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股市成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00:5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中国人寿上市之后,沪深总市值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股市总市值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50%。股市素来有经济晴雨表之称,但一直以来,中国股市都起不到这个作用,一是市值占GDP的比例过低,2006年之前还不到20%;二是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没有表现出紧密的正相关,近几年甚至是背道而驰,宏观经济形势大好,股指却一跌再跌。现在这两个方面的情况都有改善,股指和市值与GDP一同快速增长,似乎表明中国股市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但在促成股指和市值大涨的因素中,经济增长不是最主要的,流动性过剩是更重要的原因,包括居民储蓄在内的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从2005年底的3万亿飙升至目前的10万亿——这样的垂直上升不能用实体经济进行解释。那么,这恰好体现了股市与经济基本面的某种脱节。实际上,股指和市值的上涨主要反映的是人们看好大盘蓝筹股,而不是基本面的走势。少数权重股受到过剩流动性的追捧,改变着整个股市的行情,而大多数的

股票则落后于大盘。垄断性质的龙头企业确实有很好的盈利前景,但它们不能代表
中国经济
的全部,竞争性行业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也有优秀企业与中国经济一同成长,但股市对这些行业和企业业绩的反应远不如银行业那样充分。

  过剩流动性集中于少数权重股,可能造成这些股票价格虚高,甚至产生泡沫。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股票,一年之前多数是H股价高于A股价,现在则是A股价普遍高于H股价。这可能是因为A股投资者对这些公司价值的认识更为充分,但更大的可能是流动性过剩导致股价开始偏离基本面。

  流动性过剩是相对于较少的资产数量而言。A股市场没有完全集中中国的优质企业,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上市,还有很多企业在境外上市。可供入市资金购买的优质资产少,就形成了流动性过剩,只能追捧少数大盘股。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使股市吸收更多优质企业。现在,因为A股行情大好,包括中国移 动在内的很多在境外上市的公司都计划回归国内股市,这应该适当地加快速度,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融到更多资金,对于市场而言则可以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此外,还应该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设,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也有途径进入到股市中来。股市集中了各个领域、各种层次的优秀企业,才能真正全面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优质企业和中国经济的价值,需要优秀的机构投资者去发现。目前资金集中于少数大盘股,固然是因为优质资产比较少,也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的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去发掘有潜力的股票,只能去追涨。而且,机构投资者也未能赢得民众的充分信任,虽然一些股票型基金受到追捧,但很多人还是倾向于自己炒股,散户仍然很多,追涨是他们的最佳策略,更助长了资金的集中。

  优质的上市公司和优秀的机构投资者缺乏,这是股市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基本面的重要原因。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股市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