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海尔现象让国人为之感奋,同时也触发了海内外传媒对海尔真相的深层次探究与揣度。张瑞敏,1949年1月生于青岛。“文革”中属“老三届”,“顶班”父亲当了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总经理。1984年接手海尔。初到任时,为了借钱给工人过春节,与有钱的朋友豪饮,大醉。这年春节,工人领到了工资,每人还有5斤鱼......

张瑞敏和他的海尔神话

海尔CEO张瑞敏自述:海尔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海尔是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发展起来的。对企业而言,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企业逐步走向市场、转变观念,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进程。1984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海尔是一个有600多人,资不抵债的街道小工厂。 全文>>

解读海尔矩阵:张瑞敏中国特色的商业实践

外界对海尔存有一些疑问。有人曾指出海尔职工持股会是“瓜分国有资产”。海尔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但对于海尔职工持股会所控制的巨额财产到底会采用何种方式妥善处理?这块资产如何分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尔未来的发展。 全文>>

那个属于张瑞敏和李东生的时代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在海尔新官上任三把火时,与工人约定的13条规矩中,就有一条“不许在车间大小便”,他不要虚的,只要实际的。那时这家青岛的冰箱厂连年亏损,人心涣散,一年换了4任厂长。二十年后的2005年,张瑞敏回忆说,那时制定一些必须做到的制度,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全文>>

时代呼唤张瑞敏

进入高原期的海尔与张瑞敏长

张瑞敏越来越低调了。海尔似乎进入了一个“平静”管理期。而从两年前开始,张瑞敏就在各种公开场合谈海尔的困难,他也常常直言自己对海尔正在做的事情并无多大把握,对市场链理论、国际化进程乃至海尔的未来都在打问号。 全文>>

最受尊敬的中国商人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张瑞敏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弄潮儿。1984年,他接手青岛电冰箱厂时,整个厂背了一屁股债,还要养活800名员工。20多年后,在张瑞敏的操持下,海尔在世界各地建起了20多家工厂,打造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企业。全文>>

张瑞敏和他的“企业论语”

张瑞敏:从适者生存到变者生存

过去有一种说法,狮子每天在考虑能不能赶上羚羊,羚羊每天在考虑会不会跑过狮子。但今天的格局是:所有的墙轰然倒下,你能够生存的条件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当中国企业面临着新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时,在海尔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后,中国企业应有怎样的布局。 全文>>

张瑞敏惊梦:一个企业管理的哲学家

有些企业,像麦当劳、肯德基,整体上可以是个巨无霸,但是具体到一个店,可以做到非常有活力。其实戴尔不是从属于制造业,就是服务业,是流通。如果流通非常重要而且你要把流通做起来的话,很重要的就是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全文>>

张瑞敏简介

荣毅仁
  • ·张瑞敏

    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1984年12月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7年12月获香港《亚洲周刊》1997年度杰出华裔成就奖;1999年出任董事局主席。 全文>>

杨绵绵:张瑞敏背后的将帅

·杨绵绵在海尔期间,管质量、科研、生产、市场营销、工艺装备、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规划发展等工作。她能创造性地利用系统工程论及逻辑学、运筹学,与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一起将海尔集团发展壮大为今日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张瑞敏曾将杨绵绵的精神总结为两点:一是她胸怀宽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和志向;二是创业20多年如一日,始终不懈的创新精神。 全文>>

张瑞敏的管理箴言

张瑞敏管理名言100句

 1、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2、管理就是行动。3、管理就是树立榜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