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民企努力赚快钱皆因政府过于强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20:54 《时代信报》

  胡斯然/文

  能否获得政府的重视,是当今中国民营企业生存得好坏与否的关键,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是这样。

  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过去十年中,至少有300家至500家重庆鞋企跑到了成都落户,
现在成都武侯区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半数都是重庆过去的。(详见本报1月18日聚焦报道)

  而重庆企业的迁徙,不仅发生在省市之间,在本市的区县之间也屡见不鲜,比如璧山和铜梁。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不仅是鞋企发生的故事,对于许多其它行业的民营企业来说,类似的事情也在不断涌现。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招商政策上的倾斜力度不一,地价不一,换言之,就是各个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一。

  因此,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某个地方的企业不惜举家搬迁,就为了顺应另外一个地方政府的盛情邀请,为了获得在当地的特殊身份和廉价的土地,或者低廉的税收。但往往当投资了一大半时,也许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又得重新做安排和规划调整。

  这就是在强势政府的主导下,企业界普遍存在赚“快钱”的心理在左右其行动。这样的状况不仅令中国企业短期行为频频发生,最终也令中国私营部门发展缓慢,

知识产权创新匮乏。

  可以想见,当政府有着随意处置权,企业就自然将心思放到怎么处理和强势政府的关系上来。同官员的关系处理好了,就能创造短期优势,就能赚更多钱。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私营企业直接或间接依靠政府权力来获利。至于长期规划,私营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它要担心现有的市场规则是否因为官员的随意性得到更改。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更多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十五”规划提出,要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但“十五”期间在这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接下来的“

十一五”规划很自然要强调这个问题。

  但令人担心的是,“十一五”规划可能仍然不能解决关键问题——政府相对于市场的强势。

  中国少有跨国企业,更少有世界级公司,就因为没有成长于市场竞争中。政府应该接受这个逻辑,那就是大公司只能脱胎于有着固定游戏规则的竞争性市场,而不是由政府来挑选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