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3000亿水务市场悖论:水资源稀缺与水务业亏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15:03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翼

  中国的水务市场正面临一种悖论,一方面是水资源高度稀缺,另一方面却是水务公司的普遍亏损。水务疲软说到底和水价密切关联,在此敏感问题上,水务公司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博弈一刻也没有停歇,定价机制的改革已然迫在眉睫。在10月31日召开的“中国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上,本报记者采访了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中国经营报》:目前我国水务产业处在从亏损到“微利”的过渡期,“有垄断之名而无垄断之利”是水务产业的独有特征。今后水务企业能否在水价上有更多的自主?

  仇保兴:水价绝不是自由竞争的价格,水是政府定价,要考虑公益性,当然现在更注重价格机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水价在逐步提高。行业公益性特性决定一些水务公司的成本、利润得不到保障。水务企业原来是政企不分,或者说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效率比较低,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机制。长期以来,水务行业没有市场风险,亏损不要紧,向政府要补贴,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亏了不白亏、白亏谁不亏”的局面。

  《中国经营报》:水务市场一直由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城建系统、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投资建设运营,从而导致效率低下。什么时候水务才能走向自由竞争?

  仇保兴:2004年全国水务公司的亏损面超过50%,原因何在?水价和生产水的成本有一定距离和空间,在中国水一直是福利性产品,水资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属性,因此水务企业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供水和污水处理两方面主要业务都处在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其实中国的水务市场容量很大,无论新建还是存量资产,中国现在大约是3000多亿元,如果加上存量应该上万亿元,由此可见水务市场的规模是相当庞大。其蕴涵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近年来水务逐步走向市场化,向外资、民营企业开放。同时坚持政府主导,继续加大对公益性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统筹公用设施的建设。

  《中国经营报》:“长期观望、谨慎进入”是很多外资水务巨头涉足中国水务的一贯方针,目前外资水务在中国有退潮之势。这是否说明外资水务对中国市场的耐心与信心在减弱?

  仇保兴:长期观望的说法不是很客观,如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法国苏伊士昂帝欧水务、法国威立雅进入中国多年,当然进入之后再退出的也有。水务本身是投入大、回报长的行业,谨慎进入是必须的。

  国家建设部发布了水业改革的意见,颁布了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我建议大家关注建设部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这三个重要文件,基本形成了我们国家水业开放,包括引入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框架,肯定了改革的方向,意在推进改革进程。此外,要加强制度建设,特许经营就是主要形式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对水务经营进行规范,考虑到水务的公益性和公共安全性,特别强调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水价改革还要深化,以期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实行有利于节水、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价格政策和财税政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6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