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整体解读
日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首都篇”——《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审议稿)》(简称《决定》)出炉。《决定》提出了北京改革的时间表,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同北京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确保中央改革事项不漏项,又充分体现北京特色。
全市各区县各部门都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进行利益格局调整,自觉做到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对于一些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认真试点探索。对试点单位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同时,还要讲究策略方法,先易后难,不搞一刀切,不求齐步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郭金龙
□特点
中央精神和北京实际相结合
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月12日至13日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市委书记郭金龙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就《决定》向全会作说明。
王安顺介绍,京版《决定》把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同北京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自觉从中央要求、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和首都人民的新期待出发,既把中央明确部署的改革事项落实好,确保不漏项,又坚持首善标准,提出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北京实际的改革举措。
京版《决定》的“京味”是如何体现的?王安顺介绍,按照中央“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的改革总体部署,立足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具体实际,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求把北京正在开展的改革和目前已经具备条件、形成共识的改革写深写实,把具备实践经验和已经试点探索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转化为制度设计,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首都篇”。
京版进一步“两个不写”
关于北京改革的《决定》稿共17部分57条,分三大板块。其中第二板块共50条,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各领域,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体例未按部门工作来归并。
《决定》撰写中一大特点是突出重点,牢牢把握改革主线。郭金龙要求,以解决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力求取得突破。
王安顺介绍,遵循中央《决定》“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的要求,京版《决定》进一步做到了“两个不写”:一是中央事权的改革举措原则上不写。如国防、外交、宏观调控等问题,市委决定稿不作具体表述;一些与首都发展紧密相关,又必须中央批准的改革举措,不往具体写,或者采用“落实”“争取”等表述。二是部门可直接抓落实的举措原则上不写。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改革措施。对于这些方面的内容,市委决定稿只点题明确方向,没有写具体措施。
突出问题将被着重解决
北京《决定》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呼声和关切,全面深化改革。
郭金龙要求,以解决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力求取得突破。他提出,在保障改善民生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上要有新成效。统筹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避免出现在新老二元结构上的“堰塞湖”现象;把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同时也要量力而行,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把重点放在完善各项“托底”政策、做好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上。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王安顺说。
王安顺介绍,目前北京95%以上的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主要是水、电、气、热等资源性产品和公共服务产品。但政府定价调整相对缓慢,不利于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城市运行保障和公共服务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建立适应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为此决定稿提出,要修订政府定价目录,调整价格听证目录和成本监审目录,稳妥推进水、电、气、热、垃圾处理等领域价格改革。健全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
□北京改革总体目标
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体现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重点1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研究制定“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不适应市场配置资源要求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制和司法保障机制。同时,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重点2 聚焦大城市病
在人口调控方面提出深化研究调控机制。科学制定人口总量中长期调控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人口调控。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颁布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落实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六省区市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面对“首堵”问题,将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完善轨道交通投入、建设、运营机制,优化地面公交线网结构。理顺交通综合执法体系,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强度。
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加强规划、财政、投资、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重点3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在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方面提出要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调理顺行政执法层级体系,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
推动市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做好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后续工作。
重点4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和生态保护制度。包括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林木绿地、河湖水系和生物物种生态保护红线,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管理政策。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改革时间表
近两年
要在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适时推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
到2020年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京华时报[微博]记者张然京华时报制图吴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