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欧峰会潜台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17:33 和讯网-《财经》杂志

  在积极承认中国崛起的同时,欧盟领导人也向中国婉转表达了他们的建议

  □本刊记者 王丰/文

  在一个日益成熟的伙伴关系中,无论是早已过时的贸易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甚至是在政治上带有相当歧视性的武器禁运,都不
应该成为妨碍这种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这似乎是9月5日、6日两天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欧盟首脑峰会”向世界及中欧双方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

  此次中欧峰会是1998年中欧领导人建立年度会晤机制后的第八次会面。来北京参加会晤的欧盟高官,包括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席、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欧盟委员会主席何塞玛努埃尔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欧盟共同外交及安全事务高级代表贾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等。

  峰会期间,《财经》对来访的欧盟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专访,包括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英国贸易和工业大臣阿兰约翰逊(Alan Johnson)等,并参加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的媒体午餐会。

  “中国的崛起是个现实”

  峰会前夕,一些西方媒体纷纷撰文说,当时似乎陷入僵局的“胸衣之战”(即8000多万件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压港”事件)将给中欧峰会笼罩上沉重的阴影,甚至影响中国与欧盟间正在迅速升温的伙伴关系。

  但是,峰会的进程与《财经》的一系列访谈表明,纺织品问题固然紧迫,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才是本次中欧峰会真正的核心话题。

  9月4日,峰会揭幕前夕,先行抵达北京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部分中欧媒体记者参加的一次午餐会上,谈笑风生,对中欧双方解决纺织品问题大有信心。

  “欧盟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欧盟。”巴罗佐说,“到目前为止,欧盟是中国第一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开放的市场。”

  9月5日下午,在接受《财经》的专访时,以欧盟轮值主席国首脑身份参加峰会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也表达了同样的乐观情绪:“中国正在发挥更多的商业和政治力量,在某些层面导致担忧……此类分歧总会时不时出现。但我认为,总的方向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

  布莱尔话音甫落,当天晚上21点,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即在北京饭店握手言和,并签署下《磋商纪要》。对于这些货物中没有许可证的4800万件货品,双方各承担一半数量的许可证,即各为2400万件。欧盟各国也对这一协议迅速予以批准。

  欧盟委员会9月8日发表的公报说,滞留在欧洲各港口的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将于9月14日被放行进入欧盟市场。

  8月底给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造成毁灭性损失的“卡特里娜”飓风,使美国总统布什疲于应付,原计划赴美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推迟了访问。这使得中欧领导人有机会在北京进行更高规格、更深入的会谈,更为中欧顺利解决纺织品争端的解决助力。

  “中国的崛起是个现实,这一现实必然带来种种政治影响。”布莱尔在9月5日的专访中对《财经》说,“我的看法是,中国的崛起对于我们(西方世界)来说,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机遇。因为从贸易和经济的角度,我们将从开发中国市场中获益良多。”

  “有序管理”与“敏感对待”

  在积极承认中国崛起的同时,欧盟领导人也通过一系列访谈,向中国婉转表达了他们的建议。

  “我们面临的一个总的问题是,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异乎寻常的经济增长?这是个威胁、挑战还是真正的机遇?”巴罗佐在9月4日的午餐会上这样对《财经》说。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看做是真正的机遇,这十分重要。但是,这就有必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随即解决,中国需要对某些担忧与顾虑敏感对待。”他说。

  无论是布莱尔在专访中提到的对中国的崛起加以“有序管理”,以及巴罗佐口中的“敏感对待”,都与中欧之间的数次纺织品贸易争端密切相关。而中方也通过6月11日和9月5日的两次纺织品贸易协议,充分表达了合作发展的诚意,赢得了欧方的尊敬。

  伙伴关系的加深,另一个表现就是“知己知彼”。中国的观察家和媒体早已注意到,欧盟内部在贸易政策上远非“铁板一块”。而此次纺织品“压港”危机,更是欧盟内部支持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两种力量空前冲突的体现;最初让世界了解此次危机的,是欧洲零售商及消费者利益团体的不满呼声。

