,所以如果你想做长期型投资,跟着险资走就对了。但如果你想获得超额回报的,对这些标的保持欣赏态度就好了,真正的机会是在成长性个股。未来资本市场能否活跃绝对不是靠这些成熟型企业,市场需要他们,但是更大的力量是在中小型企业,这部分企业全面改革提升了才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换而言之,接下来中小创、次新股才是掘金之地。

  阳光人寿举牌伊利股份,前海人寿举牌万科 A,这两个是有共同点的:

  第一,都是优质企业,财务数据非常漂亮,企业融资成本非常低(非优质企业去银行贷款利息相对较高),因此险资肯定非常喜欢,控制了他们之后再去银行融资成本就很低了,就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假如我是老大我也这么干,先把这些优质企业布局了,然后融资成本更低的资金再去做成长性的个股嘛。所以你看这些企业就成了香饽饽了。其实央企、国企的董事未来还是要改革,让他们的切身利益跟公司更紧密一些,这样他们才能更全面地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公司不断增值。像创业板、中小型的个股一飞起来就飞得很高,是因为民营企业才是他们最大的股东,肯定更关心股市的波动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乐视网。当乐视市值才几十个亿的时候,我就去他们公司调研过,当时他们的财务资金是很紧张的,但是他们不断地成长进步,最终也成长为千亿企业。

  同时期我们也调研了一家央企,在乐视股价不断飙升的时候,这家央企仍然一直横盘窄幅波动。调研的时候乐视资金非常紧张,而央企非常充裕,正常而言应该是央企能发展得不错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我认为导致这种差异的就是公司的最大股东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因为央企的董事长、总经理就算有股份,占据的比例也是很小的,所以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对他而言没什么太大影响,但是乐视不一样,股价波动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他们会不断地想办法往前进。就如我们的公司也是民营企业,我也会不断地想法子使它变得越来越好,为中国资本市场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嘛。

  第二,公司控制权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一般投资者持股占50%以上,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表决权超过30%。

  第三,是细分行业的标杆企业。

  现在市场出现一个“资产荒”,大家只能炒房了,因为炒股赚不到钱。房价市场是一个高压区,拉高的话就容易套现,一旦动荡,套现就难了。而股市是爆发区,虽然波澜不惊,但随时有可能一触即发。

  我觉得未来更多的机会在成长性的个股,民营企业个股,这部分企业活力巨大。我9月20日收盘前微博“吴国平财经”分享给大家的个股,其中新易盛领涨,我们不做个股推荐,只是分享给大家。

  市场本身要突围,是需要一个突破口的,而蓝筹股需要投入很大,为什么次新股,中小创能突破,因为这些能量不需要太大,一旦突破就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很多人救市去救蓝筹股,其实是不对的,应该去救中小创。市场在波澜不惊的时候,要打出一个缺口一定要找到最薄弱的环节,而这些一定在次新股、中小创里面。回到优质蓝筹跟成长个股的问题,蓝筹股资金比较庞大,更多是阶段性的机会,脉冲式的,类似万科。

  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说深圳的房价蹭蹭的涨,而租金却在下降。炒房是属于投资属性的,而租金是客观市场需求,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力,但投资属性却不一样,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背离,是值得注意的。回到股市,也是有背离现象的,就看你从背离现象中发现是机会还是风险。就像现在市场波澜不惊,但还是有小盘股跟市场背离,有些已经摆脱波澜不惊的格局,开始突围了,这是好现象,也就是说它价开始涨,买方力量开始进来。还有种观点是港股牛市已经开始,而A股不一定,也就是他认为A股市场不如香港市场,这个观点是有些偏颇的。港股这段时间虽然走的很好,但是港股的活跃度、换股率是远远不如A股市场的,他们不是一个等量级别的。如果未来港股走势很好,A股一定会更好,港股是外围市场,会跟随美股波动,而A股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有根基在那。

  现在的沉静是为未来爆发做的一个能量的储备,未来一定会更好……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家、阳光私募基金经理、财经类畅销书作家、广东煜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更多精彩尽在新浪微博 @吴国平财经 及微信公号:cjtgping)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万科 阳光人寿 举牌 国资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