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呼吁建私人银行重组基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0:00 东方早报 |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昨天在杭州力倡,我国银行业在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应将“引资之门”向由民间资本组成的“私人银行重组基金”敞开,以该“第三方投资力量”进行制衡,避免中国银行业股权的“贱卖”现象。 夏斌在当天举行的“打造中国理财中心城市———杭州———2005金融理财论坛”上作主题为“金融创新策略”的演讲时说,近来,外资金融巨头正掀起投资中国银行业的热
对于“贱卖说”,有关部门在公开场合也承认“定价不高”,并给出解释:我国银行改革中存在很多制度成本,比如不良资产率以及官员的任命程序等。对此,夏斌表示“理解”,但他同时认为,“应该想出更多的办法避免低价卖股。” 他称,虽然股权定价不高存在客观因素,但不能把问题简单化,“这背后也可能有其他因素。”他认为,比如中外文化沟通的问题,也有外方投资者看到我国银行业急于或者必须寻求境外投资者,而且时间紧迫,“便借此和我们讨价还价,与我们博弈。” 据此,夏斌认为,要尽可能减少制度成本的影响,应该引进第三方竞争者。夏斌所推崇的“第三方投资力量”来自民间。他表示,目前,我国民间手握大量具有“投资冲动”的资金,对于这些资金而言,政府已剥离核销大量坏账的银行基本已是干净的银行,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在投资模式方面,夏斌构想可以组建“私人银行重组基金”,即由私人股权组成一个基金,共同进行投资。他表示,由被委托的基金公司作为股东代表,与外资以及银行进行讨价还价,“这样,有了第三方参与竞价,总会形成相对合理的价格。” 作者:早报浙江专稿 徐益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