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海外资本争赴中国银行业盛宴 去年投200亿美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徐思佳

  过去一年海外投资者向中国的银行体系累计投资高达200亿美元

  2005年,海外资本入股中资银行可谓遍地开花。仅2005年下半年,三家大型国有银行就闪电般地敲定了各自的海外战略投资者。

  先是美国银行和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亿美元购进中国建设银行9%股份和5.1%的股份;新加坡淡马锡控股还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同样以31亿美元的价格各自购买了中国银行10%的股权,瑞银则以5亿美元买入中行约1.6%的股份;此外,中国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把10%股份,以约3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集团旗下的投资基金、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

  建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后不久,旋即在港上市路演,受到热烈追捧。

  与此同时,各城市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脚步加速。上周,德意志银行和德国私人银行欧本汉银行投资2.72亿欧元(合3.25亿美元)购入华夏银行14%股份;法国巴黎银行以8700万美元购入南京城市商业银行19.2%股份。再早些时候,渣打以19.9%的入股上限加盟渤海银行。

  中国银行业一夜之间成为耀眼的明星,受到海外投资者热烈追捧。据统计,在过去12个月中,海外投资者向中国的银行体系累计投资高达200亿美元,而在此之前的很多年间,海外资本累计投入不过5亿美元。

  UB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预计,照这样的速度,到2007年,外资银行和其他外国投资者将拥有整个中国银行体系的六分之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据普华永道日前对35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银行所做的调查显示(其中包括花旗和汇丰),大多数银行的核心零售及投资银行业务获利甚微。然而,这并未影响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乐观态度,调查报告称,约有85%的在华外资银行预计,其未来3年的利润将高于目前水平。

  实际上,对于入股中资银行,海外投资者本身也抱有疑虑。有分析说,中国银行业的问题不过是被国家补助和“高超的会计手法掩盖而已,一旦下一轮不利行情袭来,银行将面临潮水般涌来的新增不良贷款,外资银行和投资者提供的几百亿美元贷款也将被迫冲销。

  但另一方面,随着2007年中国银行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合资、参股就成了外资银行现阶段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方式。

  一年前,汇丰以每股1.86元人民币购入交行19.9%股份,后又斥资20亿港元以每股1.9港元招股价购入交行股份。如今,交通银行的股价高达3.3港元左右,逾70%的二级市场溢价足以让其他外资银行馋红了眼。

  

摩根士丹利金融服务公司的史蒂文·沃顿据此推算,美国银行有限公司为建行
股票
支付的价格是其账面价值的1.15倍,按照这个逻辑,建行上市后,美国银行所持股票票面收益可能达到近40%,即不到3个月就能净赚10亿美元。

  海外战略投资者利弊纷争

  据了解,建行之后,中国银行预计最快可以在11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迟不会超过12月,上市时将售出15%的股份,集资额在30亿-40亿美元之间,届时境外投资者均将以相同价格购入中行股份,按照中行2004年的年报计算,入股价约为1.35元人民币/股,而中行的每股净资产是1.1元人民币,即溢价为22.27%。参考目前正在上市的建行,中行上市时的市净率也将接近2倍,即定价在2.2元人民币左右,而这将给外方投资者带来62.3%的二级市场溢价。

  有投行人士认为,中行是被贱卖了。他分析,虽然境外投资者购买的中行股份有3年的锁定期,无法在中行上市时套现,且3年后中行股价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按照目前H股平均市净率2.2倍保守估算,中行的股份在3年内将给境外投资者带来95%的收益。此外,他认为境外投资者入股三大行的价格都非常合理。

  对此,作为中、建行控股股东的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表示,中、建行的转让价格里包含着许多制度因素。他坦言,在汇金公司做中、建行战略投资者引入时的价格折扣,是制度因素造成的。

  惠誉国际评级的分析师林妍认为,除去上述制度因素,较高的社保经费支出,以及近年银行频发的案件,都是外资要求折扣的原因。

  对于国内银行大举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给予了高度评价。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公平、公正地选择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转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行为的“催化剂。

  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刘崇献表示,中资银行“一窝蜂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对自己管理能力的否定,而没有充分考虑其弊端和危害。他特别提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时候,一定要要重视金融安全。

  由此,业内人士认为,在国有银行的改革上,应该按照自己的国情,考虑自身的经济基础、市场氛围、甚至社会目前的状况,借鉴学习适合我国国情状况的模式与体制,完善

银行改革步骤。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