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主要任务排序变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 10:0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祝宝良注意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的排序变化。 他指出,第一个主要任务是宏观调控;第二是农民增收下一步措施;第三个是能源环境的瓶颈问题。祝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12月5日到7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7年的经济工作勾勒出了一个轮廓。 这次会议要求,要努力实现中国经济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实际上,这次会议上,“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又被再次提出,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明年将以何种方式来调控宏观经济呢?今年以来中国出台的一系列紧缩措施使投资、信贷增速减缓,明年中国经济又将以怎样的速度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关注的提法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就意味着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体是稳定的,不会有大的调整。 在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看来,中国经济明年依旧存在过热的风险。她认为:“中国自2003年以来的宏观根本问题仍然是,保内需还是保出口,调汇率还是调利率或是行政调控。” 访谈 经济观察报:跟过去几年相比,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值得关注的几个提法是什么? 祝宝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中,有些主要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比如投资反弹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等,有些问题是新出现的或是不断严重的,如贸易顺差扩大、能源资源约束增强,环境压力加大等,所以在这次会议中确定的主要任务的排序出现了一些变化。 第一个主要任务是宏观调控,关键在如何控制投资规模、促进消费、降低贸易顺差,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的关系;第二是农民增收下一步措施;第三个是能源环境的瓶颈问题。中国的重化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支撑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又造成了环境污染,人民群众非但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反而生活质量下降。目前,提出了万元GDP能耗下降的标准,每年下降4%,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并没有完成好这个指标,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还增加了4.2%,化学需氧量增加了3.7%。 梁红:这次会议后有两点问题被给予了很多关注,一个是在扩大内需方面,提出政府将用增加公共开支的方式来促进居民消费,这个比以前更具体了;另一方面是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中国政府第一次将这个问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了相当高的高度,指出在明年要扩大进口和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而以前更多的是想在抑制出口上采取行动,如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张立群: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关注的提法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就意味着明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体是稳定的,不会有大的调整。会上指出,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度的预调和微调,这说明面对明年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性进行调整时,政府会注意调整的力度。 经济观察报:我们看到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是讲机遇仍大于挑战,现在我们都在说经济可能处于拐点,您们对明年经济整体判断如何?能不能给出一个预计的增长率? 祝宝良:明年的经济发展会怎样,一方面要看今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八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看国际环境,比如美国经济下降会带来美国需求减少和美元贬值问题、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国际能源价格的走势问题,石油价格会不会再次冲高。总体来说,明年的国际经济环境比今年略差,所以我们的预计是GDP增长在9.5%到10%之间,比今年下降0.5%到1%。 不过,明年的投资将很难降下来,目前的在建规模就有30多万亿,相当于3年的工作量,新开工项目也很多,而且支持投资的资金供给也不是问题。 梁红:高盛公司现在做出的预期是明年中国GDP增长9.8%,这个增长率似乎比今年低一点,但是还维持在靠近10%的水平。明年仍会比今年低,是源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今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1.3%,是几年来的高点,明年平均增长率要想超过今年不容易;二是对美国经济走弱的担心,目前看来美国经济已开始走弱,这可能会影响中国明年的出口。 不过,我们对中国2008年GDP增长的预测仍达到10%,因为美国经济并不会长期的走弱,因此中国明年出口如果下滑也会是短期的。 目前,很多学者担心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会下降,但是我认为很多因素依旧会支撑投资增长,比如中国的利率水平、汇率水平、银行的借贷冲动,以及企业的盈利状况,会使投资大幅上涨的风险依旧存在。 张立群:明年的经济增长还会是以高位稳定为主要特点,比如GDP增长还将保持在10%左右。虽然明年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企业在逐渐适应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效益会依旧不错。物价也会比较平稳,CPI增幅将在2%以内。 