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纺织业 > 正文
 

纺织品配额交易利益链条揭秘 在定价失衡中扭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02:15 第一财经日报

  4月3日配额招标在即,近期中介转手价格大幅走低

  配额分配中的70%按照企业,如果用不完,企业要上交给主管部门进行二次分配,但正是这部分配额中很大一部分都被私下转给配额中介公司了政府部门对这一转标过程的监控又是不到位的,因此,今后的配额分配方案中可以尽量减少按照业绩分配的比例

  本报记者 王斌 发自杭州绍兴上海

  “347/348类,你要多少”,“不好意思,请您稍等几分钟”,“哦,你要的单证明天就可以传真”……在杭州萧山绿都商贸广场25楼的办公室里,赵艳(化名)一边看着电脑屏幕,一边接听此起彼伏的电话,在这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她都不能离开座位,只能语速极快地对着面前3只电话听筒轮流讲话。

  4月3日逐渐临近,从事纺织品配额买卖的赵艳必须把手中的存量配额尽快抛售掉。届时,纺织品配额的二次招标就会开始,手中已有的配额受其影响,价格可能大幅下跌。

  事实上,自3月1日至3月15日,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转标价格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以一度热门的输美347/348类配额为例,平均转标价格即由16.6美元/打跌至15.8美元/打。

    隐秘的配额交易链条

  今年春节后,赵艳开始在一家位于杭州萧山的公司专职做纺织品配额的“调剂”工作。在她看来,买卖配额与其他的商品贸易“并没有什么不同”,她说,“只不过我们交易的是一张表格而已。”

  赵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配额交易已经形成完整的交易链条,中介公司都有固定客户和独特“货源”。

  目前,配额中介获得“货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与有招标资质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合作,通过参加商务部公开招标来获得配额;另一种则是直接向大型的进出口公司购买配额。

  “4月3日就要进行二次招标了,我们公司还会参加,现在老板就在联络一些关系客户,‘借用’他们的资质去参加投标”,赵艳说:“其实去年第一次参加纺织品配额投标的公司,很多都是像我们一样的配额中介公司,中标后再按照协议价格给那些出口企业付钱,同时也要向招标办按时交纳保证金获得属于自己的配额。”

  一位从事配额中介的深圳公司业务员向记者证实了另一种获取“货源”的方式,该业务员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一般会与大型的进出口公司建立固定的代理关系,将其多余的配额拿来进行转标。

  在赵艳看来,做配额中介,通过公开招标获取“自己的配额数”是必需的,而找其他进出口公司临时购买调节配额种类是一种辅助手段。有自己的配额,是保证“出货”速度、建立信誉的关键。

  因为整个“出货”流程充满风险,不管对购买配额的企业和中介而言,这个风险都近乎不可控。

  业内人士向记者还原了一般交易流程:需要购买配额的企业要先向中介支付至少30%的定金,中介再按照其需求将配额转标的表格办好,并传真给企业,企业在确认信息无误后将余款70%付清,中介再将转标表格原件寄出。

  “先付款再有货是配额交易的潜规则,有些皮包公司就是靠收取企业定金骗钱,最后企业吃亏也只能不了了之,因为压根找不到可以追查的线索,这些中介随时可以消失”。一位曾经购买过配额的上海某外贸公司业务员对记者表示,由于配额稀缺,企业只能承担高风险去购买配额以满足出口需求。

  虽然刚刚入行一个月,赵艳就完成了10多单配额交易,总额接近80万元。

  在赵艳看来,在一个月内成功开拓10余个新客户,也算是比较成功。赵艳这份新工作的底薪是每月3000元,根据业绩表现还会得到不同比例的提成。

  目前,赵艳的客户多在绍兴、宁波一带,她凭借以往做电子商务的工作经验,每天不停向苏浙一带大大小小的纺织生产企业发邮件,同时也会在“纺织与配额网”上发相关配额转让调剂的信息。

  做配额买卖的“江湖圈子”很小,尤其在老牌的配额中介公司之间,都彼此熟悉,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及时调整各自手中的配额种类。

  有业内人士表示,配额中介最多来自深圳,上海、福建也有为数不少的老牌配额中介。今年,大量出现的新兴配额中介,则是瞄准了近年这行丰厚利润的一些个人在做。

  “很多时候,一些新兴的中介公司也会找老牌中介购买配额,毕竟他们的‘货源’没有我们充沛。”赵艳说,现在只要是听到电话里对方的语气,她就能够分辨出是企业客户还是小型的配额中间商。

    定价失衡扭曲纺织品贸易

  去年下半年开始欧美纷纷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后,赵艳的老板看到,由于配额资源稀缺,配额转让市场必然有利可图,因此她在绿都商贸大厦租用了3间新的办公室,并与老客户联络感情。

  首次招标后,热门配额价格一路看涨的事实表明,由于供需失衡,配额中介基本掌握了定价权。

  从中介手中购买配额是“被狠狠宰了一刀”,这已经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但为了保证及时出口,企业不得不向配额中介高价购买。宁波洛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毕瀚波对记者表示,由于去年首次配额招标企业获得的数量不足,他就向中介购买了配额。

  “就以EC6类为例吧,一家中型工厂的加工费用成本至少需要10~12元,而前段时间配额价格就卖到了9~10元”,毕瀚波说,“这个价格高得离谱,即使是与客户对半分担配额成本,对很多企业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

