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效力: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13:42 《时代信报》 | |
胡斯然/文 尽管“两会”期间的各种争论层出不穷,但有一个领域各界都一致认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那就是占中国人口很大比例的农村和小村庄。 这就是中国政策的新着力点:新农村建设。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出台针对农业部门的措 政府准备在今年安排支农预算资金3400亿元。虽然分摊到每个农民的头上只有456元,但这笔资金相当于去年农业领域GDP的15% ,比上年增加了14%。 这种对农村的政策资金倾斜,得到了广泛的赞许和认可。但也有批评人士表示,中国的农业耕种方式规模小,大多数经济效益低下,所以在该过程中,这些新政策有造成援助依赖的危险。 不错,如果一个体制过于慷慨,那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原因是缺少足够的税收来源和其它资源的支持。 因此,决定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成败的不是投入资金的多少,而是农村的制度效力。要真正使支农资金用在刀刃上,中国仍然急需改革现行的农村体制。 然而,农村地区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政府迄今未曾触及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这会带来各种风险:城市居民现在可以买卖住房,但农村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农民是不能拿它们来交易的。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形成了直观的导致农村贫困的主因。北京中央党校周天勇在一份报告中所说的:农村土地的价值还不到城市土地的10%。“而且还是保守估计,”他说。其他中国研究人员表示,农村土地可能只值城市土地的2%。 劳动力相对土地的比例非常高,这使得中国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很难真正解决。 同时,城乡的这种巨大差异成了腐败官员无法抗拒的金钱诱惑,他们占用农村土地,重新分类并卖出去,用于住房开发或建设工厂。中央政府虽然了解这一情况,但担心允许农民抛售他们的小块土地,将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失去土地,而土地是农民事实上的安全网。中国政府担心,这种改革可能导致不满和暴乱。 因此,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政府将对主要集中在建筑、土地交易、药品贸易以及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性腐败发起反腐运动。在现行的农村体制不能得到根本改革的情况下,反腐运动会提高行政效率,会让支农资金离刀刃更近一些。 但中国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进一步放宽户口制度,这样可以给农村人口更多机会,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长远上说,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走出困境惟一办法不是对农民进行补贴,而是一定要设法减少农民数量,让他们搬到城里去。 同时,允许将土地使用权作为信用抵押,会给新农村带来新的机遇。这不仅使土地转为农用和地块整合更为方便,更好地利用农村的土地,也会给数百万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