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短视之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0:3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李清宇 北京报道

  6年了,这些产业并没有走得更远。

  像世华公司一样的故事,正在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里蔓延。常州纳科微们的“流产”、阜康国际天津、北京、成都的轮番搬家等等,产业隐患开始显现。

  2000年6月25日,“18号文”——《鼓励软件产业和芯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发布,为全球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向中国迁移敞开了大门。

  都是地方政府惹的祸?

  这些发展不甚理想的项目,多半受到过地方政府的“优待”。

  “只要企业拥有一半的资本金,政府就提供另一半儿贷款。”尽管后来多有争议,但阜康国际曾被北京市高调引入,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无疑是“诱饵”。

  2006年7月,中芯国际一工厂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吸引中芯国际的条件就是“前期不需要中芯国际投钱,包括土地、厂房等投入均有武汉市政府支出,再由中芯国际‘租用’。”为此,武汉市政府的总投资高达100亿元人民币。

  该案例被看成是地方政府引进半导体项目的“大手笔”之一。“原则上不应该由政府来投生产线。”赛迪顾问公司半导体分析师李珂表示。

  “地方政府和风险投资都看不上传统行业,他们只关心谁能够在短期内带来更高利益。而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产业正好符合这一条件,既有鼓励自主知识创新的美名儿,又可以彰显政绩。”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按照国家规定,除“18号文”的相关优惠措施以外,地方政府还可按照投资人的投资比例追加10%~20%的配套资金。

  为争取这些项目,“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你的贷款利率为5%,我就是4%……”半导体专家莫大康这样描述地方之间的争夺。

  然而,常州纳科微、宁波宁中微、北京阜康国际等诸多企业都因为资金不到位而“死”。

  据记者了解,除了这些项目的确需要很大的投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人的“想当然”:“他们觉得从国外的风险投资那里融一部分资,再借着国内城市间互相攀比的优惠条件,从国内银行贷一部分钱,就可以支撑起来往前走。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莫大康说。

  在这些大规模的投资项目中,很难发现投资人个人自有资金进入的痕迹。而事实上,在这些项目开始前,不是没有专家提出过异议。“长官意志让人无奈。”一位亲自参加过半导体项目讨论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政府是找了很多专家研究可行性报告,但是在找专家之前,声音就已经定了,专家的声音根本起不到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引进项目的整个过程缺少必要的审核机制,“即使不行了,也没有问责制。汉芯倒了,却没有一个政府官员背责任,责任都是专家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创业冲动的隐忧

  “在微硬盘、半导体、

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只有前三名才能生存。”上海圣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海平说,这些行业大都有巨头垄断,留给中国的空间不多。

  从资本层面来看,关键零部件产业动辄需要数十亿、乃至上百亿元的投资,而资金来源只靠国家投入是不够的,银行和风险投资才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资本是逐利的。如果产品成本的下降速度赶不上价格的下降,那么资本市场的态度一定是谨慎的。”莫大康表示。据记者调查,2006年春节期间一台30寸的

液晶电视售价为12000元左右,2006年夏季的售价则为9000元左右。“产品价格的下降必然要均摊在关键零部件上,而半年来液晶面板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对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开始谨慎。

  整体产业环境也为投资人和银行所看重。“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周期性一般很强,以半导体行业为例,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其市场周期一般为1年半左右,时下正处在产业的低谷期。”分析人士认为,“产业最快复苏要到2006年底或2007年初。”

  从核心技术上看,关键零部件产业在国外发展了很多年,规模效应已经凸现,“它们的产品比你好几十倍,生产成本却比你低很多。”姚海平深有体会。

  而根据摩尔定律,“每18个月技术就要更新一次。”为此,半导体巨头们的研发投入是惊人的,“在未来10年,每年不少于4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基辛格曾经预言,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除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以外,这些巨头们还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专利体制,后进者几乎不可能与之抗衡。”姚海平不无感慨。

  小刀切肉

  “国外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给你。给你技术就等于给你市场,给你钱。”莫大康说。

  另外,诸如美国等国家均设有相关的壁垒措施,限制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对华的出口。此前不久,美国

商务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在一片质疑声中,再一次收紧了对华43种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其中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均在其列。

  “以前我们就觉得有钱就能买到好的技术。”莫大康说,由于缺乏经验,外商曾经把废弃的产品线高价卖给中国。“现在才开始明白,我们只能买到西方的二三线技术,甚至更落后的。” 莫大康表示,如何吸收和利用这些二三线的技术才是最关键的。而据粗略估算,吸收成本甚至要高出引进技术的3~4倍。

  “首先要找到关键的市场。即使掌握外围生产技术的国家也很少,二三流技术一定有它的市场。”一位前安捷伦的员工对记者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要站在这些二三线技术上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莫大康表示,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台基电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在5亿美元左右,即使中芯国际,这一国内半导体制造业的“老大”,一年用在研发上的投入也只有8000万~9000万美元。

  “地方政府往往存在短视行为,企业只要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高利税就可以,根本不考虑企业的后续研发。”分析人士认为,政府的短视行为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累积了隐忧。

  “就像小刀切肉,中国关键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点点地来。”姚海平作了一个比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