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丁蕊
土地、税收、人工成本啥啥都在涨,而这些涨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块“蜜糖”。到底是谁导演了房价的暴涨?答案或许谁都清楚,但却没有一个公开的口径。而如果你要问我,我只能回答高房价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这 个夏天,南京、杭州、苏州、合肥、武汉、郑 州、上海等城市“地王”频出,上海最疯狂——8月18日一天连出三个地王。一些媒体惊呼,当前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已经成为大资本的游猎场。在当 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房地产市场地王频现是否还会继续?房价飙升的趋势还会继续保持吗?欢迎发文到 zhuanlan@staff.sina.com.cn,说出你的观点!
上市公司卖两套房就能扭亏为盈,中国楼市正在进入“千钧一发”的时刻。
被刷屏的这条新闻说的是南京一家上市公司为了扭亏为盈甩掉ST的帽子,避免退市,董事会决定卖掉公司2004年为了解决员工居住办公所购置的两套住宅。因为地处西城槐柏树街的学区,目前市价早已经超过十万/平。
不知道这家公司应该庆幸还是叹息,2004年花了214万两的两套房子居然成了“功臣”,上市公司公告说,截止2016年7月底,已计提折旧84.97万元,账面净值总计129.74万元。经过第三方评估,评估现值为2,272.62万元,增值额为2,142.88万元,增值率1,651.68%。而如果根据市价测算的话,成交价格还会评估价格再多个几百万。根据初步测算,如按照评估价值成交,卖掉两套房子净收益约1200万元。
这笔买卖里有两个细节需要关注,一个是如果成交价比市场价低,会涉及国资流失;二是,粗略计算,这笔房屋转让的交易所涉及的税费就将近一千万。(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以及可能涉及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
“实业误国,买房兴邦”成了社交媒体里对此事最精炼的评价。
有媒体引用数据称,在2926家上市公司中,有395家面临上半年净利润为负的尴尬局面,这其中还不包括各种注资、重组后财务数据优化的壳资源。其中,有115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为正但不足500万元,而500万元,只是北京五环以内一居室的最低资产配置。
一个去年辞职创业的朋友看到此新闻也不禁感叹,“最近听的最多的词就是买房,各种朋友各种咨询托人买房借钱,让我觉得好像还在那个圈子里没有出来。昨天跟朋友还聊,投资房子比上班进修创业奋斗强多了,风险低收益高还轻松,哎,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怎么办啊#瞎操心#”
2007年毕业刚做记者得时候,跑的就是和土地、房产相关的新闻。记得第一次去国新办是徐绍史履新国土部部长(现任发改委主任),他的一句“我也买不起房”成为次日报纸的头版头条,而后每周每月我都去查建委的网站和终结的报告,追踪房价的涨势,但转年,我就去广东东莞、浙江台州去报道沿海工厂的倒闭潮。
而后房价再暴涨——消停——向下微调——报复性大涨的不对称循环中螺旋式上涨,特别是去年底开始的新一轮上涨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房子作为杠杆资产的账面价值。
搭上车的买房人一边心惊胆战害怕崩盘,一边窃喜还好买了或者再琢磨着怎么加杠杆继续投资,没搭上车的只能自己进行心理建设,人这一辈子不能被房子圈住……
瑞穗证券甚至会在报告中这样写:中国楼市有一种追涨的心态,觉得不买就输了。“比如说两个人,一个去年买了,一个去年没买,现在两人的财富就差了十年,这造成一种恐慌。”
但无论买的还是没买的,心里都模模糊糊的有个黑天鹅在扑闪,但天秤的另一端已经无法承受高房价之重了:制造业萎靡、阶层固化、“资产荒”。
今年全国银行上半年投放在房地产开发和个人购房按揭贷款就高达2.3万亿元。另据A股18家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18家上市银行上半年新增房贷2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额度的45.46%。仅今年7、8两个月房贷增长就极不正常。
一个朋友因为审时度势,在上半年成功换房,家里地位陡然提升,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却有些僵硬,一个朋友去年底成功换了学区,五百多万的房产已经增值到九百万,朋友说有点心慌慌但手里有的闲钱还是想去澳洲看看机会。
对于中国楼市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一直持续着,代表人物是万科董事长王石,但而今,这家曾经的标杆企业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猎物。即便是如此涨幅,开发商的净利润却在逐年下降。
土地、税收、人工成本啥啥都在涨,而这些涨幅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块“蜜糖”。到底是谁导演了房价的暴涨?答案或许谁都清楚,但却没有一个公开的口径。而如果你要问我,我只能回答高房价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本文作者介绍:前财经媒体人。)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