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克服高级人才荒关键在改善生存土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02:30 第一财经日报

  顾蔚

  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最大的资本是充裕的劳动力。可一旦到了管理层这一级,人力就突然出现供不应求之势。高级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瓶颈。

  据猎头公司Hewitt的调查,就算在表现较好的公司中,也有72%存在人力不足的问题。
等而下之的其余企业,这一比例更高达92%。

  中国最匮乏的是总经理人选,最难找的专业人士包括银行家、人力资源经理、董事局秘书和媒体管理者。银行和媒体是中国开放最晚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少有机会经受国际级竞争的洗礼。随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增多,董秘成为一个关键职位,这个新行当缺乏现成人才。独立董事人选则更为难觅。

  人力资源经理紧缺,主要是因为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这个职位充满挑战。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DX.N)亚太区经理David Cunningham在香港近日召开的人力资源会议上表示,他希望能够把人员流动率控制在10%以下,但很难做到,因为中国稍微有点才能的人就会有很多家公司抢着要。

  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出百万年薪,但还是抵不住重金聘来的员工频频跳槽。这一趋势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市场的平均流动率已经从2001年的8.3%,大幅上升到2005年的14%。

  有位投资银行的高层人士曾说,企业找他协助上市,他首先不是看账本,而是看总经理的素质。西方也有说法,真正决定一个公司命运的,往往只有一两人而已。香港一些投资者,也是参考带头人的往绩来选

股票的。

  中国内地的经济腾飞不过10来年的工夫,还没有来得及培养一群可以被后来者当作榜样的领军人物。但只要假以时日,就会有改善。香港当年敞开大门,引入世界级的企业,帮助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管理经验的本地人才,本地企业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强了管理水平。

  清华大学管理学教授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认为,管理才能有70%来自实际工作,只有30%是从读书、学习和模仿中学到的。这位原高盛总裁在香港大学作报告时称,如果他是一位中国的大学生,他的首选会是留在中国,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他看来,崛起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值得他放弃千万年薪来做一介教员。

  不过中国大学生似乎更看重从书本中学习,而非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他所知道的清华学生的首选是海外深造,第二、三选择是为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第四选择是国内进修,接下来才分别是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

  在中国,户口限制已慢慢淡化,但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还远远没有到破格启用人才的程度。桑顿非常看好一个清华学生,希望他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但按照现行的体制,他只能回老家才有机会。桑顿自告奋勇推荐他给中央和部委,但让他怎么也想不通的是,这个在美国司空见惯的推荐人的做法,中国一些老师和政府官员却不以为然。

  中国人口众多,很多部门还是僧多粥少。大家如果都采取这种推荐方式,免不了会出现走后门泛滥的情况。但求贤若渴的政府和企业完全可以增加用人方面的灵活性。政府、企业和高校近年来频频赴海外在

留学生中寻找人才,也找到一批有才学的人。这些人怀着做一番事情的抱负而来,不应让他们失望而归。有一位已经离开一家中资银行的“海归”说,他人还未到,全行上下都已经知道有一个年薪超过人民币百万的人,为他日后工作中带来多重阻碍。

  中国人并不缺乏创业和经营的头脑——美国硅谷的企业有三分之一是华人开的。中国要克服高级“人才荒”的问题,不必期待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关键是改善人才生存的土壤。种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1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