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人榜简介(41—50)(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1:12  中国经济周刊
no

  步鑫生

  浙江海盐人。1980年出任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在步鑫生带领下,小厂打破“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企业飞速发展,一年后成为全省行业领头羊。1983年其事迹成为全国典型,“步鑫生神话”轰动全国。此后由于一系列决策失误,1988年海盐衬衫总厂资不抵债,步鑫生被免职;后曾在上海、北京、辽宁、福建等地办厂;1993年起在秦皇岛创立步鑫生制衣有限公司。

    步鑫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改革先行者而名闻全国的新闻人物,他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企业里推行了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办法,使这个小厂的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成为全省第一流的专业衬衫厂。因为新华社的报道和胡耀邦同志的批示,步鑫生和他的事迹走到了镁光灯之下。无疑,步鑫生的一套厂长哲学充满着改革的动力,应和着市场的需要:分配原则是“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生产方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变,人有我变,人变我新,不断创新”,管理思想是“生产上要紧,管理上要严”...... 这些观念对于无数白手起步的民营企业主算得上是一堂最最生动的启蒙课,让他们第一次接受了市场化商业文化的洗礼。

  吴仁宝

  (1928年- )

  1954年2月,任江苏省江阴县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之后历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2003年7月起任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两次)、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香港“紫荆花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中国功勋村官等荣誉称号。

    从华西村村支书到县委书记,又从县委书记回到村支书的岗位,吴仁宝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在华西这片土地上不断创造着自己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他是“天下第一村”的带头人,他和华西村的成功造就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他的成功在于两大因素:与时俱进和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上世纪60年代冒着风险创办小磨坊和小五金厂,到上世纪80年代坚持走发展做大集体经济的道路,再到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村两制”的新尝试,吴仁宝大胆的尝试都合上了改革的节拍,带领着华西村走上了符合村情民情、实现共同富裕的好路子。他有句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只能吃三餐;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朴实的话中满载了他不谋个人私利,一心一意为群众的拳拳之心。如今,老村长已经交出了华西村的接力棒,但他的精神将指引华西村更加辉煌。

  麦伯良

  (1959年-)

  广东肇庆人。1982-1987年历任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经理;1987-1992年升任中集公司副总经理、代总经理;1992年至今任中集公司总裁。他是中国集装箱工业的第一代工程师,1992年被聘任为公司总裁之后,在他的带领下,中集公司由一家曾经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初步具备世界级地位的中国企业集团。

    麦伯良是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十六年前,他就洞悉了世界集装箱制造中心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于是他带领着中集顺势而行,搭上中国经济和平崛起的巨轮,发挥着中国制造的优势,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现代交通运输装备制造集团。麦伯良有着自强不息的企业家品质,从发现趋势到把握大势再到乘势发展壮大,麦伯良和他的中集受到了来自日本、韩国、西欧、美国等国外企业的无数“刁难”。迎难而上的他最终还是获得了这些竞争对手的尊重和接受,中集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做大做强,成为了行业的世界第一。麦伯良还是一个负责的管家,投资他领导的企业,收益十年增长十倍。中集在他的管理下成为上市公司的典范,“中国制造”的标杆。

  汪海

  (1941年-)

  出生在山东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青年时入伍。1974年任青岛橡胶九厂(双星集团前身)政治部主任;1976年任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83年出任党委书记;现任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带领双星率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使双星集团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当今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

    汪海,一个最早提出“不走官场走市场”的企业家,一个最早带领企业“下海”、“出海”、“上山”闯市场的企业家,一个最早提出创名牌的企业家,世人公认的双星名牌的缔造者,改革开放的冒险者,市场之路的实践者,国企改革的成功者,企业家的佼佼者。他最吸引人的就是那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和能为天下先的才能。 汪海个人荣获了中国企业家所能荣获的几乎所有奖项,并于1995年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与美国名人研究所推荐为世界风云人物。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负责人的汪海,坚持改革与发展新思路,率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人生旅途上,商海搏击中,穿什么鞋,走什么路,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汪海始终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笃定的作为。“鞋王”汪海,为中国企业家发展民族工业品牌树立了榜样。

  吴敬琏

  (1930年- )

  江苏南京人。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1984年—1992年,连续五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被国际管理学会授予“杰出成就奖”;2005年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

    以对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交易成本所做的比较为依据,他始终鲜明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主张。“吴市场”——这一在1990年激烈辩论中被坚持计划经济的人们“赠送”的贬抑绰号,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成为美誉。他提出企业、竞争性市场体系和宏观调节体系“三环节配套改革”的主张,解决了从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的战略问题。他认为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他和他的“整体改革学派”在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最早对转轨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了“官倒”等腐败现象的实质,为反腐倡廉指出了正确的途径。他提出要建立“好的市场经济”,警惕滑入“权贵资本主义”的泥坑,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求伯君

  (1964年-)

  生于浙江新昌,1984年从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徐水县石油部物探局某仪器厂;1986年从仪器厂辞职,加盟北京四通公司;1988年加入香港金山公司在深圳从事软件开发;1993年成立珠海金山电脑有限公司,任总裁;现任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扛着民族软件的大旗,奋勇向微软挑战的斗士;他是在盗版猖獗的北京中关村掀起“红色正版”风暴的策划者;他是身处高山之巅却不事张扬、站在业界前列依然不断创新的拓荒者;他是构造中文软件的奠基人,十多年来一直在汉字软件领域默默耕耘的英雄。令他自豪的是,他开发的WPS汉字软件养活了一批书商,一批搞培训办班的人,一批打字员,并且推动了电脑的普及。他一出道就碾转于四通、 金山、方正这样的大公司,在这些公司的经历使他具备了大公司的眼界和胸怀,这正是这是他高于同时代程序员的本质原因。在金山软件发展的过程中,他运筹帷幄,从进军应用软件、开发实用软件,到进入网络游戏行业,直至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他无疑是中国最成功的IT人士之一,同时他还是民族软件的一面旗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