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失去超级女声蒙牛是否会难看 与伊利决战2006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8日 08:53 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翼

  失去“超级女声” 蒙牛很难看?

  主持人:“超级女声”活动的火爆程度让人咋舌,这是一场近似全民运动的娱乐狂欢。蒙牛是独家冠名方,累计投入1亿多元,据说“超级女声”酸酸乳大致为蒙牛贡献了10亿元
的销售收入,对纯利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视。人们在为蒙牛中报里披露的高额纯利惊讶,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超级女声”事件营销的强刺激与硬拉动,蒙牛的中报会比较难看,与伊利的差距也更大。

  牛根生:要想知道后10年,请你看看前10年。2004年没有“超级女声”,蒙牛的增速将近80%;2000年至2003年也没有“超级女声”,但连续4年保持三位数增长,蒙牛成立6年,不就今年才有“超级女声”吗?好像今年有“超级女声”,就说明我们上半年的业绩提升带有一定偶然性,一年偶然,蒙牛6年的高速发展都是偶然吗?说不通啊。2001年以来,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很多事件中,都有蒙牛的影子。这是一种偶然吗?思路决定出路,吨位决定座位,布局决定结局,心胸决定功勋。一个乳制品企业如果没有站到消费者的角度想问题,它的发展有很大局限。

  主持人:蒙牛一贯非常重视营销,今年的“超级女声”催火了市场,“超级女声”背后负载的是蒙牛100亿元的销售目标。每年,蒙牛都会借用事件塑造一个“营销概念”,比如过往的“航天员专用”等等,都对销售有着不小的拉动。如何才能将轰动一时的“事件营销”提升为持久、专一的“品牌忠诚”?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品牌为中心”,蒙牛的营销模式面临挑战。

  牛根生:但凡社会关注的事情,无一例外,蒙牛都关心,而且想方设法参与其中。蒙牛关心社会大事,社会关心蒙牛,就这么简单,“事件营销”和品牌塑造既有关系也没关系。做企业我认为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做事、做势、做市。产品做好了,是“做事”;营销做好了,是“做势”;品牌做好了,是“做市”。在我看来,“事件营销”是品牌塑造的直接载体,关键是两者间要形成共鸣与共振。首先是知名度,其次是美誉度,最后才是忠诚度,“事件营销”可以在消费者头脑中实现这样的升级。品牌问题上,企业界人士自我感觉良好的占大多数。如你所说,酸酸乳为蒙牛贡献了10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超级女声”,蒙牛的酸酸乳不大可能卖出这个数字。这说明什么?蒙牛在风味奶领域的知名度还不够,需要“事件营销”推动。蒙牛的“事件营销”都是正面事件,从不靠任何行业里的负面新闻去攻击别人,我有个观点:一个品牌的成长,是满足消费者的结果,而不是消灭竞争对手的结果。

  你说到“以产品为中心”,还是“以品牌为中心”的问题。营销界好多专家认为这是两个阶段,实际上这种观念是有害的。我认为与其说这是“两个阶段”,不如说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为什么这样讲?试想,一个不坚持“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还谈得上“以品牌为中心”吗?就乳制品行业而言,品牌实际上由三部分构成:品质、品味、品行。品牌这个无形资产的建立,第一个前提,或者说“最大的支点”,就是品质,这是所有品牌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没有品质,一切都是负数!所以,“以品牌为中心”,其第一个构件就是“以产品为中心”,没有好的产品,品牌是空中楼阁,第一盖不起来,第二即使勉强盖起来,也是空架子,风一吹就倒。

  “蒙牛威胁论”与“蒙牛崩溃论”

  主持人:目前我国存在着上千家乳品企业,内斗不断、摩擦不止,这种现象不利于乳业的健康发展,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成为当务之急。有人把你比做乳业的“

秦始皇”,霸气十足的蒙牛不单让领导性品牌感受到了市场压力,更让众多存活于二三线城市的乳业品牌感受到了生存压力,纷纷发动品牌保卫战,求得自保。蒙牛在速度之外,如何体现平衡、和谐的经营智慧?“蒙牛威胁论”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声音。

