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南风窗能否再开大一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1日 17:2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刘许川

  上周举行的广东省“两会”上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状况,每当有委员或代表提出一项动议,并经媒体报道成为省内话题热点之后,马上会有负责官员出来否定委员和代表的动议,理由多为“不可能实现”。

  这些或关乎民生,或关乎一地或几地经济发展的建议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提案一出,全都一呼百应,百姓关注,学界支持,有些提案政府首长也认为可行、必行且能行。但为何老有部门负责官员认为不可行呢?

  这里且举几例。

  有委员提议取消择校费,广州市长也认为择校费广州是要取消的,但后来省教育部门负责人马上提出择校费还不能取消,因为教育资源不足,取消了会引起新的腐败。这个引起所有孩子家长期盼的提案,有可能在未来若干年都看不到解决的希望。问题是教育资源不足是政府的事,老百姓税纳足了,为何还不能平等地享有教育?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深中大桥也是“两会”的一个热点。广东的珠江东岸发展得很快,有深圳、

东莞、惠州等几个发达城市,但现在空间不够了,东岸发展缓慢,两岸急需合作。但由于所有两岸城市来往都要绕经广州或虎门大桥,使直线距离只有几十公里的两岸城市要走两个小时以上。于是,两岸城市开始动议修建连接深圳到中山的大桥。但这些提案公开的第二天,就有省交通厅的一个处长出来说,这事2010年前没戏,原因是大桥跟本没列入“
十一五
”规划。原因非常简单,但不很合理。已经国家批准的有政治意义的港珠澳大桥尽管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但由于投资巨大,效益微小,受益地区有局限,至今未获投资商认可,可能“十一五”期间也难开工了。而两岸急需的一座造价只有前者造价几分之一的大桥却可能因此也无限期搁置。

  例子还有很多。尽管广东“两会”历年都是“放炮”最多的场所,但我们发现,在今年广东“两会”上越是热点提案越是受到政府官员当即否定的情况意外地普遍。

  我们认为,这一迹象表明先行全国几年的广东正在遇到一些相对棘手的问题。广东的经济和民智先于内地开放,发展相对较快,也会比内地更早地遇到一些需要突破临界点的矛盾问题。实际上,近年越来越多地遇到的行政难题,普遍存在于地区政府之间、同地区部门之间、政府和百姓之间,有些矛盾相当激烈。这样的现实,一方面说明既有的利益区隔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放弃或者弱化制度创新、行政创新能力,不愿打破这种利益区隔现状,更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广东曾领全国风气之先,“南风窗”打开成为了全国改革开放之源。先有深圳特区的优惠体制,再有顺德政府的“小政府大企业”,后有东莞放权镇级政府创业,在穷困的情况下这个地区曾经自觉不自觉地创新行政职能,最终取得了成功。但在利益变得日益庞大之后,反而谁也不愿意放弃已经揽在手里的东西。这不仅将失去全国对广东的期望,也会使地区的发展日渐落后于内地。

  最近深圳市政府提出以民生净福利指数来考核政绩的方案,赢得市民的欢迎,这说明了经过改革开放许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实际上人民的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深圳、广州几年来的工资增长幅度远落后于内地,人才流失,创业机会短缺,表面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现象,实际上是制度创新、行政能力创新缺失,忙于划分地盘而忽视保持地区活力的结果。

  如果“南风窗”再开大一点,也许情况会不一样。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