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美推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4:49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张荣旺

  围绕布什总统访华的主要议题,中美之间纠缠不清的经贸问题又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就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向本报分析了以下几个表象。

  贸易逆差:被夸大的伤害

  《中国经营报》:美国国内为什么一直对中美贸易顺差耿耿于怀?

  金灿荣: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是市场决定的行为。中间也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问题,但这不是由于中国的政策造成的。首先是美国产业结构问题造成的,由于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已经放弃了,即使美国不从中国进口,也会从别的国家进口。其次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与整个亚洲的贸易顺差有关。为什么过去十几年亚美贸易顺差变化并不大,而中美贸易顺差增长却比较快?实际上是日本、东盟和亚洲四小龙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了,因为他们的出口产业都转移到中国了,但这种顺差的转移对美国的产业影响并不大。只不过由中国承担了政治后果。第三是与美国的政策有关系,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太多,使它对中国的产业优势发挥不出来。第四是统计上有问题,按照美国的说法,去年仅对我们的贸易逆差就有16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显然是不对的,问题本身被夸大了。

  《中国经营报》:有人认为中美贸易顺差实际上美国获利更多。由于中国本身只是挣了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费,而且获得的外汇收入还有不少购买了美国国债,这又相当于给美国政府的低成本融资。

  金灿荣:的确是这样。就在去年10月份,美国的《商业周刊》曾经做过中美贸易问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消费者在过去8年间由于中国的进口产品节省了6000亿美元的开支,中国不仅帮助他们节省了开支,还帮助他们控制了通货膨胀。从经济学角度,这完全也是一个互利和双赢的结果。当然我们也得到了好处,就是获得了市场,刺激了生产开工,然后促进了就业。

  人民币升值:含糊的药方

  《中国经营报》:根据观察,美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一开始态度很强硬,但后来却又变得态度暧昧。这是为什么呢?

  金灿荣: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这是经济学家的共识。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成了贸易逆差的替罪羊,美国也意识到它的这个药方开错了。另一方面中美贸易问题比较复杂,中国对美出口中有55%属于外资企业,而外资企业中美国企业又占了2/3,中国只是完成了一个加工功能,主要的利益获得者是外资企业,所以人民币升值会伤及美国自己的企业。所以出现了一方面“只打雷”,满足美国国内那些无知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的政治化要求,另一方面又“不能下雨”,以免伤害自己的利益。

  《中国经营报》:中美贸易问题与人民币问题有相似的地方。那么美国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会不会也出现这种态度的转变呢?

  金灿荣:从这几年的贸易争端看,都有这个特点。真的要实施贸易制裁时,美国政府也是很难的。因为会伤害到美国消费者、零售商和进口企业,还会伤害到美国经济的内在稳定性(如果中国拒绝金融合作)。中美贸易额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中美贸易达到如此高度的融合程度,如果采取一种简单化的措施,根本是不可能的。

  知识产权:打压的尴尬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知识产权也成为布什访华的重要议题之一?

  金灿荣:知识产权是美国的优势所在,当然要抓住这个优势。应该说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是存在的,这不仅在中国存在,美国也有这个问题。事实上,中国也很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要达到国际标准还需要一个过程。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人均1000美元的时候,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比中国强,它也是逐渐变化完善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要多沟通,帮助中国培训,这样会更有效,如果美国一味地压制并没有好处。

  《中国经营报》: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王孜弘认为,实际上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很重视,因为美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损失的只是一些利润,而中国却可能会损害到一个产业。

  金灿荣:的确是这样,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善也符合中国的利益,特别是中央政府从长期的国内产业提升角度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是需要时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点,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这次布什访华的重中之重的议题,而且可能会成为中美间的一个长期重点议题,以后会越来越重要。因为知识产权问题不仅在美国国内态度一致,内部没有矛盾,而且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态度也高度一致;另外,知识产权也是美国剩下不多的优势所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