  牛根生:市场层面,有人说蒙牛咄咄逼人,需要收敛锋芒,蒙牛没办错什么事情,为什么要收敛?消费者是乳业竞争的最直接受益者,但竞争注定是残酷的,但不一定非要搞得你死我活,没那么悲壮。“蒙牛威胁论”没有道理,草创时期的蒙牛,一无市场二无奶源,异常弱小,那时候我们遭受的各种威胁少吗?说出来能写本小说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乳业企业是从一线城市撤退下来的,他们原先不也“威胁”过蒙牛?只许你们放火,不许蒙牛点灯?这些年蒙牛没有恶意攻击过竞争对手,因为我相信一点,不还手,架就打不起来。损害了行业对蒙牛没有任何好处。蒙牛的高速发展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这种高速挺进只会有利于中国乳业的整合与进步,不威胁任何人,蒙牛也不受任何竞争对手的威胁。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看,山东有个排名第五位的乳品公司的发展速度达40%,比蒙牛的速度还快一个百分点;蒙牛和伊利的增长速度也差不多——而且伊利和山东的这家企业都带有国营企业的背景。

  未来的乳业格局,不可能是少数几个乳业品牌垄断市场,绝不可能。区域性的乳品企业,每年1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日子挺好的。我现在正在全球范围内为蒙牛寻找总裁之位的继任者,我只任董事长,给职业经理更多的权限让其自由施展、充分发挥。我个性太强,说话容易伤人,如果能请出一位更为公众认可的职业经理,不挺好?看武则天的传记故事我感受挺深,武媚娘进宫之初,不受宠还受了不少气,人们自然同情她,可一旦武则天利用手腕成为女皇实行强权统治,公众马上诅咒她、咒骂她。同情弱者,不佩服好汉,这就是我身处的文化氛围。

  主持人:“蒙牛威胁论”之外,另外一种论调是“蒙牛崩溃论”,蒙牛超高速发展的光环掩盖、隐藏了深层次的管理问题。极端的说法是,蒙牛有速度无管理。

  牛根生:企业不安全是所有人的悲剧。虽然蒙牛只有6岁,但请不要把蒙牛看做短跑选手。有速度,这也成了一种错误?没有精准管理的支撑,蒙牛可能发展这么快吗?不可能吧。带病上路的车能跑多远?你多次参观了蒙牛的“全球样板工厂”,我问你,没有管理、没有文化的蒙牛能做成现在的规模吗?

  在我看来,建构在制度与规章之上的管辖与治理就是管理。我始终认为,管理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军队,所以军队的战斗力强。把蒙牛管成像军队那样,恐怕多数人受不了,但一定要学习军队的硬朗作风,任务的贯彻与执行不打任何折扣。国内外那么多的企业都在模仿美国的西点军校,蒙牛也在学,希望不只学皮毛,能真正学到真谛。你已经参观过我们的“全球样板工厂”了,偌大的厂房,你随便摸,能摸到一点儿灰尘吗?摸不到。在我们企业里,人人要管事,事事有人管,每个物件,就连卫生间里的干手器,都写明了责任人。企业禁烟禁酒,饮酒后不能进工厂。就餐不准剩饭,否则向公益事业捐款50元。开会时绝对静音,谁的手机响铃了,也要向公益事业捐款50元。与产品有关的管理更是严格。出现不合格产品,员工与领导一起赔偿。

  决战2006 伊利、蒙牛谁笑到最后?

  主持人:日前,伊利、蒙牛相继公布了中报,照此推算不出意外的话,2005年的伊利成功捍卫了乳业老大的地位。于是,外界开始对2006充满期待,也有人说明年将是伊利、蒙牛争夺中国乳业老大的决战之年。伊利已经开始完善战略布局,在众多世界水准的生产基地陆续投产之后,2006年将释放巨量产能。蒙牛靠什么迎接2006年的对撼?

