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将会全面推广。房产税和环境保护费改税就相当于超级物业税,收入主要用于当地的交通、卫生,清洁等方面的建设。
此次财税改革有两层含义,一是建立财政收支平衡制度;二是推动投资性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改变地方政府过度干预。
土地改革有了实质性改革举措。这对于平抑非农用地价格,进而对于抑制高房价是釜底抽薪之改革措施。
不看好小产权房转正,如果小产权房转正那就是在鼓励违法,让人产生法不责众的错觉。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代表着一种积极进步。但30%这个比例偏低,2020年国企收益上缴比例应该提高到50%。
对于所有企业统一划定在30%,有失偏颇,市场经济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做未来的规划。而且这个推进存在难度。
这次金融领域的一大看点就是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但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有一定难度,明年推行可行性也不大。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让那些无资产支持的好公司获得更强的融资能力,抑制公司上市过程中的寻租现象。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失衡问题。盘活要素,提高资本收益,使农民获益,并进一步推动要素生产力升级。
城镇化对于稳增长急需的鼓励投资和启动消费一箭双雕。但需注意的是对城市房价的助推作用,应有相应抑制房价市场化强硬手段。
我国的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建立为民营企业的借贷找到新的方向。
突出市场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负面清单,与国际规则接轨。
,将政府定价范围限定是摆正政府参与能源市场的位置,将有益于能源价格进一步改革。
最近国家能源局正在拟定一个课题,就是说新能源有没有可能做到比煤电还有竞争性,要在2020年使风力发电具备煤电的能力。
《决定》首次提出医疗人才培养和人事薪酬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医生回归到治病救人的本质。
决定是近几年来逻辑思维最清晰的一部国家改革总体规划。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分用十四项政策来化解医改危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二十年来尺度最大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市场的作用获前所未有之肯定;国企改革策略尚不明确。全会决议涵盖金融体系、财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等领域的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约2万字,涵盖15个领域,提出60个具体任务,核心则是“全面深化改革”。我对此微解读为十大制度红利。
决定提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这简直太温柔了,现在已经是15%,2020年才30%,相信国资委对这样的温柔非常满意。这些应该在2010年就应该实现的目标到底是否实现?
“市场化进一步扩大、国企仍将占主导地位”是此次三中全会确定的两项经济核心成果。这两个议题——政府和经济的关系以及消除中国经济发展根源的困惑——是将三中全会代数变成经济政策算术的关键。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成为三中全会的主要赢家,中共领导人确认了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需要进行的其它重大改革还包括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地方政府财政改革与废除户籍制度,公报对上述问题的讨论都是陈词滥调。
中国同迅速上涨的房价作斗争已经很久了。真相是:买得起房的中国人,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少,而国家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在三中全会公报中承诺将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便发出了政府定价时代即将终结的信号。
财税体制将会作出重大调整,上收财权事权是改革方向,预算民主或有突破: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更加注重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企的定位未变,国企改革料只在机制层面而非体制层面改革: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土地制度有重大变化,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同地同权: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某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平时说得最多的“三中全会”经常是指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以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每5年召开一次
通常一中和二中全会主要集中在人事机构变动上。三中全会是看新一届中央的 "真功夫" 的关键点,重大政策一般在此时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