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北京辖区股改鸦雀无声 首都地位敏感国资委谨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2:23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焦强

  首都的敏感地位和地方国资委的谨慎态度,以及上市公司错综复杂的结构、隶属关系,使得北京辖区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展缓慢

  北京市属一家大型零售业上市公司董秘的电话最近响个不停,其中十之八九是投资者
打来的问讯电话。他们的问题如出一辙:贵公司何时进行股改?

  不仅投资者心急如焚,上市公司也同样困惑。

  昔日,首都板块曾是股市政策的“风向标”。然而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与上海、广东、四川等地热火朝天的情形相比,北京上市公司却偃旗息鼓做壁上观,表现极为“冷静”。

  据《财经时报》了解,首都的敏感地位和地方国资委的谨慎态度,以及上市公司错综复杂的结构、隶属关系,使得北京辖区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展缓慢。

  国资委谨慎北京辖区有84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四。归口北京市国资委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有34家,其中A股22家。其余为中央或部委所属在京注册企业。

  到目前为止,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共5家,分别为清华同方(资讯 行情 论坛)(600100)、长江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600900)、华联综超(资讯 行情 论坛)(600361)、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600016)、顺鑫农业(资讯 行情 论坛)(000860)。其中,首批试点上市公司清华同方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未获通过;长江电力、华联综超“股改”已完成;民生银行、顺鑫农业刚推出改革方案。上述5家公司中,真正归口北京市国资委管辖的只有顺鑫农业一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顺鑫农业之所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北京“股改”第一家,是因其控股公司准备登陆香港市场。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只有完成“股改”后才能进行再融资;另外,由于顺鑫农业数目可观的境外上市财务费用面临到期作废的风险,所以北京市国资委批准予以放行。

  一家北京上市公司的董秘坦言,顺鑫农业推出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3股的对价方案是否会成为本地公司的样板,目前不得而知。在他看来,北京市国资委没有明确表态和正式召集上市公司布置任务前,他们只会做研究工作,不会贸然跟进。

  北京国资委一位官员近日曾表示,他们已就股权分置改革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预计年底前还会有部分上市公司的改革方案推出。其原则是“积极、稳妥、依规、有序、保密”。

  在一些保荐机构看来,在首都争取“股改”业务需慎之又慎。一方面北京的上市公司身处政治中心,市场高度敏感;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多为中央、部委企业,结构复杂,组织协调工作繁琐;此外,北京市国资委的低调、谨慎从事,也使得他们只能亦步亦趋。

  观望气氛浓上述因素使得北京上市公司的驻足观望似乎在情理之中。《财经时报》采访了部分企业,其中正在准备股权分置改革的企业并不多。

  首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000959)透露,大型国企的股权分置改革,一定要首先征求北京国资委的意见,然后再与证监局、交易所、中介机构协商办理。目前,中关村(资讯 行情 论坛)(000931)的对价方式尚在研究当中,北京城乡(资讯 行情 论坛)(600861)还无方案,王府井(资讯 行情 论坛)(600859)的控股股东——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情况较复杂,因此方案至今未定,首创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008)的方案几次上报均被打回,现仍在修改,而西单商场(资讯 行情 论坛)(600723)似乎年内根本无望解决。

  监管部门对北京上市公司的慢条斯理颇有不满。

  在9月22日召开的北京辖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会上,北京证监局不得不提出“不再观望、积极参与”的号召,希望北京辖区的上市公司能以创新促“股改”,并提出年底前要有10家左右的公司推出方案。

  此前,北京证监局的设想是有15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第二批试点后,推出改革方案。

  问题多多北京辖区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展缓慢也有其客观原因。

  如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香港主板上市,这种母公司为红筹公司的企业,如何向旗下的A股公司支付对价、对价如何计算等问题,目前依旧是拷问股权分置改革的难题。由于分属两个不同市场,适用两种不同交易规则,控股股东的境外股东可能很难同意对境内A股流通股股东给予补偿。

  再如,一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东对外转让国有法人股工作操作在先,并已基本与受让方达成一致,近期将上报市国资委;或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目前正在进行国际私募工作。这两类情况都涉及股权转让和股权分置改革时间的协调安排问题,是股权转让在先,由受让方支付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还是先进行改革,支付对价后再行转让?

  两种不同的安排将左右国有股转让的定价问题,改革后转让是否会面临困难等,这使得类似的公司十分迷茫。

  据《财经时报》了解,更重要的是,由于对价理论涉及国有资产让渡给个人等问题,目前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多不知晓政策底线,他们希望国资委能够出台相关文件,就对价标准、改革完成后国有控股比例、股权激励、国有股交易等事宜给予指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