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谁为两亿农户提供普遍信用服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13:32 金时网·金融时报

  方华

  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产生普遍适用于小农经济的金融工具,因此要求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名的改革,要为农民服务。”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开门见山地表示,目前看来,农信社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各地发展中小企业的地方经济,以及农村中相对有一定规模、一定盈利水平和较高商品化率的农户,这就意味着,在农村两亿多农户中,改革所覆盖的面并不普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家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另有9家省级联社批准筹备,农信社的管理权即将全面下放到省一级地方政府。据估计,今明两年,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农村类银行将在数量上出现一个大的“飞跃”。

  “从国家金融体系改革本身的方向来看,农信社也要朝商业银行的方向来改制,商业银行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无法对高度分散的、规模过于细小的小农经济提供普遍的信用服务,”温铁军强调,无论何种竞争性的商业金融进入农业,弱势群体和分散小农都是市场条件下金融排拆的对象。

   两亿农户的信用需求是什么

  “商业金融如果进入高度分散、商品量过小、贷款周期过长、回报率过低的农业,必然意味着高成本。”温铁军认为,提到这个问题必须要首先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小农户的信用需求。

  “小农户的借贷行为只是为了保持小农经济简单再生产的不断裂,这既不是商业,更不是竞争。”温铁军表示,农村金融的安排必须同时考虑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到中国有两亿小农户分散从事小农经济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考虑到十六大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这样一个特殊体制矛盾,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农信社改革和“三农”之间的关系。

  “单纯地讲市场经济,意味着对小农经济的毁灭性打击。”温铁军认为,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当农业产值份额下降到15%以下,都会以公共财政和国家投资的方式来化解弱势产业投入产出不合理、收益低的矛盾.指望商业银行向弱势产业投入,违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但是,当前金融改革并没有把解决小农的普遍服务作为目标,所以无论它归哪一级政府管理,都并不解决农村的信用需求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做一项试点,帮助小农户组织起来,将自己的有限资金集中起来为自己服务。”温铁军透露,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信用合作社需要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第一是免税,第二,允许他不仅对本社区范围内的人吸收存款和提供信贷服务,还可吸收居住本地但并非是农民的人的存款。这种完全坐落在社区内的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金融机构,规定其产生收益的50%以上必须用于社区公益事业和农民事业,如农民培训等等,而不得用于分配,这是基本的合作原则,并完全实行一人一票制。而且,本身不让他长大,只在社区内部服务,解决农户的小额信用需求。这种内部化管理具有成本低、监督机制自然天成、没有监督费用的优点。

  股份合作制并非针对小农经济

  据估计,到明年底,农村类银行将由目前的43家增加到150-200家。从先期试点省份来看,多数农信社的改革目标是建立股份合作制金融机构。

  “当然,股份合作制银行本质上是商业银行,它的出现具有现实意义。”温铁军认为,这些银行基本集中在工业化的农村地区,比如浙江省农村地区,除山区等欠发达地区以外,大部分沿海地区已经完成农村工业化的一个阶段,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好,合作银行也罢,能够满足当地中小工业企业或农村工业化部分的资金需求。

  “但是,这种模式并非针对小农经济。”温铁军强调,当然他可能针对农村目前某些大户经济,比如养几百头猪,经营一个多少亩的蔬菜大棚,诸如此类已经企业化了的农业。但对中西部小农经济而言,这种模式并不适应。

  温铁军表示,至于其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不同,这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农村工业化地区,主要服务于并非弱势的产业,“就算出现一两百家,或者三五百家,只要不是面向两亿农户,仍然不能说,这是为了化解‘三农’矛盾、解决农民资金高度稀缺而提供的普遍服务。”

  “好在,这种改制避免了像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那样的垄断行为。”温铁军认为,这使农信社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中小银行。

    农村金融改革还需综合推进

  “目前,一些省份的试点工作已经相对完成,建立省级联社这种改革方式,其真正作用是什么?事实上,是另一个目标在起作用。”温铁军坦率地表示,这一管理权的“下放”,现实意义就在于把农信社变成地方性的商业银行。

  “在国有金融不断趋大的情况下,要允许地方金融存在,这是对地方金融发展采取给出路的政策。”温铁军解释,自1997年1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国家金融体系商业化改制以来,金融业出现了日趋垄断和“追大”的现象,导致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困难,资金严重短缺。与此同时,1997年以后连续4年出现了农民收入负增长,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矛盾逐渐显现。所以,当金融改革越是朝着具有现实意义的市场化、商业化方向改制,商业银行越不能提供普遍服务,不可能覆盖两亿多农户从事的分散小农经济生产,因为剩余过少。因此,上世纪90年代末期商业银行在改制之后逐渐退出农村信贷领域,因资金高度稀缺,导致农村处于一种普遍的高利贷覆盖之下,于是,农信社改革变得比较尖锐和突出。

  “目前,农信社所能覆盖的农村两亿多农户的面,只是相对比较小的百分比,在中西部传统农区也就20%左右,在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因农村经济已经多样化,甚至相当多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因此其覆盖面大概达到40%左右。”温铁军坦承,从目前来看,为2亿农户提供普遍服务的金融改革有待突破。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