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中外银行中国境内单边市场合作是否有失公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22:50 《财经时报》

  编者按:

  中国前五大商业银行,或已海外上市,或走在海外上市的路上。

  海外上市的一大功效,是帮助企业树立其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增加国际投资者的了解和信任,进一步帮助其拓展国际市场。但从目前情况看,除中行已基本形成全球网络(包括
24家海外分行等境外机构共计549个)外,其他三大行在海外合共只有17家分行和银行机构。

  此时已不同于彼时。

  中国企业加速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正在倒逼中国的银行业在境外为出洋企业提供更多的海外金融服务。否则,巨大的商机将丧失殆尽。

  目前,

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但在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这些战略投资者能起多大作用,现在仍是一个问号,中外双方现实的合作更多是单边合作。要想拓展外方的疆域,别人怎会倾力相帮?

  怎样借海外上市出海,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如何不让海外机构屡屡出现的大案、要案再犯,将是中资银行海外攻略成功与否的关键。

    □ 田文会

  海外战略投资者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都未明确涉及协助中资行发展海外业务,基本上是在中国境内展开的单边市场合作。这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外资银行的交集,显然不会是长久之计

  如果仔细查看建行和交行招股书中有关战略投资者这一项,你将难以发现二者引进的战略投资者——美洲银行和汇丰银行有明确协助前者在海外拓展业务的条款。

  似乎,现在中外资银行的合作,更多是中资银行协助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的单边市场合作。

  这是否有失公允?为何外资银行不会反其道行之,帮助中资银行在境外开展业务?

  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的话说,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外资银行的交集,中、外资银行的股权合作并非长久之计。

  各取所需

  按照入世承诺,中国金融业大门即将全面敞开,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这也正是外资银行急于在中国跑马圈地的时候。

  中资行急需外力支持,外资行也亟盼中资行引路。在业内看来,中资行可利用外资行的资金、技术和声誉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外资行则可利用中资行的网点、关系拓展中国业务。由于相互可以利用,方才能有合作。

  从长远来说,中、外资行今后必然是竞争关系,合作只是暂时。

  在赵锡军看来,大银行从自身的长期发展角度考虑,必定今后会选择独立发展,只有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才可能被兼并收购。

  部分中资银行目前选择拉外资入伙,可能有利用对方技术和声誉的意图。特定时间段过后,一旦合作基础不存在,中资银行必然要走出交集。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资行之所以大动干戈引入战略投资者,主要还是有求于人,既然中资行是求助方,而非外资行主动,外资行当然会争取最大利益而不会去损害自身利益,这意味着,协助中资行发展海外业务,可能超出双方交集范围。外资银行当然不会轻易就范。

  国内市场为主

  建行在与美洲银行战略协助项目正式启动时曾表示,希望通过与后者的合作,全面改进建行的各项产品和业务,切实增强建行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其中,并未明确涉及海外发展。

  荷兰银行全球期货董事沙石认为,中资行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开发,海外业务不是他们的主要发展目标。而且,中资行在产品、风险管理等方面还难以与国外同行竞争。

  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中资行投资于国内的投资,目前应比国外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沙石看来,战略合作协议之所以成为单边市场协议,另一个原因在于中资行在海外发展没有政策限制,只有资格限制,因此不需借道外资行来开展业务。

  客观有促进

  《财经时报》注意到,建行招股书披露的与美洲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及管理、

信用卡、个人银行、全球资金服务、信息技术等合作项目。有关人士指,全球资金服务可能会涉及海外业务。

  在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资本市场中国主管何昕看来,客观来讲,中资银行目前在海外开展的融资、银团贷款等业务上,与其海外战略投资者有进行合作的便利。

  交行与汇丰银行合作开展信用卡业务以来,已发行了双币卡,从理论上看,这将会促进交行在海外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进而增加交行在海外投资者中的影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