  纺织品配额转标过程中,由于配额中介介入市场,导致转标价格失衡,进而成为制约中小型纺织企业出口的又一个瓶颈,扭曲了纺织品贸易。毕瀚波表示,配额价格波动太大,对企业而言就是不确定性的风险,先拿订单还是先买配额也成了很多企业的难题。

  绍兴三会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深受高价配额之苦,他这几天一直奔波在上海。“我正在跟上海几家大的进出口公司联系,希望拿一些二手订单,来保证生产线不要停工,”高峰说,“由于企业首次参加招标拿到的配额不足,今年两个最大的客户已经转单越南,公司损失很大。”

  高峰曾找中介公司买配额,但今年配额价格一直波动不定,而服装行业整体出口利润不足3%,企业很难单独承受配额中介商的报价。“我也试想让客户分担一部分配额成本,但最后他们还是决定转单越南,毕竟那里的成本更具有优势,而做工方面相差也不大。”谈起这两个客户的流失,高峰不禁有些沮丧,这两个客户的订单量曾经占该公司出口总额的70%。

  曾经购买过纺织品配额的人士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配额中介至少在转标过程中赚取了20%以上的平均利润差价。“那些热门配额,比如梭织类的,本身就量少,转标的时候配额中介利润甚至可以翻一番。”毕瀚波边说边叹气。配额转标价格高位徘徊,即使企业在自发形成的二级市场上通过配额中介购买配额出口,也难以获取出口效益。

  来自绍兴市外经贸局的统计资料表明,1月份绍兴市纺织服装出口金额为5.3亿美元,其中对欧盟和美国分别出口7764万和5129万美元,同比增长12.2%和-14.0%。

  对此,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业涉外处处长严关木表示,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与企业获得配额不足有关,绍兴企业首次获得的输欧和输美纺织品配额数量远低于出口能力。以浙江省袜子主要出口基地——绍兴市诸暨地区为例,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区袜企配额中标量只占全国招标数量的6.1%,而2005年诸暨地区对美出口袜子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0.3%。

    管理机制仍存“真空”地带

  尽管大部分配额中介在转标过程中赚取了高额利润差,但其风险依然存在。有业内人士指出,配额一旦经过配额中介的炒作,很可能超过市场的承受力,客户自然就会选择到其他国家去下订单,客户资源流失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影响,而目前这种配额交易链也将因此断裂。

  纺织业内知名的分析咨询机构世之维集团一直关注纺织品配额转标的价格变化趋势。该集团总裁樊敏指出,配额价格的决定因素除市场供求关系外,配额分配格局及招标格局对其价格亦有所影响。按照目前以企业出口业绩为主的分配方式,重点企业主营产品的出口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其配额缺口不会太大,由于这些企业不在市场上大量调剂配额,配额价格长期高位运行是不可能的。

  绍兴华联纺织品服装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李雪峰也告诉记者,最近公司不断收到配额中介的电话,询问其是否需要配额,报价已经开始回落,部分类别的配额与首次招标结束时市场价格基本持平。

  “一些类别的配额转标价格出现下滑是必然趋势,其实配额中介也是承担很大风险的,一旦公司通过首次招标获得的配额无法消化,4月份二次招标的配额再度投入市场时,必然大幅跌价。”李雪峰说。

  福建一位做配额中介的业务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做这行已经有近5年的时间,但去年通过配额招标形式获取“货源”后,市场化的方式扩大了其经营风险。

  赵艳在一个月内所做的10余单买卖中,也有一单由于转标过程中价格发生波动而基本没有赚到钱。赵艳说:“现在配额买卖的价差要算得很精确,有时候甚至是1美分、2美分的差价,我们‘有货’也要尽快转手。”

  事实上,无论是通过公开招标来获得配额,还是直接向大型的进出口公司购买配额。业内人士指出,配额中介的两种获取“货源”的方式都属于制度管理的“真空”地带。

  目前商务部对纺织品配额的分配方案为,全部配额的70%用于按企业出口业绩分配,而30%用于公开招标有偿分配,只要是企业的海关出口业绩不为零,都可以参与。因此,“配额中介通过有招标资质的企业参加投标,这基本是不可监控的,”赵艳说,“这并不违法,我们也是与一些出口企业协商,并且付钱给他们参加投标。”

  “按规定,这70%按照业绩分配的配额如果用不完,企业要上交给主管部门进行二次分配,但正是这部分配额中很大一部分都被私下转给配额中介公司了,这已经是业内皆知的事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企业这样做是为了保住所谓的业绩换取更多配额,而政府部门对这一转标过程的监控又是不到位的,因此,分配方案中可以尽量减少按照业绩分配的比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应当有这么大比例按照业绩分配,而是如何才能挤出企业以往业绩中的“水分”。“目前这种配额交易二级市场的存在,也表明了初级配额分配方式存在问题,应该考虑加以改进,但挤出这个‘业绩’的水分的确难度较大,”梅新育说,“首先应该让这种私下交易尽量公开化、透明化。”

  而曾担任WTO纺织品协定贸易谈判代表、现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主任级咨询员李月印对记者表示,无论采取怎样的分配方案,关键是加强可操作性及完善惩罚措施,政府部门要做的是强化配额转标过程中的可监控性,其余行为则可以让市场自行调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