  今年7月1日从卢森堡手中接过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布莱尔,此次在中国的表态更是引人关注。英国是欧盟成员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布莱尔政府大力主张的增强欧盟竞争力、减少对农业的补贴、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早已使他与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坚守“福利欧洲”价值观的欧盟成员国吵得不可开交。这也正是6月17日的欧盟峰会上预算谈判破产的主要原因。

  “英国(在纺织品贸易上)最基本的立场,就是自由贸易。”布莱尔在专访中对《财经》说。

  从这个角度讲,欧盟轮值主席英国,应该是中国在纺织品问题上的“盟友”。在9月5日接受《财经》专访时,英国贸易与工业大臣阿兰约翰逊也一再强调,“英国纺织业早已完成了向价值链上端转移的产业转型”,廉价的中国纺织品只会使英国消费者获益而不会对英国纺织业造成冲击。

  同样,欧盟内部产业结构改革比较成功的德国、瑞典、丹麦等国家在此次纺织品危机中,也站到了中国一边,反对对中国纺织品设限。

  但是,欧盟毕竟是欧盟。这个拥有25个成员国、近4.6亿人口的政治-经济联盟,在成立之初就决定以一个声音在世界舞台上代表全体成员的利益,这不会因任何伙伴关系而改变。

  “要使欧盟25个成员国在贸易问题上达成一致,采取统一的贸易政策,这十分困难。但我们过去做到了,将来也会继续克服这个困难。”巴罗佐对《财经》说。

  对中国来说,欧盟内部有支持自己的声音固然可喜,但如果认为对这种暂时的分歧可以大加利用而促进中国的利益,将是十分不明智的。这也是欧盟领导人在努力调解内部矛盾的同时发出的另一个信号。

  “中国不会利用分歧牟利”

  9月9日,《财经》在北京专访了西班牙资深政治家、前加纳利大区主席劳伦佐欧拉尔特库仑。欧拉尔特是西班牙少有的反对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政治家之一,在去年9月西班牙埃尔切市发生当地居民焚毁华商鞋店事件后,他曾在西班牙媒体撰文,抨击这一暴力行为。

  “我认为,中国不应该、也不会利用这一分歧牟利。”欧拉尔特说,“这样做也许能带来一时的短期利益,但将来会出现更大的麻烦……中国强大却并不咄咄逼人。你们崇尚平和,着眼于长远搞好关系,这是正确的路线。”

  欧拉尔特也提出建议,在纺织品问题上立场强硬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国可以通过发展国民到这些国家旅游,以现实的利益交换而逐步改变它们的态度。

  此次中国欧盟首脑峰会另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全球气候变迁问题。双方签署了《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宣言》,欧盟方面并同意向中方转让能够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火电技术。具体说来,就是“捕捉”燃煤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将之“封存”于地下深处的多孔岩石中。

  根据双方协议,欧盟还将帮助中国建立示范电厂。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峰会上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煤矿储量丰富、煤占全国能源消耗75%的国家来说,中欧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考虑到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中欧签署《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就更加显得意味深长。在今年6月在苏格兰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美国总统布什坚守其一贯的不承认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抵制了任何的采取集体对策的可能。而此次中欧宣言的签订,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不啻于挫折之后的一次胜利。

  气候变化问题,也是美国总统布什与他的坚定盟友布莱尔之间仅有的几个分歧话题之一。尽管如此,布莱尔在与《财经》的专访中仍旧不肯正面批评美国,扮演的更像是西方与发展中国家“调停者”的角色。

  “不要把所有的指责都指向美国人。因为其实欧洲人的立场与他们也相去不远。如果中国的经济迅猛增长而不限制能源需求,欧洲和美国都很难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这就是你们面临的难题。”布莱尔对《财经》说。

  (本文刊于9月19日出版的《财经》2005年第19期“封面文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7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