  牛根生:决战之年的说法我不同意,不认同,决一雌雄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我不会按照伊利的时间表自我推演。我经常举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例子,竞争让彼此活得更好。短时间内,我不会考虑超越谁的问题。一个企业独领一个方阵、独处一个生态,这是很危险的。两三个企业同处第一方阵,是合理的竞争格局。蒙牛更愿意做领跑者还是追赶者?这个问题不重要,只要在第一方阵不掉队,就可以,这是我的心志。

  伊利是老大哥,它的体量比蒙牛大,今年上半年我们两家的增长幅度相差不多,但它总量还是比我们多。被追赶的滋味不好受,一个企业必定有时被追赶有时追赶别人,两样滋味都体会一下,不是坏事情。6年前,大家都在抓奶源,蒙牛反其道行之抓市场,先市场后工厂。未来,市场注定是乳业竞争的决定因素。乳制品门槛偏低,正在经历阵痛,但震荡与发展同行,挑战与机遇并存。无论“谁来了”,还是“谁走了”,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轨道从容前行。

  主持人: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成功套现15.62亿港元,正式退出蒙牛。市场观察人士均认为这对蒙牛来说是一大利好,因为大大减缓了蒙牛超速增长的压力。从你们的中报可以看出,蒙牛的增速在回落。5年增长200倍,蒙牛以“火箭速度”著称,伴随着国际投资者的整齐退出,蒙牛与狂飙突进告别。你个人有个飞船定律,说的是“不在高速中成长,就在高速中毁灭。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远发展”。减速后的蒙牛又当如何重新解释“飞船定律”?

  牛根生:国际资本给了蒙牛巨大的压力,这种说法是不了解情况的人说出来的。香港上市前,蒙牛是和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签署过“对赌协议”,很多人据此认为在业绩增长的问题上资本给蒙牛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不对。“对赌协议”定的目标并不高,在我看来还低呢。摩根士丹利们进入之前,蒙牛的增速是400%,他们进来后要求我们不低于40%,这高吗?摩根士丹利们进来对蒙牛有什么压力?最先他们投了5亿元,加上上市融来的10多亿元,再加上奖励兑现的钱,一共20亿元。摩根士丹利们拿走的红利还不到20亿元的1%,比银行的正常短期利率低5倍。外界说摩根士丹利们获利500%,这是建立在蒙牛获益5000%的基础上,各得其所不是挺好吗?蒙牛和摩根挣的是10多个国家国际股民的钱,这有什么错?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是一次双赢合作。

  火箭点火上升时必须是高速推进,否则不可能入轨,而一旦进入预定轨道,对接时则要求平缓运行。

  “傍大牌”是蒙牛坚持到底的战略选择,虽然蒙牛还很弱小,但我们选择国际合作伙伴要求对方必须是全球前三名。摩根士丹利们长期不退出对蒙牛倒是巨大的潜在危险,跟定时炸弹一样,不定什么时候出其不意地炸你一下,我需要把定时炸弹改成控时炸弹。

  牛根生:生于1958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原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现任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CCTV 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

  蒙牛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2005年8月23日,蒙牛乳业(2319.HK)公布半年业绩,纯利2.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9%,上半年营业额升至47.54亿元。在内地三大乳制品上市公司中,蒙牛乳业是盈利较高、增速较快的公司之一。

  八卦老板

  你看“超级女声”吗?

  不看,从来不看,不知道这个节目火爆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张含韵是谁,真的不知道。

  你的血型是什么?

  A型。属于不好打交道的那类,我喜欢钻牛角尖,但也能再钻出来。

  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乒乓球、台球,高尔夫不会。

  如果让你现在对郑俊怀说一句话,你会怎么说?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牛”心。老郑出事时我老牛没有落井下石。

  你和郑俊怀的矛盾被归结为性格冲突,相信性格决定命运吗?

  相信。

  一别六年,终于正大光明地重返伊利参观,感受如何?

  2003年,伊利庆祝上市10周年,我不请自到。这次我仔细参观了伊利的新工业园,很棒。伊利老厂区的一草一木都有我洒下的汗水,感情太深了。以前每次去包头出差,路过伊利厂区,我都嘱咐司机绕几圈,远远地看上几眼。伊利是老大哥企业,会做得更好。

  熟悉你的人说你外表坚硬、内心柔软。

  我最大的缺点是凡事太追求完美。在一些人眼里,我是个很刻薄的人,当年在伊利有员工骂我搞的是法西斯式管理,在我身边工作是痛苦的。刀子嘴豆腐心,这是真实的我。

  《蒙牛内幕》是蒙牛内部人写的书,有何评论?

