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浙江省民营企业贷款这块巨大的蛋糕,民间融资与银行信贷谁都不会熟视无睹,他们之间的竞争与互动,使得当地民企融资难的局面正在悄然得到改善
□ 本报记者 焦强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似乎已是一条公理。但在浙江省——中国民营企业最为发达的地
区,这种局面正悄然改善。
浙江的民营企业在以多种灵活而有效的方式游走于政策边缘,摸索着产业与资本的最佳结合途径以及盈利模式。在浙江当地,民营企业所需资金的30%都来自民间金融,而以前信贷市场的正规军——银行的市场份额则萎缩到了50%。
很多商业银行开始绝地反击。其中,建设银行浙江分行(以下称浙江建行)步子走得最快。商业银行和民间金融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贷款争夺战正在上演。
困境
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2004年,浙江省民营企业产值占全省GDP(国内生产总值)的71%、固定资产投资的77%、外贸出口的43%。
但就在这样一个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2004年,全省33万家中小企业中,有18万家未获得贷款。
温州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今年1-8月,该地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户数为3893家。温州共有小企业7.84万户(企业总数8万户)。
融资难已成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
破解
《财经时报》在浙江调查得知,目前浙江的民营企业多采用民间融资以解燃眉之急,具体方式包括互助式借贷、高利贷、地下钱庄、内部集资等。这些融资方式的借贷成本高达15%-20%。
多数浙江民企的老板们创业之初本金有限,都是向亲友募资扩展业务,此之谓互助式借贷,很多企业的第一桶金也由此而来。
高利贷是利率水平较高的信用借贷,它对借贷双方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诚信度都有较高要求。目前,浙江当地高利贷利率因项目而异在10%—30%之间,周期从半年至两三年不等。
地下钱庄和标会是浙江地下金融市场的标志。参加这些民间借贷,利率一般会低于银行利率,甚至有些借款不计息,显现出较大互助性。但它需要建立广泛的人脉资源后方能进入。
企业内部集资是较普遍的现象。很多企业均为家族和朋友合资企业,亲情和友情成为连接借贷双方最为强劲的纽带。
浙江民间融资市场基本上由以上四种方式统领。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末,该地区民间借贷资金规模达410亿元人民币。
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浙江融资市场三分天下,银行信贷占50%,民间渠道占30%,创业投资占20%。
反击
上述三分天下的局面,显然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愿看到的事实。
中国银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是赚取利差,即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此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贷款业务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黄金收入来源,他们一般占据着中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60%的份额,一度还曾达到79%。
随着短期融资券等融资方式的出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多的采取这些融资成本更低的方式筹集资金,这使得商业银行的黄金客户在逐渐减少,商业银行必须背水一战,挖掘新的客户群。
因为,在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还不足以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时,信贷市场份额的丢失,意味着银行的利润将下降。
浙江建行率先发动反击,它希望通过自身在信贷市场上的权威,夺回逐渐被民间金融蚕食的市场份额。
今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与浙江省政府签约。根据协定,浙江建行被确立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推进银行,浙江建行将在资金规模安排上继续向中小企业倾斜,未来3年内,浙江建行将向浙江中小企业新增贷款计划600亿元。
早在2002年,建行就与浙江省政府在北京签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3年以来,浙江建行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080亿元。
据浙江建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高强透露,该行在公司业务部下面,开设有中小企业管理中心,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相关业务。
在他看来,浙江下一步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积极支持政府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共同建立担保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开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绿色通道;并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外向型特色,对跨区域经营的客户实行综合授信、额度分割、当地融资、为客户搭建异地金融服务平台。
有专家指出,银行业与民间金融的良性竞争和互动,最终的受益者将是民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