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让全球投行大跌眼镜 高增长韧性从何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5:0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进入11月,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们纷纷调高了他们对中国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增长的预期。

  在这些投行坚定地调高预期前,他们也一定很迫切地想接触像彭总这样的中国商人
——一位从温州来到北京,经过7年拼搏努力而成功在装修行业白手起家,且目前资产过3000万的优秀中国商人,从而来了解中国的土地上究竟在发生着怎样的经济故事。

  因为进入2005年夏天后,中国国家统计局每月统计出的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乐观数据,一步步地远离投行们年初的判断。“中国的数据就在我认为会走低的时候却走高了。”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这样形容他的失误。今年年初时,摩根士丹利曾将其对中国GDP增长的预期调高到7.8%,然而三个季度过去后,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出的GDP增长为9.4%。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中国出口会大幅下降的错误预期,是症结所在。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现实发生了变化,而使投行对此二者发生了错判?

  “不是说停就停的时代了”

  “年初做预测时,是看到了中国政府从2004年4月开始实行紧缩性宏观调控后,固定资产投资从2004年1月到2月的53%增长,迅速下降到年底1到11月份累计增幅28.9%的现实。”雷曼兄弟公司的宏观经济学家范文仲说,“所以在2005年年初时,我们预计中国的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会进一步下降到20%。”

  然而200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现实是不降反升。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其从1月到2月时的累计同比增加24.5%,上升到前10月份累计同比增加27.6%。

  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却似乎并没有变化,即使在国务院对今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工作安排中,依然强调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持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对

房地产发展调控的政策措施。”

  由于中国政府的宏观紧缩调控没变,“这让我们见识了中国投资的韧性”,范文仲说。于是,雷曼兄弟公司在11月份将它对中国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上调到27%,同时也将其对中国2005年的GDP增长预测值从9.0%上调至9.2%,将2006年的GDP增长预测值也从8.0%上调至8.7%。

  韧性从何而来?

  身处房地产业的彭总,9月份后的商业活动也许能告诉我们答案。他正热火朝天地奔跑于中国的二线城市,“我分别跟石家庄、长沙的两个商业楼盘签署了500万元和300万元的玻璃幕墙生意。”

  在与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探讨建筑业的前景时,范文仲发现,虽然房地产开发商对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有些悲观,但谈到了他们刚购买的二线城市的地产和正在设计的新项目,立即神采奕奕起来。

  据11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出的最新固定资产投资显示,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769亿元,增长21.6%。

  “目前已经不是政府叫停工就能停工的时代了。”法国巴黎百富勤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认为,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的现实,使得中国政府行政命令的有效性在削弱,“中国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比以前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

  不仅如此,很多经济学家发现,与2004年“一刀切”的宏观紧缩调控相比,现在中国实行的是“有保有压”的宏观紧缩调控,即对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如能源、交通,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对这些行业的投资。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768亿元,同比增长76.3%;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4768亿元,增长3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043亿元,增长31.1%;铁路运输业投资722亿元,增长44.1%。且据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测算,中国由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主导的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

  与此同时,由于对中国新的十一五规划和北京奥运会相关项目的建设即将启动的“充分”认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甚至将其对中国2006年的GDP增长预测由原来的8.4%调升至10.1%。

  出口高增的生命线

  2005年的中国,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飞速成长的另一个动因,同样在投行人士面前上演了谜一样的增长。

  11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贸易顺差在10月创下新纪录,达到120亿美元,而9月份时曾令中国政府欣慰的昙花一现的下降——75亿美元,随即消失。由此,2005年前10个月,中国贸易顺差累计达804亿美元,而2004年全年贸易顺差为319.8亿美元。

  其中,10月份出口689亿美元,同比增长29.7%,使得2005年前十个月的中国出口增长率平均在29%左右,仅略低于2003到2004年期间35%的平均增长率,却大大高于2001年到2003年期间的19%。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不无遗憾地说道:“我对中国出口减速的预测同样是有误的。”

  现在的问题在于投行对中国出口放缓的预测是早了一点,还是中国经济有他们没有考虑到的实际情况?

  罗奇认为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没有下降,是中国出口势头始终不减的一大原因,但他认为这种需求并不能成为中国出口赖以生存的长久生命线。

  当然,中国制造的自身价格优势是无法被忽略的。尽管从7月份到11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2.4%。高盛公司梁红依旧认为,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是中国出口如此旺盛的首要导火索。

  然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却不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汇率问题。比如,中国能源价格机制没有理顺,使得中国的能源太便宜,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很低,从而造成了中国能源补贴全球的态势,“2005年中国因为

石油价格过低,而将其GDP的1%补给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国家。”哈继铭说。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这次自2003年以来的新一轮快速增长中,内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中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部的报告显示,2003年出口依存度31.1%,1990年出口依存度16.1%,有了接近翻番的增长。

  其宏观经济分析师陈济军认为,这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的怀抱,中国的国际市场更广阔了,出口自然会增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