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华西改革开放30年,成就斐然,累计实现产值1873.13亿元,纯收入129.62亿元,上交税金44.80亿元。这都源于华西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他苦心经营数十年,缔造了“天下第一村”的神话,也让“华西道路”为中国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展示了一条途径。

忆当年

偷偷摸摸办企业

早在1969年,他就抽调20人在村里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当时可千万不能让外面知道,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呢。”后来顶替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他的第四个儿子吴协恩回忆说,“为什么冒险搞工业?因为种田实在挣不到钱。全文>>

重心转移到工业

他提出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500多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这一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为华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文>>

华西模式

链式经营:两头延伸

 在村长吴仁宝的带领下,通过循环经济,资本扩张,打造品牌,人才战略以及独特的文化,华西村人如何把华西村打造成为中国第一村的经验, 华西村有太多值得中国农村发展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也许有很多地方,其他地方是无法模仿的。全文>>

循环经济:周而复始

 那些最早主动进入循环经济链条的人,则把握了更多先机,占据了更有利的地形。仔细研究华西经济快速增长的奥秘,你会发现,华西经济到处昭示着“循环”的特征。全文>>

环保经济:利在千秋

 2003年,华西一年投入在环保上的资金就是上亿元。2004年,华西关闭了年产值15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3家化工厂,关闭了设备陈旧的老线材厂。同时,还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园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全文>>

人格魅力

以村民利益为首廉洁自律

 吴仁宝当村官48年,心里始终装着村民,他功劳再大,也不据功自傲,也不“吃老本”,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全文>>

特有的语言艺术

老书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特有的语言艺术 ,他有一种神奇的本事,能把上至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下至他的各项指挥措施,用最畅晓明白的、农民最易接受的语言,反馈给干部和群众。全文>>

勤俭节约乐善好施

他最看不过眼的是别人陷于穷困、祸患和不幸之中,肯定要倾囊相助;而他最高兴的时候,是自己端着一碗白开水,给欢宴中的人们敬酒,看着他们吃下山珍海味(他自己从不陪吃陪喝,只是躲到一边吃一碗清汤面)。全文>>

退休后掠影

促老区发展不知疲倦

一个月前,刚刚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授课的全国著名劳模、华西村党委 老书记吴仁宝,又从6月11日早上6点30分开始,应江西省委党校和新余市委的邀请,乐不知疲地进行了 他今年的第二次“江西之行”—— 全文>>

激情传递奥运圣火

与禹作敏不同的是,禹作敏真的把自己当作称霸一方的领袖,他因暴力抗法而入狱。而生性平和低调的吴仁宝和400亿产值的华西村依然留存在人们的视野里。今年,吴仁宝还成为了奥运会的火炬手,他笑着说:“81岁的我还能跑一千米呢。”全文>>

迈出农村改革第一步

    1978年,当我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时,华西村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面对崭新的改革现实,吴仁宝却深深地感到:改革为了前进,前进就要改革。在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人,只唯实,听中央的“不走样”,听领导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这种信念让他在华西村发展路径上保持着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 全文>>

吴仁宝简介

  •     1954年2月任江阴县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之后历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2003年任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 全文>>

吴仁宝经典语录

·有福民享,有难官当

·三园:远看华西是林园,近看华西是公园,细看华西是乐园

·听中央的“不走样”,听领导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

·十穷加一富,再富也不富;十富加一穷,穷也不算穷。

·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

·《十富赞歌》:勤劳富,爱岗敬业辛劳富;节俭富,精打细算聚财 富;守法富,遵纪守法健康富…

·《十穷戒词》:逐渐穷,多因放荡不经营;容易穷,家有钱财手头 松;懒惰穷,朝朝睡到日头红… 详细>>

吴仁宝,人人说

·陈耀邦(原农业部部长)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说:“吴仁宝是中国农业系统的光荣!”

·李源潮(江苏省委书记)在2005年11月视察华西时对吴仁宝说:“你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断地与时俱进。华西村在你老书记的带领下,就是有这个特点——不断地与时俱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