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支持企业走出去政府不能避责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 10:2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刘许川 10月8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头版报道,商务部打算动用200亿人民币政府资金支持中国企业到海外办厂。这个消息让那些有意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听起来一定很高兴。 尽管还仅仅是个计划,但这肯定是一个进步。我们应当看到,在海外做生意的中国企业从政府那里得到的还远远不够。 最近有机会在东南亚两个国家采访,顺便拜访了中国外交部驻其中一个城市的总领事馆。在同总领事和领事馆的商务秘书交流过程中,得出的印象是,为企业利益服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这个国家,中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时常会被以各种名目拒之门外。最近深圳的一家大型通讯企业在价格极具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失去了一笔高达数十亿美元的生意。 类似事情在该国频频出现,落在不少中国企业头上。但我们发现事实上中国驻在那里的商务代表甚至不太了解中国企业在该国的大概状况,比如中国在该国的投资情况,生意合作伙伴情况,以及可以列举出来的支持中国企业成功获得生意的例子。最后他们只说出了一个例子,某个中国企业因没有行贿相关部门,不久即触霉头,产品遭封人员被拘,仰赖总领馆出面把人“捞”了出来。 “捞人”绝不是经济外交的基本任务。我们看到外国的政治和商务官员到中国为其国家的经济利益工作,甚至毫不避嫌地为某一个企业游说。前段时间美国的财政部长甚至向中国领导人专门提及凯雷收购徐工集团的事情,事后我们从凯雷亚太区负责人那里获悉,凯雷方面此前从未向该部门提出过求助。 中国政府过去曾被认为过多干预了企业的运营而受到指责,但现在政府显然正在由于自己的缺位而受到在海外做生意的中国人的抱怨。一位中国商人说,当时政府号召我们走出去的时候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但当在海外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能找谁呢? 政府越位干预企业经营当然不可鼓励,但以避嫌为由逃避责任也同属不当行为。其实两者目的是一样,政府应当为本国企业利益最大化做工作。企业强大则国家强大,企业是国家的名片,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政府应该毫不避讳地帮助所有那些在海外打拼的中国大公司和小商人们。 政府外交为经济利益服务,政府资源应用于企业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扩张,自18世纪以来,各国政府资源服务于本国企业的性质从未改变。 中国企业普遍比较弱小,财力积累时间最长也不过二十几年,与外国百年公司在全球领域同台竞争,必然有先天不足,更需要国家的支持。韩国和日本政府都曾经为本国企业在海外的崛起充当了策划者和推广者的角色,现在轮到中国政府了。 但是我们对此的准备似乎并不充分。我们曾询问一外事官员,假如中国公司凑钱给商务部或大使馆,请他们以政府名义代表中国公司整体在外国打广告推广中国产品——请注意,是某一类中国产品,而非某个具体企业的产品——能否可行,得到的回答是一脸茫然。事实上,这个问题正是笔者替有需要的一些中国公司的市场推广人员所提。 中国企业最初在外国开拓市场时,都面临推广资金不足,品牌知名度低,产品质量不受信任等问题,但如以一个国家的名义推广,于国家于企业,效果都非同凡响。这已经从无数国家的例子得到印证,比如泰国农业部、新加坡旅游局、日本通产省等外国政府机构正在做着的事情。 中国崛起并在全球发挥影响力,绝对不能单靠生产布娃娃来完成。一个30美元甚至更贵的布娃娃,留给生产它的中国的加工费最多只有30美分。现在中国很多企业终于意识到在全球推广品牌和产品的重要性并已迈出国门时,政府应当有所作为。 当然,帮助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不仅是商务部拿出的200亿人民币,更是一个服务于企业海外发展的卓有成效的政府系统。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