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中央刚刚作出缩小贫富差距的决策不久,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就用一个观点为大家打开了思路。林教授的高论是: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悬殊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说法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但听起来,总觉得别扭,引得骂声一片。正所谓观点不辩不明,我们总结这次争论,并意欲推动新的争论,以共同探寻贫富差距缩小之道。[评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 这是比较有钱人的说法
  在“十一五”规划审议通过后,林毅夫是第一位撰文解读的学者。林毅夫说:“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全文][评论]   这是比较有钱的人的说法。我们应该对国内的一些说法有清醒的认识,很多说法很不科学。我们讲一个社会里平均还是不平均,并不是看这个社会里到底是穷人太穷还是富人太富。[全文][评论]
共识点1:中国贫富差距在扩大
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 中国不平等变化的速度非常地快
   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来看,一般认为如果达到0.45就到了收入不公的警戒线,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国已经达到0.48。[全文][评论]   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29,在全世界处于第二平均的位置。到了200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到了0.47,是全世界第二不平均的国家。[全文][评论]
争议点1:富人太富吗
我国富人在西方顶多算中产 没想到中国富豪那么慷慨
  2004年城乡居民储蓄总额12.6万亿的80%是10.1万亿,2004年人口总数13亿人的20%是2.6亿人,平均起来每个富人在银行里储蓄也还不到4万元人民币,我国富人顶多只能说是中产阶层。[全文][评论]   上海热展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火爆程度令人惊叹,三天该展会接待了逾7000位富豪,成交量达2亿元人民币。令不少外国参展商不由自主地慨叹:“没想到中国富豪那么慷慨!”。[全文][评论]
共识点2:穷人太穷
按国际标准重新确立贫困标准  中国减贫任务还非常艰巨
  我国目前农村极端贫困人口的标准是人均年纯收入625元以下。目前我国测算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标准,与世界银行提出的1天1美元收入的国际贫困线标准十分接近。 [全文][评论]   用联合国界定的每人每天收入在1美元以下的标准看,中国目前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世界贫困人口的12%,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减贫任务还非常艰巨。 [全文][评论]
争议点2:怎样缩小差距
关键是让穷人富起来  关键是改变分配原则
  在“十一五”期间,要使穷人收入增加的速度高于富人收入增加的速度,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全文][评论]   “穷人太穷”真正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获取的机会太少,更是因为他们在被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剥夺![全文][评论]
争议点3:怎样让穷人富起来
发挥劳动力优势 劳动力算哪门子优势
  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以及资本比较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区段。这些产业能够多创造就业机会,只有劳动力的穷人,就能得到充分就业。 [全文][评论]   一定程度来说,过于强调“劳动力优势”,会恶化而不会缓解贫富差距,它可能会把工人低收入水平的“发展”变得合理化,使得无法政策性地普遍提高工资和农业收入。 [全文][评论]
争议点4:要不要用税收调节富人收入
不能继续用提高个税方式 个税改革没体现公平
  我个人不支持用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作为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措施。如果继续提高税率来缩小贫富差距就会打击高收入的人继续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全文][评论]   “说穿了,我们的个人所得税设计不是为了公平和调节收入分配,而是为了政府,一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二是为了政府征收方便。”[全文][评论]
不应该有仇富心理 仇富论让人吃惊

  “不应该有仇富心理。”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说,任何人都要依法纳税,如果认为富人赚那么多钱就应该交出来,他不支持。 [全文][评论]

  “仇富”,这个“出镜率”频频的字眼已不仅仅挂在商贾嘴边,如今连林毅夫这样名满天下的经济学家也拿其说事。林毅夫的大论一出,想必听者藐藐,如我辈者已大吃一惊。 [全文][评论]
观点调查

林毅夫认为“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你的看法是:
说的太对了
有点道理
荒谬

结 语
  通过简单的梳理,我们得以知道林毅夫为什么被骂。比如他认为中国富人不算太富,不应该有仇富心理。这些都很直接地让人觉得他是在为富人说话。但林教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关心的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即:怎样让穷人比富人更快地富起来?这可谓是穷人经济学的最核心问题,我们继续共同探寻之。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370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胡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