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肖磊
按照美国目前的CPI水平,加息或不加息,都可以接受。当下的美国经济,你可以举出一百个欣欣向荣的例子,同样也可以举出一百个值得警惕和悲观的数据。美联储官员可以很随意的释放加息或不加息的讲话,因为加息或不加息,市场不会觉得哪种结果更令人意外。
巴菲特曾说过,就算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诉我他未来二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肯定做不到像巴菲特一样的自信、淡然和耐心,因此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从战术上看懂美联储调整利率的逻辑,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从战略上蔑视它。
一、加息或不加息,都不应该感到意外
决定美联储利率水平的因素越来越多,但我只做一方面的相关性解读,以便挑出重点,抓住要害,看清本质。
近二十多年来,美联储加息的周期,跟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周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两个阶段除外。
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至1998年,美联储通过加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了5%以上,明显高于1992年的3%。但1993年至1998年期间,美国CPI指数整体是下滑的,属逆向维持高利率。这导致了两个后果,一个是扣动了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以及美股调整的扳机;另一个后果是,刺破了高速发展的亚洲经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多个亚洲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经济陷入衰退。
而后的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美国市场CPI指数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走势,美联储以其敏锐的嗅觉和自信,在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再次将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4.75%上调到了6.5%,虽然加速了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但同时将欧元上市流通给美元造成的冲击降到了最低(后文详述)。
第二个阶段是:2009年末至2011年初,美国CPI持续上升,但美联储不仅没有加息,而且还维持了相当激进的QE。就其原因,可能是担忧诸如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加息后对美国资本市场造成的影响。2009年至2011年,美国还未平复次贷危机的恐慌,跟1999年至2000年刚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类似。不同的是,这次美国没有选择在CPI明显高企时迅速加息,因为没有必要。
果不其然,CPI指数并没有在低利率和QE的助推下持续上升,而是自2011年的高点开始回落,直至2015年中。2015年4月份之后,美国CPI开始回升,美联储开始释放加息信号,直至2015年12月份开始加息。此时,距上一次加息已十年之遥。
按照美国目前的CPI水平,加息或不加息,都可以接受。当下的美国经济,你可以举出一百个欣欣向荣的例子,同样也可以举出一百个值得警惕和悲观的数据。美联储官员可以很随意的释放加息或不加息的讲话,因为加息或不加息,市场不会觉得哪种结果更令人意外。
有人会问,如果本周四美联储宣布加息,你不觉得很意外吗?当然不觉得意外,原因有三:首先,美国CPI水平虽然较低,但已经企稳,且高于利率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很少有利率水平长期低于CPI水平的;其次,美国三大股指都处在历史高位,这是美国过去几轮加息周期前被市场忽略的一个标志;第三个是美国需要进一步扩大美元的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优势,促使非美货币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二、美国加息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美元地位
自从有了“央行”这个机构,就有了人为的、统一的、强制的利率调控,“利率”政策成了纸币发行者的标配。要维护主权信用货币的信誉,就必须保障其相对稳定的购买力水平,纸币的购买力趋势性下滑本身难以避免,就需要用提升利率的方式给民众进行“补贴”,否则纸币的信用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央行”的首要职责就是稳定物价。此时美联储在加息方面如此纠结,实际上正是因为美国的通胀数据并不令人担忧。美元作为世界储备、结算和交易货币,除了扮演美国主权信用货币的角色,还在有力的“维护”着世界货币体系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运转。因此,在加息或不加息的选择上,更深层次的考虑是美元地位问题。
如果要仔细分析美元利率的大周期,两个时间节点需要关注,一个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用来保护美元的“金汇兑本位制”分别经历了摇摇欲坠和崩溃,为了稳住美元地位,保证其信用和购买力水平,美元利率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5%,一直上升到了80年代初的超过20%。这才保住了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的国际地位。
80年代之后,美元逐步走稳,黄金开始商品化,已没有国家采取金本位或类似金本位的制度,全球再没有任何一个主权信用货币可以跟美元媲美,美元利率进入了长期下滑周期,至今已跌至不到1%的水平。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美国,根本不需要用提高利率的方式来“补贴”和“讨好”美元持有者。
那么偶尔的阶段性加息在细节上会如何考虑呢?按照美元运行的逻辑,美元利率的阶段性回升,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CPI数据持续上升,另一个是美元地位遭到阶段性挑战。比如1999年至2000年初的加息,除了CPI的小幅上升,另一个原因是欧元准备上市流通。实际上美国在遭遇了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以及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依然在2004年再次开始毫不犹豫的加息,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是,全球开始唱空美元,尤其是欧元正以非常快的速度侵蚀美元市场,美国唯有加息来改变局面。
关于加息“拯救”和“保护”货币地位的问题,其案例举不胜举。2014年俄罗斯因克里米亚问题,遭到美国等的制裁,卢布一度贬值超过40%,为了稳住卢布不至于崩盘,俄罗斯央行将其利率从2014年年初的8%提升到了年末的18%,卢布才得以企稳。
如今,无论是欧元、英镑、日元,又或者是人民币,已经很难说有能力取代美元,美元升息的动力更加不足,但美国不会带头摧毁现有的,以美元为主的全球货币体系,因此美国不太可能转向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或负利率。从技术面看,如果资本市场过热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剧,CPI数据向上的动能稍微足一些,美联储就可以象征性加息,更主要的是,在加息举动之外,释放加息意志,表明态度。
三、美元的生命周期不会因为加息而改变
美元纵然可以用加息或降息的方式灵活的应对各种挑战,并持续保持优势地位,但优势最终会被趋势打败!
实际上比美元利率周期更大的历史周期是,全球纸币的生命周期已经从鼎盛转向下坡。
利率代表着货币的价格和“珍稀”程度,随着全球负利率的进一步扩容,意味着纸币已在“通货”层面逐渐失去竞争力。如果持有纸币没有利息,将会刺激更多的人持有黄金等类货币资产(这句不是广告),而不是赶紧去消费。这跟通胀预期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因为在“通货”层面,纸币失去了比较优势。市场虽并不担心会出现恶性通胀,但无时无刻在寻找可以替代纸币的“通货”。
美元作为全球主权信用货币的霸主,从“美金时代”已经不可逆转的走到了“美纸时代”,而美元已经是主权信用货币的极限,其他货币的生命周期可能会更急促一些。
如果持有纸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更多的持有其他资产,纸币自身的价值就不可持续。真正的货币,应该是本身就有极高的储藏价值,拥有它时,人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如何将其储藏和保管起来,而不是尽快的想办法处理掉。
如果纸币走到了令持有者逐步恐慌的程度,无论任何逻辑,都无法自圆其说。人性常识亘古不变,对货币的最基本认知,不会因为交易的便捷和信用的升华,以及科技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