  两位作者都是蒙牛的高级骨干,我开玩笑说这两个家伙一个是叛徒一个是工贼,抖搂了我们那么多的管理及营销策划方案。估计竞争对手看了这本书,消灭蒙牛、打倒牛根生更容易了。

  主持人的话

  还原牛根生

  门虚掩着,空荡的办公室里只有两个人,我和牛根生。

  问题逐个抛出,牛根生的情绪轻而易举地被撩拨起来。他先是利索地甩掉左脚的皮鞋,把腿盘在沙发上,稍后屡次霍然站起,直挺挺站立在地板上,用力挥舞手臂,嗓门越来越高,到最后几乎连吼带叫了。“跟你说话我喜欢按照真理的方式,说假话我自己羞得不行。事情不说清楚我不会让你出这个门。”口若悬河的牛根生一脸憨直,他的“牛脾气”一犯起来倒是让人忍俊不禁。

  不能忘,记忆中的那个上午,在

呼和浩特,伊利与蒙牛这两个多年不睦的冤家终于“走到了一起”。牛根生带着蒙牛的若干高管堂而皇之地参观伊利,期间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乳企老板拉着他合影留念。在旁观察已久,记者上前打趣,“喜欢演讲、不拒作秀,牛总越来越像企业家里的明星了。”

  “别和我说作秀,我讨厌这个说法。”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牛根生的语气转而低沉,“你们媒体喜欢抓小辫,总喜欢搞负面报道,我不想做什么明星企业家,弄不好会被你们媒体整死。”

  场面的风光、霸道的张扬,这些都不是真实的牛根生,起码不是全部,本质上说,他的内心溢满不为人知的孤寂与苦闷。少小遍尝人间悲欢,现今大富大贵大红大紫的牛根生有足够的借口与理由排斥、远离孤苦。但当牛根生咬着牙在我面前发狠,“我恨啊、我真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骨子里的痛楚。

  提及顾雏军,牛根生当然有“印象”,却不轻言“熟络”,尽管当年他们曾经一同登台领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项。针对顾雏军的所有“念想”,在牛根生的头脑中只是一个片段,“记得以前在一次起开企业家的会,他的抱怨比较多,不停地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牛根生归结出的结论是,“做企业必须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经营企业,还是‘与自己较劲’比较安全、踏实。”

  牛根生这样“与自己较劲”,去年年底,他主动捐出了个人全部股份。捡拾旧闻,牛根生不再避讳,“放弃个人财富,换取蒙牛稳固基业,值。”

  活在未知的阴影里,也用暗影笼罩了旁人。有人说,牛根生的所谓“原罪”是其草莽属性的行为做派。出手豪放炒作品牌,以出位的营销新术增加蒙牛品牌的超强识别,不惜一切代价冲量、攻城略地,牛根生的战法似乎明显带有草原铁骑的遗风。而当蒙牛的增速不再猛烈,毛利下降明显,“口不服心不服”的“城市型乳企”冷眼相向“蒙牛故事”聊以自慰。光明是“城市型乳企”的代表,他们的悲哀在于,制定不出任何有效的战略阻遏伊利、蒙牛的疯长。说到光明,不能不提“光明山盟事件”,因为那简直成了乳业进入僵持局面的一大标志,从那以后,乳业巨头的跨域扩张出奇的审慎。相持中静观,彼此守望对方出昏招。

  牛根生的勃勃野心、凌厉攻势时时让对手胆寒。牛根生的野心是大还是小?为什么区区“领袖企业家”的头衔他都不敢带回内蒙古?听听牛根生自己怎么说,“我是有野心,但我不想死得那么快。”

  追问牛根生,“你对蒙牛的最大担心是什么?”他的答案是——非商业性打击。

  这是牛根生和蒙牛共同的阴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6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