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业务合围下沉市场 阿里助农“集团军”作战 专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乡村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

13个业务合围下沉市场 阿里助农“集团军”作战 专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乡村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
2019年06月22日 09:40 中国经营报

  从2014年阿里巴巴正式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已经过去五年。无论马云还是张勇,都在不同场合将农村战略、全球化、云计算列为阿里未来三大核心战略。也因为巨大的差异化与复杂性,农村市场遭遇的挑战与困难也最多。

竞争形势也发生了剧烈变化。老对手进入盘整期,新电商走向竞争前台。在这样的微妙关口,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业务进行了一次换帅。2018年10月,李少华(花名忽必烈)在卸任飞猪总裁半年多后,出任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总经理。

将近八个月的时间,李少华没有在媒体上露面。他和他带领的农村淘宝业务发生了怎样的进化?日前他接受《中国经营报》独家专访。

阿里聚合13个涉农BU力量

《中国经营报》:过去半年,你对外非常低调,外界都在猜测阿里巴巴村淘业务在进行新一轮调整?

李少华:如果一定要说调整的话,那就是我们要协同阿里涉农业务的13个BU,聚合阿里数字经济体力量,改变农村、支持乡村振兴。

今天农村正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们要去构建技术和数据驱动的新乡村基础设施。

现在我们每个月搞一批研修班,邀请25个县的县委书记或县长到阿里来,一起研讨乡村振兴。

《中国经营报》:能分享一些你到岗之后做的具体的事和这块业务看得见的变化?

李少华:第一是梳理定位,我们要在阿里巴巴农村战略下,聚合阿里各个业务队员一起去赋能整个乡村振兴。

第二是我们从原来聚焦以村为基础的服务,拓展到为整个县域经济提供数字化引擎,强调从产业的角度去支撑和赋能乡村振兴。

第三,我们一直在谈生态融合、电商下沉,今年6月1日,我们让农村淘宝和手淘实现了完全融合。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打通?

李少华:不是打通,是完全融合。不管你是在城市还是在县城还是在乡村,看到的是同一个APP,即手机淘宝。阿里把在县域构建的服务到村,变成了淘宝上的标准服务。融合以后,县域的五亿到六亿用户,可以选择淘宝上超过一千万个商家,以及数以亿计的新SKU。

对于用户来讲没有任何迁移成本,但我们用了一年半时间来对两个端逐步打通。

前年的6月1日提出来三通(商品通、服务通、会员通),今年6月1日彻底融合。

融合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到今年5月31日,农村淘宝覆盖全国1300个县,涵盖了县域消费者80%以上的市场,可以实现城乡无差别服务,这是一个关键节点。

《中国经营报》:从手淘登录,几乎看不到农村淘宝的痕迹,这样团队会不会失去存在感?

  李少华:消费者的体验是最好的存在感。从6月1日到现在,没有一个消费者认为自己不适应。合并以后,整个市场无论是流量转化率还是交易转化率都有20%以上的增长。消费者用手指表态,他们是支持的。

退潮后会看到谁在裸泳

《中国经营报》:怎么看村淘融合后扮演的角色?

李少华:很多人把村淘当成一个独立的业务,其实一开始阿里巴巴的农村战略就是系统战略。去年下半年开始,阿里加快了经济体内涉农业务的协同,今年开始做融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农村淘宝的定位从来都是阿里巴巴农村战略的先锋队,这个属性一直没有变。今天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有13个BU进县城了,我们形成了集团军作战,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数字引擎。

《中国经营报》:随着村淘的又一次迭代,原有的村淘点和村小二的角色有什么变化?

李少华:之前我们说让农村生活更美好,怎么样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呢,得有业务抓手,所以我们提出了“建设城乡双通道”,主要包括几块业务:一是县域新零售,好的商品、服务整体下沉;二是上行产业化,包括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上行;三是生态服务下沉。

农村淘宝网点和村小二要承载的使命会更大,发展空间也会更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数字引擎赋能。

《中国经营报》:具体到消费端,融合和数字化门店的建设给农村消费者带来的消费体验有什么变化?

