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色家庭的显微缩影

一个红色家庭的显微缩影
2019年06月16日 13:22 羊城晚报
一个红色家庭的显微缩影

羊城晚报

  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有一句话时下很流行,“现实比小说更精彩”。但这句话又被评议为“正确的废话”,甚至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我想这句话至少透露一种信息:对作家无效写作及失去部分影响力的焦虑。

  这些年被广泛标注和使用的“非虚构”标签,它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学界尚有诸多不同探讨的声音,但它的盛行却体现了一种内在的渴望:真实,不被蒙蔽,现场感。就如非虚构写作标志性的作品——美国作家卡波特花了6年时间创作的《冷血》,他采访记录了6000多页的笔记,以全新的手法再现了堪萨斯州一宗轰动全美的灭门凶杀案,连载于1965年的《纽约客》。

  越来越多的作家尝试写作“非虚构”,在《收获》刊发的非虚构作品中,可以看到鲜明的文体特征:第一人称叙事,作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强调叙事的“现场感”和写作的“真实性”,但未必推崇主旨的宏大性。就如学者洪治纲认为,“‘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是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

  上海作家薛海翔的非虚构作品《长河逐日》刊载于《收获》长篇夏卷上,是作家从半个世纪后上海衡山路上自己的寓所,“凝望”1949年5月随军进入上海的父亲的身影开始的。作家展开遍及海内外的家族寻根之行,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上停留、长思,记录了从当下回溯岁月的足迹,打捞出上一代人的家国情怀与跌宕生涯。

  薛海翔的父母都是老革命,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人,1937年元旦,刚满16岁的父亲被马来亚共产党发展为秘密工作者,某次被捕,在法庭上,他得知一向感情深厚的母亲其实是养母,是从橡胶园割胶工那里把他买来的……父亲20岁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戎马半生;而母亲家族则有谱系详尽的家谱,母亲还是一个乡村少女时,便离开苏北家乡追随“扩红”队伍,在历次战争中成长为优秀的医护人员……

  这是薛海翔写给自己的生命前传,也是一个中国红色家庭的显微缩影。

  (《一个红色家庭的显微缩影》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收获 缩影 作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3 三只松鼠 300783 14.68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3.46
  • 06-18 宏和科技 603256 --
  • 06-18 中国卫通 601698 --
  • 06-17 新化股份 603867 16.2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