经济观察报:中国一直在提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还是这个提法,2007年的双稳健,跟过去几年的双稳健含义是否有不同? 梁红:“双稳健”已经被连续三年提出,其中2003年和2004年的政策是收紧,2005年是放松,2006年年初开始收紧,现在又有一定放松,在“双稳健”的基调下,其实是有很多政策变化的。因此分析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真实走向,关键是看中国经济是上行的风险大、还是下行的风险大,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大、还是需求不足的压力大。 从目前中国央行的表态上看,他们依旧在关注通货膨胀,所以未来的货币政策会保持收缩的态势。 这些年来,财政政策则变化不大。每年虽然赤字在减少,但是幅度都有限,因此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有限。财政政策更多的是想调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教育、医疗的增长并未超过GDP的增长,所以占整个GDP的比重似乎变化不大。不过,每年前10个月大量的国库现金存在央行的账户里,为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提供了帮助。 张立群:提出“双稳健”主要是为使经济稳定发展,政策的大起大落会导致经济的大幅波动,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但是做到“双稳健”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在变化的,比如2005年时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经济过热的苗头开始逐步减弱,政策开始转向如何保持增长态势。不过,在今年经济重新出现过热苗头,政策也就开始转向紧缩。由于明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将开始趋稳,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政策重点将是如何将现有的政策更好地执行下去。 经济观察报: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扩大国内消费,这不是一个新话题,明年扩大消费的关键是什么?从短期来看,应该侧重于解决什么问题? 祝宝良:中国的消费增长慢,主要是因为收入结构存在问题。居民的收入增长,比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要慢。目前,农民的收入增幅只达到6%,城镇居民达到10%到11%的水平,而企业利润增长有20%到30%。 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基本与中国整体经济GDP的增长水平相当,问题是农民的增收。农民的收入又来自农业、进城务工和政府补贴。因此,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对粮食进行直补,并对农民购买农机、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下一步还能做的就是进一步给予农村的基础建设一定的财政支持。明年更多的给予农民直接的财政补贴变得不大可能,这也是加入WTO后不允许的。 而且,如果明年的GDP增长下降1%,将使就业人数少增100万人,以人均一年收入一万元计算,明年收入将少增100亿元,会导致消费增幅的下降。 目前的消费增长慢,也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重工业增长偏快,第三产业增长有些慢,一些服务领域的供给满足不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梁红:的确,这个问题被提出了很久,却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这可能是源于对投资过热的判断错误。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投资没有过热,面对良好的投资回报率,为什么不可以多投资呢?而且投资创造就业,就业增加收入,收入带来消费。 目前中国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并不弱,再扩大消费,还有多大潜力可以挖掘呢?所以问题的关键变成如何看待投资,如果不再大力打压投资,投资的增加就会带动收入增长。 就短期来说,中国政府将增加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但是这些方面的政府支出增加,相应会使这些方面的居民消费减少,以致消费总量上会有多大变化呢? 我们一般将投资与消费合起来,视为中国的内需。因为有些中间量是被人为定义为消费和投资的,比如住房、汽车。个人购车是消费,单位购车却是投资。那么从总量上看,内需将占到GDP的90%多,经常项目的顺差占到8%左右。问题就变成如何将外需,也就是中国大幅的贸易顺差减下来。 中国政府试图对内需产生促进的另一项措施是减税,明年两会过后,减税会达到什么幅度将会对投资及消费产生一定的直接影响。对于消费问题,光喊口号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具体措施的实施。 张立群:扩大消费主要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中国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所以重点将会是扩大中低收入阶层的人群的消费。不过,中国的消费水平一直是在稳定增长的,要想在一年中是农民增收等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变是不大有可能的。 经济观察报:明年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体现在什么方面,你们认为最应该注意的风险是什么? 祝宝良:一个不确定性来自能源资源价格。目前,中国的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比发达国家要高很多,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的——高投入低产出。如果能将这个问题逐步解决,国际油价涨幅甚至可能回落。二是美国经济发展,如果美国经济出现大的问题,会导致世界经济增速减慢,美元大幅度贬值,这会大大影响我国的出口和利用外资。一旦我国出口受阻,我国部分行业生产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投资会下滑,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梁红:目前大家普遍预计在美国经济走弱带动下,中国出口增速会放缓是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所在。不过,我认为明年的风险是均衡的,即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并存。 目前,中国的汇率调整还未到位,甚至今年在贸易加权下的汇率又有所贬值,这可能导致明年的出口,并不像预计的那样下降。而且如果中国的出口增速没有减缓,投资又不会下降,随着对扩大国内需求的倡导,中国经济明年依旧存在过热的风险。总之,我认为中国自2003年以来的宏观根本问题仍然是,保内需还是保出口,调汇率还是调利率或是行政调控?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