李少华:以一个镇上的消费者为例,消费者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在淘宝上搜索一个特定商品,首先跳出来的是最近的数字化门店。所有的商品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同价。不管你在哪,你打开手淘,体验到的商品和服务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经营报》:在谈论村淘变化时,你反复提到县域,为什么?

李少华:县域对乡村振兴战略很重要。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民近九成的消费在县域市场完成。我们要到主要消费发生的地域去,这样才能真正组织更多的商家下去。

在农产品上行领域,我们提出了“一县一品”和“一县一业”。同时,以县为基础,开设中心县仓,解决物流问题。我们要让农村淘宝成为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数字化引擎,为此我们提出产业到县、商业到镇、服务到村的实施路径。

《中国经营报》:大家都在抢占农村市场,这块市场的困难和问题在哪?

李少华:很多人进村是奔着政策红利去的,阿里却是持续性投入。2014年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开始推动整个社会化物流体系到县和进村。目前,50%以上的镇都已经有一个或者多个物流末端下去了,尤其是我们有了菜鸟的支撑,在接近一千个县构建了独立的县仓,这就是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

巨大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异是很现实的难点。在区域差异这么大的市场上,要去做业务非常困难。

如果只从商业角度讲,短期是见不到任何商业利益的,你需要持续投入,需要把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看,才能找到一个价值体系。阿里选择长期持续地投入,有的公司因为各自原因选择放弃,或者有选择地试水,都可以理解。但退潮以后,能看到谁在裸泳,谁在坚持。

亩产一千美元是产业创新

《中国经营报》:阿里的打法很扎实,先进去铺基础设施,但另一面新的竞争对手出现了,而且还有社交平台的流量扶持。

李少华:无论是在村淘用户数、县域市场新增用户数、交易用户数,还是真正帮助消费者和商家完成的交易GMV,没有公司和阿里在一个水平上。我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用户,把整个阿里的技术、数据、金融服务,整个生态服务下沉到农村市场。

《中国经营报》:但局部市场上的交锋已经无可避免,比如农产品上行?

李少华:我觉得做实事更重要。举一个例子,同样的农产品上行,你是在田里面收上来的,还是在批发市场收上来的,这完全不一样。我跟我的团队讲,你没有给当地带来一千万元级别的上行,就不要跟我谈。

村淘业务线下现在有1032个人,覆盖中国1300个县,当地政府的人随时可以见到我们的小二。

《中国经营报》:之前马老师提过一个亩产一千美元计划,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是有怀疑的,这个GMV怎么做起来,现在看落地的案例在增多?

李少华:亩产一千美元计划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产业创新。其核心逻辑是让农产品变为商品,让商品价值反过来去提高农产品价格。原来没有产业化做支撑,就没法把农产品分层运营,把头部商品卖出更好的价格。所以,我们更多是从一个产业的视角去看农产品上行。

为了实现亩产一千美元,我们通过订单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脑、普惠技术,帮全产业链沉淀数据。

现在亩产一千美元有很多案例,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是把亩产一千美元变成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除了要实现生产规模化,还要通过订单化去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中国经营报》:之前谈到农村淘宝,一直都说是没有KPI的。但你肯定有自己的要求和定义,或者说哪些事情是你看重的?

李少华:一是在县域市场让外部看到村淘和手淘的融合效应;二是在已经覆盖的县,建立产品和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体系。

至于业务上的KPI,我会比较看重数字化门店覆盖多个乡镇,服务类的交易一定要有数字指标。订单农业落地多少个县、多少个品、整体交易规模等,也是要去看的。(中国经营报)

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巴巴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7 苏州银行 002966 --
  • 06-25 丸美股份 603983 --
  • 06-25 大胜达 603687 --
  • 06-25 中信出版 300788 --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3.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