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新闻 > 正文
 

马克可能重回大摩 马基雅维利裴熙亮黯然退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6日 12:14 和讯网-《财经》杂志

  马克“光复”大摩,证明着华尔街不变的英雄故事,也显示了投资银行与零售经纪商文化冲突中的地覆天翻

   本刊特约研究员 康理诚 本刊记者 王丰/文

  有“华尔街的马基雅维利”之称的裴熙亮(Philip Purcell)终于黯然退场。6月13日,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执行官裴熙亮宣布,他将于下一次股东大会——也就是明年3月之前辞职;如果董事会在此期间确定继任人员,他将随时辞职。

  6月25日,正当华尔街为裴熙亮的去职猜测纷纷的时候,《纽约时报》率先披露了摩根士丹利前总裁、投资银行家约翰马克极有可能重回大摩出任首席执行官的消息。

  60岁的马克,华尔街的顶级投资银行家之一。作为摩根士丹利当年的CEO,马克一手促成了1997年大摩与添惠(Dean Witter)的合并,并自愿接受了新公司总裁的职位,让来自添惠的裴熙亮担任董事会主席并兼任CEO。裴曾在合并时许诺,在2002年交出CEO帅印。2001年1月,马克因在与裴熙亮的斗争中失势,黯然去职。此后,他担任过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后因与董事会意见不合而辞职。不久前,马克刚刚接受了一家私募基金Pequot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一职。

  据说裴熙亮辞任之后,正当摩根士丹利忙于寻找继承人时,马克离开美国赴欧洲看望女儿。目前,他已经被锁定为首席执行官的最佳人选,且在摩根士丹利内部引起极大的振奋。

  据称,马克现已向董事会提出要求,希望两位3月间刚刚离任的高管能与他一起重返大摩。这两人为维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S. Pandit)和约瑟夫佩雷拉(Joseph R.Perella),都是当年马克的亲密旧部。

  马克“光复”大摩证明着华尔街不变的英雄故事。华尔街观察人士将此次马克携潘迪特和佩雷拉重返大摩视为对裴熙亮时代的复辟,也显示了往昔曾支持裴氏的大摩董事会立场已彻底转变。

  1997年,摩根士丹利与添惠合并,成为华尔街历史上白鞋式(white shoes)投资银行与零售证券经纪行结合的首例,是为华尔街的一道晴天霹雳。合并后添惠占股60%,来自这家零售证券经纪行的裴熙亮出任新公司CEO。随着他的地位逐渐巩固,他的野心与毫不容忍不同意见的铁腕管理方式显露无疑。于是,包括马克等多位高层管理人员在他的压力下纷纷离职。

  大规模人才流失,被一些华尔街观察家视为投资银行文化与证券经纪文化的必然冲突,而裴熙亮及大摩董事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并不以为然。然而,摩根士丹利内部及业界对裴的指责不断,最终成为他去职的主要原因;而素有“马克刀”之称的约翰马克卷土重来,亦正从侧面证明了文化冲突中的地覆天翻。

  “人们已经在激烈、尖刻的批评上倾注了太多精力,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针对我个人。”在最近一次与行业分析家的电话会议上,裴熙亮用一句话概括了他面临的处境。“因此,我最好的选择就是退休。”与此同时,最近几个月以裴熙亮的去留为核心的人事风波终告一段落。

  裴熙亮的离职对摩根士丹利来说未必不是一个机会。随着大摩开始大张旗鼓挑选裴的继任者,分析人士认为,新的CEO将在几个关键问题上作出抉择,例如,是否继续关注原来添惠所擅长的小客户业务,以及是否剥离Discover信用卡业务等。

  裴氏去职后,董事会仍寄希望于找到一位能够力挽狂澜,把摩根士丹利与原来添惠的业务作为整体保留的人选。但是多数华尔街分析师认为,由添惠在1997年的合并中带入的小客户零售和信用卡业务近年来表现不佳,还是早日剥离为妙。他们希望看到摩根士丹利重新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大客户、巨额交易业务,并重新延揽那些在裴熙亮治下离职的人才。

  在1997年合并之初,绝少有人能够想像到最近几个月来发生的种种情况:在裴熙亮的领导下,摩根士丹利失去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而裴本人则几乎成为华尔街的“头号公敌”。毕竟,他把添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成90年代盈利丰厚的主流交易商;华尔街曾经对他的才能推崇备至;合并前约翰马克也曾扶他登上CEO宝座。

