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金融时报:取消房屋预售制有助预防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13:42 金时网·金融时报

  马晨明 冯中德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建议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央行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称,“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调控措施如果能顺利出台,在当前形势下,不仅将有利打击房地产投机经营,
而且有助于银行预防房贷风险。

  在商品新房预售制度下,房地产开发商向银行申请房产开发贷款,都将相当数量的房屋预售款视同自有资金,纳入房产开发项目的资金预算“盘子”。据央行报告称,200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共筹措17168.8亿元,其中第一大资金来源为“定金和预收款”,达到739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的43.1%。现行房屋预售制度,不仅为没有实力的房产“皮包开发商”制造房产泡沫,在房地产界玩“空手道”提供了便利,而且为不法商人在银行圈钱带来可乘之机,同时也为银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埋下了风险隐患。其中房产预售款由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占有较大比例,很多情况下,由于房产预售款不能及时兑现,最终让房产项目资本金到位落空,从而使银行贷款支持的房产开发项目成为“烂尾”工程。除此之外,部分房产开发商为了通过房产开发项目从银行“圈钱”,不惜采用夸大房产预售,虚报房产定金和预收款到账数额等做假手段,从银行套取房地产开发贷款,从而使一些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能按期收回。目前房屋预售制度所形成的诸多弊端,既助长了房地产开发的虚假繁荣,又加深了银行开发贷款的投放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家采取系列措施调控楼市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楼市销售下降,房屋预售受困,商品房新房预售制度对银行开发贷款形成了较大的投放风险压力。对此,取消房屋预售制度,既可通过房地产开发企业重新洗牌,淘汰部分高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局,迫使房地产开发商向银行申请开发贷款时,筹集足够的资本金,减少房地产开发商由于房屋“定金和预收款”项目资本金不实对银行所形成的贷款风险;同时又能有效遏制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不顾资本实力盲目开发冒进,从而促进整个房地产开发产业健康向前发展。

  目前,“假按揭”已成为银行房贷难以解决的顽症,个别地方甚至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据某市商业银行统计,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中的

不良资产,其中超过80%来自个人住房贷款中的“假按揭”。造成“假按揭”的根源,在于房产开发商在房屋未完工之前可以预售,买房的人可以绕开
房地产
开发贷款的系列限制条件,向银行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产开发商由于开发资金不足,把房贷“假按揭”作为筹集开发资金的一条融资通道。大量事实表明,“假按揭”是在商品房新房预售制度下,房产开发商作假筹集开发资金的一种产物,同时也是个别不法商人与银行人员内外勾结,高估或抬高房屋售价,通过“假按揭”骗贷的一种手段。取消房屋预售制度,由于银行个人房贷完全是在房产开发商的商品房完工之后运作,开发商所需项目资金已筹集到位,项目开发已完成,开发商从购房者那里获取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还原为房产开发本质上的产品销售款,原本可以考虑和可以使用的房产开发视同资本金——房屋预售款性质及作用已消失,从而在根源上消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编造房贷“假按揭”的动机,为此取消房屋预售制度,不仅能从客观上消除房产开发商制造“假按揭”的基础,而且能使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通过房地产真实交易,有效预防房贷风险。

  同时,取消房屋预售制度,有助银行预防房产抵押贷款风险。目前,部分地方屡屡出现不法商人利用未完工房产重复抵押,或悬空银行贷款抵押担保的事件。取消房屋预售制度,能有效推动银行房产抵押贷款全面建立在现成实物基础之上,其中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能有效消除房产开发商二次卖房、不按期交房,产生银行贷款担保物悬空的风险隐患。

  今年以来,为稳定

房价,国家出台系列房价调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二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8.0%,与一季度9.8%的涨幅相比,回落了1.8个百分点,部分城市涨幅回落效果明显。但是部分地方稳定房价的压力依然很大,对此,笔者认为,为有效打击房地产经营投机,消除房地产泡沫,预防银行房贷风险,目前确实到了取消房屋预售制度的时候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3,8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