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宏观调控启示录 地方政府不当定位浮出水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9:53 金时网·金融时报

  王晓欣

  今年,针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猛,国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宏观调控,这次宏观调控是去年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领域的宏观调控的延续,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然而,在宏观调控的背后,地方政府大量举债搞建设的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变,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县乡政府债务已突破1万亿元。全国各级政府统计内的预算外收费高达5000亿元,统计外的
预算外收入至少3000亿元,两项相加即超过8000亿元,而这些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乱收费和乱罚款。

  地方政府的这些作为,有其历史原因。在亚洲发生经济危机时,我国政府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时,国债担当拉动经济的重任,并带动了社会其它资金的投入。可以说,前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功不可没。随着亚洲经济危机的过去和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改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债投资已经从“量变”到“质变”。2003年国债发行规模从上年的1500亿元,缩减为1400亿元,而且国债发行规模逐年缩减。国债投资的功能已经从主要防止速度下滑、拉动经济增长转到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上来。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的思想意识并没有随着政策的转变而转变,错误的理解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地方政府主导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成为社会投资主体。一些地方领导在不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下,盲目追求GDP增长。一方面,地方政府出卖土地,搞

房地产开发等所谓的“基础产业”;另一方面,大量举债来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所负各种债务的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在某些地方,地方财政已经超负荷运转,地方政府所背负的债务负担已经到了债务危机的边缘。一些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负有各种债务,有不同形式的举债欠账行为。可以说,目前,我国出现的一些行业过热根源是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占主导地位引发的,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和财政利益的考虑,出台的一些政策刺激和诱导了一些行业的过多投资和过快发展。

  宏观调控之下,暴露了这种人为扩大内需的不合时宜,也意味着政府盲目主导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尽快结束。宏观调控关紧了土地的闸门,调控房地产导致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这种经济的运转需要,地方政府只有乱收费一种途径。统计表明,目前,地方政府乱收费总额高达8000亿之多。专家指出,以目前所征的税收和社保方面的各种征收,再加上这8000亿元预算外的收入计算,国民经济的综合税费负担已经高达33%,企业和老百姓的负担非常沉重,劳动者难以充分享受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益处。

  在政府“越位”,不合理地充当了推动经济增长主体的同时,政府在另外一些方面应尽到的职责却没有尽到,政府处于“缺位”状态。

  以教育、医疗等为代表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政府的职责没有尽到。教育和医疗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属于广义的保障体系。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持这一体系的良好运转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而现实的状况是,医疗、教育改革离成功还有相当距离。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某些部门和单位利用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利用国家原有的积累,在谋取本部门本单位的一己私利。在这一方面,政府定位的不当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把一些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转交给了所谓的市场,政府的负担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却加重了。这一问题已深刻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在保证劳动力价值和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没有尽到职责,这一问题在劳动力大转移的情况下表现更为突出。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提高缓慢。比如,在拥有9亿农民和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国竟出现了“民工荒”,从2004年初开始至今,广东、

福建、浙江等地民工劳动力市场纷纷告急,普遍缺工,仅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缺口保守统计就高达200万人。大量农民工纷纷离厂,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顿现困窘。“民工荒”的出现说明,一方面,长期遭受“冷遇”。民工在城里打工,遭受着各种歧视,同工而不同酬,城里人和外来打工者的待遇不一样;另一方面,民工工资长期没有显著的提高,10多年来经济不断增长,而民工收入没有什么变化。以农民等弱势群体目前的收入状况,扩大内需谈何容易。

  在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职责没有尽到。从近日公安部公布的数字看,今年上半年,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呈大额化发展趋势,上半年此类案件总金额达到581.1亿元,上升幅度达89.6%。假种子、假农药长期危害我国农民,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一些犯罪分子却得不到应有的严惩。一些地方政府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

知识产权方面、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方面,还没有发挥好自己的职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所暴露出来的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定位不当问题,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在深化改革中所不可避免的问题。宏观调控,只不过是加快了这些问题暴露的速度,加大这些问题暴露的深度。所幸的是,所有这些问题已经得到党和国家的充分重视,有些问题已被列入了近期改革的日程表。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准确定位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编者按此轮宏观经济调控已进行了一年多。一年多来,宏观调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暴露出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相较于以往的几次宏观调控,这一轮的调控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总结、归纳这些特点,显然将十分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作为一种经济运行外在的力量,宏观调控介入经济运行之后,也促使了经济本身不合理的因素得以暴露,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今后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目前的经济形势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而讨论当前的经济形势,离开宏观调控显然难以探讨清楚。基于上述考虑,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系列报道“宏观调控启示录”,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5,1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