  然而,美国整体投资环境的变化,使裴熙亮在这八年中无法复制他的成功。

  20世纪90年代,众多普通美国百姓在强劲牛市的吸引下投资股市,使那些专门服务于小投资者的交易商获利不菲,例如添惠和美林(Merrill Lynch)的小投资者分部。摩根士丹利这样的主流大投行对这个新兴市场也跃跃欲试,而合并业已成功的添惠则成为获利的捷径。于是有了1997年总额100亿美元的合并之举。

  大摩与添惠的合并成为当年华尔街的盛事;但自2001年美国股市转“熊”以来,零售业务一落千丈;摩根士丹利的股价也由2000年9月101.28美元的高峰直落至6月21日的50.97美元,跌幅近50%。

  裴熙亮本人的职业命运,也与添惠所代表的零售投资业务紧密相联。对摩根士丹利来说,来自小投资者业务的利润逐渐萎缩,大型机构投资者业务则再次成为公司盈利的重心。与此同时,公司内部针对裴的不满情绪也逐渐积累,直到在2005年3月达到顶点。

  率先向裴熙亮发难的是摩根士丹利的一批前高管。2005年3月3日,以前董事长帕克尔吉尔伯特(Parker Gilbert)和前总裁罗伯特斯考特(Robert Scott)为首的八位前高级经理人员向董事会写信,指出裴熙亮的领导是“公司表现欠佳的首要原因。”这几位前高管总共拥有1100万股摩根士丹利股票,占其11亿股流通股票的1%。

  董事会显然对这封信高度重视。他们连续与裴熙亮会面三次,并要求他制定挑选继承人的计划。裴随后提出的计划是进一步巩固权位:裴的首席战略顾问斯蒂芬克罗福德(Stephen S. Crawford)和公司固定收入部门主管佐依克鲁兹,两名裴的亲密手下,被任命为联合总裁。

  这一决定,还否定了另外三位继承人选:来自机构投资者业务部门的维克拉姆潘迪特和约翰海文思(John P. Havens),以及负责购并业务的约瑟夫佩雷拉。

  机构投资者业务部门的利润占摩根士丹利总体的60%。此三人都一度被认为是CEO职位的顶尖候选人。在继位计划宣布后不久,三人黯然辞职,离开摩根士丹利。他们的离职一方面是对这一明显偏袒裴熙亮派系的决定的抗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大摩股票的行情失去了信心——摩根士丹利高层的薪酬,有接近三分之一是以股票形式发放的。

  同样的原因也许可解释6月10日摩根士丹利另外九位股票衍生产品交易员的离职。他们跳槽到中等规模的Wachovia投资公司。这样,到裴熙亮辞职之前,数月之内离职的经理人员已经超过30位。

  在裴熙亮笃定去职之际,摩根士丹利的董事会聘请了猎头公司Spencer Stuart寻求合适的CEO人选,公司内部则由董事查尔斯耐特(Charles Knight)牵头负责。在一份声明中,耐特曾表示:“今年3月,写公开信向裴熙亮发难的八位前高管,最近离开的五位管理委员会成员,以及前CEO约翰马克,将不会在考虑的人选之中。”

  美国媒体曾披露了另外几位声望颇高的可能候补人选,其中包括纽约交易所前主席约翰里德(John S. Reed),纽交所现任主席约翰塞恩(John Thain),花旗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E. Rubin)等等。

  在马克回归的版本之前,另外一种据说正在考虑中的方案是,由被认为属裴熙亮派的克鲁兹本人担任新首席执行官,同属裴熙亮派的斯蒂芬克劳福德担任公司总裁;而作为一种妥协,请前总裁斯蒂芬纽豪斯(Stephen Newhouse)重回公司担任董事长。纽豪斯于今年3月裴熙亮“内部清洗”时辞职。这个方案能让对裴心怀不满的前高管们的要求有所满足,对那些被迫辞职的高管发出和解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摩根士丹利仍然走一条“没有裴熙亮的裴熙亮路线”。

  尽管猜测与传言不断,“马克刀”复出的可能性一直为人们看重。目前的消息则显示,马克重返大摩,显然更有利于这家华尔街超级投行的人心稳定、内部团结,也有助于其恢复华尔街的信心。6月22日及23日,这一消息从大摩董事会传出,及至23日周五股市收市,大摩的股价上涨了5%。

  本刊特约记者卢佳敏对此文亦有贡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